形態特征:黍稷,高10 ~ 50厘米。莖直立或傾斜近基部,綠色或紫紅色,有稀少的毛。莖上部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有的全綠,莖基部挖空,莖下部葉羽狀分裂。頂端的裂片呈鋸齒狀。葉表面綠色,葉背面常呈紫色,葉兩側稀疏。花期7-11月,紅色或紫色,分為兩性管狀花。瘦果呈圓柱形,白色,柔軟。全草夏秋入藥,鮮幹皆可用。
生長環境分布在長江以南的省份。它們大多出生在森林、花園、田野、溝渠、草地等許多地方附近。
性味微苦,性涼。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尿。
選擇第壹個配方:壹點紅120克,烏梅0.3克。
用法:將藥物搗碎,塗於眼周。
主治:風熱繅絲。第二個藥方:壹點紅30克,車前草20克,金銀花6克。
用法:水煎服,分2 ~ 3劑,每日1劑,連服五至七日。
適應癥:尿路感染。第三方:紅半斤,牛膝120g。
用法:將藥敷上,搗碎,敷於患處。
主治:外傷腫痛。第四方:壹點紅30克,女貞子葉3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3-5次,含咽服,每日1劑量,連服3-5天。
適應癥:急性扁桃體炎。第五方:壹點紅30克,車前草30克,廣金錢草3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2 ~ 3次,每日1劑量。
適應癥:睪丸炎。第六方:壹點紅30克,酢漿草30克,紅芪30克。
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白喉。第七方:鮮紅色適量。
用法:洗凈,用涼開水浸泡後洗凈,搗爛取汁釀少許酒,每次取2 ~ 3滴滴入患耳,每日2 ~ 3次。
適應癥:中耳炎。第八方:壹點紅30克,大黃25克,蒲公英20克,魚腥草15克(下)。
用法:水煎服,分2 ~ 3次服用,每日1劑量,連服五至七天。
適應癥: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