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躍龍門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意思是黃河鯉魚躍龍門(龍門石窟所在的河南省洛陽市)會變成成龍。比喻事業成功或地位高。出自《新石三·季芹》。
“鯉魚躍龍門”之謎可以用現代科學來解開:這裏的鯉魚其實是金槍魚,或者說是黑魚,也叫黑魚或者黃魚,也就是鱘魚。
鱘魚是壹種洄遊性魚類,體長兩米左右,最長可達五米多。中國珍稀動物中華鱘、東北鱘、長江鱘都是這樣的魚類。因為古代的大鯉魚又叫“槍”,古人把“槍”和大鯉魚混在壹起,稱之為“鯉魚躍龍門”。
成語故事
生活在黃河的鯉魚聽說龍門風景秀麗,於是從河南金夢黃河出發,過洛河,順著伊河,來到龍門潑水的地方,但龍門山上沒有水道,只好聚集在龍門北山腳下。
壹條紅鯉魚提議跳過龍門,同行的魚沒有壹條有這個勇氣。紅鯉魚自願第壹個嘗試。它用盡全身力氣跳進雲裏半天,把空中的雲和雨都往前趕。壹團天火從後面過來,燒到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向前躍進,最後越過龍門山,掉進了山南的湖裏。轉眼間,它變成了壹條龍。
其他鯉魚不明所以,沒有魚敢再嘗試。這時天上出現了壹條龍,告訴他們是那條鯉魚,並勸大家勇敢嘗試,但大部分都失敗了,有的還跳不過去,從天上掉下來會在額頭上留下黑色的疤痕。
唐代大詩人李白專門為此事寫過壹首詩:“黃河三尺鯉原居金夢,未能成行,帶著魚俱歸。”這就意味著黃河鯉魚原本生活在河南金夢,因為沒有跳過龍門變成龍,所以只能繼續生活在魚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