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鐘,古代的容量單位,1鐘是64個桶。
②博幹:飼草、忌(皮)、同畚箕、豆莖;稻草(甘),稻草。
評論
戰爭取決於經濟。
以奧地利的名義會有壹句名言:“戰鬥的第壹要素是金錢,第二要素是金錢,第三要素是金錢。”諸葛亮六次出祁山,都是壹敗塗地,壹敗塗地。他失敗的壹個重要原因就是糧草無法供應。縱觀古代著名的戰役,所有的指揮員都把後勤補給(尤其是糧草)作為生命之源,勝利之本。拿破侖遠征莫斯科,俄國人決心清場,拿破侖在沒有食物和禦寒衣物的情況下被迫戰敗返回。現代戰爭,如越南戰爭,耗費美國近千億美元,極大地傷害了國家的生命力,不得不以失敗告終。
為了解決後方供應與戰場需要的矛盾,孫子提出了“就地取材支援戰爭”的措施——由於後勤供應在敵國就地解決,這就大大減少了國家的財政支出和人民負擔,使戰爭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順利進行。
孫子“以戰養戰”的思想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商業、政治等各行各業。例如,許多精明的企業家“在世界各地設立了壹個又壹個分支機構——設備、勞動力,甚至資金都來自當地,但他們只是提供技術”。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國,有壹種“怪現象”:“墻內開花,屋外香”。有些部門寧願花大價錢聘請(或引進)壹批非壹流的人才(或技術)到其他部門,導致本部門優秀人才(或技術)大量流失。這真的是壹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