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至日是壹年中的八個節日之壹。古代有“八節”祭神祭祖的習俗。冬季至日被視為冬季的壹個大節日,民間有壹種說法,冬季至日大如壹年,所以古人稱之為“子年”或“小年”。在中國南方的壹些沿海地區,冬季至日祭祖的傳統習俗仍在延續。
冬季至日標誌著北半球太陽高度最小,白天最短,但冬季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的。在冬季的至日,陽光直射地面,到達壹年中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冬季至日線)上,陽光最偏向北半球。
2.夏至
夏季至日是太陽在壹年中最北的壹天,是太陽向北運行的極限。夏季的至日是太陽的轉折點。過了這壹天就回去了,陽光直射點從北回歸線(北緯23° 26°)開始南移,北半球白天壹天天變短。
經過夏季的至日、北回歸線及其北部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也開始日益減小。與此同時,夏季至日到來後,夜空中的星星逐漸變成了夏季的星星。
3、二十四節氣的作用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屬於陽歷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壹年的運動,認識壹年中四季、氣候、物候的變化規律而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不僅對農業生產起著指導作用,還影響著古代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觀念。現行的農歷吸收了幹支歷的節氣作為歷法的補充,通過“閏法”調整到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歷。
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歷代政府頒布的時間準則,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預測寒、暖、雪、雨天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領域,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