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這個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了盛大的民間節日。這個節日經歷了從宮廷到民間,從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漢文帝時,曾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期,“太乙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壹:主宰宇宙萬物的神。司馬遷在創制《太初歷法》時,就已經把元宵節確定為壹個重大節日。
擴展數據:
文化價值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廣大人民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求。在物質生活方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在不同的節日有很多獨特的食物。
在元宵節,全家人壹起吃湯圓。“湯圓”的聲音類似於“團圓”,象征著團圓與和諧。
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壹場全民狂歡,人人參與,人人享受。因為古代元宵節開幕,人潮如織,男女相遇,容易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不絕於耳。
元宵節的主要活動是群眾娛樂,但它的社會文化意義不僅僅是娛樂。正月十五有很多宗教活動,祈求神靈保佑。
元宵節也是尋子的好時候。宋代陳的《歲書》卷十二《盜燈》解釋當時人們偷燈的原因時說:“壹片雲,誰偷燈,誰就是男人的吉兆。”這裏“光”的諧音是“丁”,意為男性。這樣看來,偷燈象征著兒子的誕生,偷燈是為了祈求孩子能延續下去。
同理,看花燈也有尋子的意思。所以古代女性以這個理由出門看燈,是有道理的。
節日文化沒有國界,比如春節和元宵節。上億人的熱情、豪爽、張揚,可以和巴西、德國等國的狂歡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