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第壹點。養孩子不是為了防老。這裏的孩子壹般是指孩子,不是兒子(現在的家庭孩子少了)。因為父母傾註了全部心血培養孩子,陪伴孩子成長。所以,父母老了,不管是出於道德還是法律,子女都應該贍養老人。而且有些老人(經濟上、思想上)相對獨立,不需要子女幫助養老。比如我爺爺沒指望他爸爸或者阿姨養老,我爸媽也曾說沒指望我養老。孩子會對父母心存感激,但同時,父母也會為孩子感到惋惜。只要生活還過得去,他們都會盡量少給孩子增加“負擔”。
把妳的余生比作電。
第二點,生孩子的意義在於生命的延續。為什麽會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樣的說法?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還是看重孩子。有的人思想比較超前,比如丁克主義什麽的。我有壹個朋友也是補鍋匠,但是她在將近40歲的時候還是迎來了壹個孩子。用他的話說,他很無奈,但是家裏人老了,沒有辦法。生命終將消逝,但如果妳有了孩子,妳可以讓生命以另壹種形式繼續。
生育帶來生命的循環。
第三,生孩子可以體驗不壹樣的生活。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生完孩子後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因為孩子生下來需要買奶粉,需要各種照顧。如果生病什麽的,要流很多血,但是孩子生病了,要看著。然後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將不得不努力學習。直到他考上了大學,那那些家長們才可能真的松口氣。但是後來,我們不得不考慮孩子們的婚姻。孩子們結婚後,我們必須考慮我們的孫輩...這樣的生活雖然有點辛苦,但是很充實,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