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刺花粗蛋白含量為20.79%,氨基酸種類齊全,並含有VB1、VB2、VPP、VC及胡蘿蔔素等多種維生素,礦質元素含量豐富。
還含有適量的纖維素、碳水化合物、酸及果膠等營養成分;重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均未超過國家標準。因此,苦刺花營養成分種類齊全,含量豐富,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潮汕地區壹般在清明前這段時間在籬笆或郊外等地方采其嫩芽,拿來褒排骨湯,湯微苦甘甜,有股苦刺特有的香氣。壹般清明過後嫩芽都比較老了,刺比較硬。
擴展資料:
苦刺是壹種小灌木,顧名思義,不但長刺,還帶苦澀味。南國春天雨水多,在雨水的滋潤下,苦刺頻頻長出嫩芽。潮汕地區向來地少人多,物質缺乏,各種物品有被最大限度地應用的傳統。
因此即使是這種長著尖刺的苦澀植物,也難逃潮汕人的舌尖上的味蕾。生活在這裏的人,經過千百年來的嘗試,將其嫩芽采回家做菜。苦刺,也被叫做苦菜。
苦刺的食用部位是剛吐出來的嫩芽,也叫苦刺心,鮮嫩無比。鮮嫩的苦刺心長與筷子長不多,潮汕話保持古音,筷子叫做箸,是以苦刺心也叫苦刺箸。野生的苦刺可以高過人,苦刺難以近身,潮州人持竹棍采苦刺,采苦刺叫做拍苦刺。
潮州人吃苦澀的苦刺心這種食俗,在民國初年被當做奇異風俗,收入胡樸安的《中華全國風俗誌》:“苦菜壹名苦刺,系野草之壹種,叢生茂盛。清明時婦女兒童持小竿竹籃,隨打隨拾,歸來洗潔,與豆芽同煮。俗傳食之可以清血解毒。”
以前的苦刺都是野生,近年來大眾日常生活水平提高,對苦刺的需求也提高,鄉下群眾房前屋後皆有種植,既可以當做籬笆,也可當作食用青菜,隨采隨生。不過過了清明,苦刺就變老了,再沒有人吃。
百度百科-苦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