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壹種溫補的方法,中醫是溫補陽氣的方法,用來補充人體陽氣。
所以陽虛體寒的人壹般都需要艾灸來調理身體,所以妳可以先觀察自己是否有壹些陽虛體寒者的癥狀,比如身體虛弱、怕冷、關節冷痛、經期小腹冷痛、經血暗、脾胃功能低下、長期腹瀉等。
如果妳有以上癥狀,那麽妳可以用艾灸來促進人體機能的提高,改善機能低下。此外,艾灸還有調節免疫力的作用。壹些想要保健和提高免疫力的人,也可以采取艾灸來調理身體。
2
艾灸哪些患者不能艾灸?
1.熱體質的人
艾灸具有溫補陽氣的作用,故不宜用於實證、熱證、熱質者,如有上火、口舌生瘡、大便幹燥、小便短黃、發熱、飲酒過量、多汗、面紅舌紅、舌苔厚膩黃等癥狀者,以免加重上火等不良反應。
2.皮膚受傷的人
壹般艾灸部位皮膚需要完好無損。因為艾灸會通過加熱艾條刺激體表來活血通絡,行氣散寒。如有皰疹、紅腫、充血、潰爛、燒傷、燙傷等。,容易加重皮膚損傷程度,或者導致傷口炎癥加重,不利於受損皮膚的恢復,施灸者會感到更加痛苦。
3.經期婦女和孕婦
艾灸有行氣活血的作用。經期女性艾灸容易引經血,不利於健康。孕婦也應避免艾灸這種促進血液循環的項目,少接觸艾蒿制品,以免引起宮縮等不良反應。
三
什麽情況下不適合艾灸?
1.極度疲勞、過度饑餓、口渴、醉酒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有胃腸疾病的人更要註意這些。
2.情緒不穩定時不宜用艾灸,如大悲大喜大怒,否則艾灸效果會大打折扣。
3.出汗時不能艾灸,容易導致缺水口幹。
四
艾灸註意事項
1.避免燒傷
在艾灸的過程中,壹定要註意防火防燙傷,尤其是用艾條灸的時候,要防止艾條滾落。艾條灸完後,可將艾條點燃的壹端塞入直徑略大於艾條直徑的瓶中,以利於熄滅。
2.找到正確的穴位
艾灸時要找準穴位,保證艾灸的效果,同時要註意姿勢舒適自然,避免艾灸過程中動來動去。
3.註意保暖,防止中暑。
因為艾灸要暴露部分體表,冬天要保暖,夏天天熱要防暑,還要註意調節室內溫度,打開換氣扇,及時交換新鮮空氣。
4.掌握艾灸的程序
如果艾灸的穴位多而散,應按照先背部、後胸腹、先頭部、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5.註意艾灸的時間
有些病壹定要註意艾灸的時間,比如失眠應該是睡前艾灸。飯前和飯後不要空腹施灸。
循序漸進。
要註意掌握刺激的量,從小量小劑量開始,比如用艾條,或者艾灸的時間短壹點,力度小壹點。以後加大劑量,不要壹開始就大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