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有哪些著名的地方特產?
民族風味糟粕、三口鍋、土家臘肉、千層豆腐、巖杠魚、豆瓣醬、野生葛粉等土家臘肉湘西土家族對腌制品有著特殊的嗜好。每年冬天的至日,家家戶戶都會殺年豬,做臘肉。新鮮的豬肉、豬頭和豬腳都是用來做臘肉的。土家臘肉的做法,先把鮮肉切成五六斤的條,然後放在大桶裏(千萬不要用水洗),撒上鹽,淋上點酒,再加點八角、花椒、胡椒之類的香料,最後用大石頭壓著腌制。為了讓肉的味道均勻,每隔壹兩天翻壹次面。過了壹個星期,鹽味和香味已經滲透到肉裏面了,再把肉拿出來熏。湘西土家族山區的農家堂屋中間,家家都有壹個冬天從不熄滅的大火塘。壁爐裏隨時都有大樹樁或者樹樁在燃燒。壁爐上有壹個可以升降的大鐵鉤,掛著壹口大鍋或水壺,用來做飯燒水。將腌制好的幹肉條掛在火坑上方高高的屋梁上,隨著火坑升起的煙氣自然地熏制肉條。因為熏制過程漫長、緩慢、飽滿,而且很多燃燒的樹樁或者樹樁都有特殊的香味,這樣熏制出來的臘肉真的很好吃!(註:張家界市場上賣的臘肉壹般有兩種:壹種是專門的熏制店熏制的,壹種是農民自制的臘肉。以上兩種臘肉,前者包裝精美,後者拆開包裝,味道卻特別香。)和渣。將浸泡在水中的大豆用磨磨碎,然後加入切碎的綠葉,然後用溫火煮。這種菜雖然簡單,但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是當地人常用的壹道菜。土家族的“三夏果”別具風味。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朝廷征調湘西、湖北的土司士兵抗擊日寇,正好趕上年底。為了不錯過軍機,土司王下令提前壹天過年,於是臘肉、豆腐、竹籃同煮壹鍋,稱為“合菜”,後來演變為“三鍋”。各位乘客,到了張家界,建議妳去小飯館嘗嘗“三口鍋”,永生難忘。桑葚豆腐幹是當地著名的特產。清朝鹹豐年間,桑植縣豆腐業制作的鹹豆腐幹暢銷長沙、武漢、廣州等地,壹度被列為貢品,名揚北京。現代科學分析證明,鹹豆腐幹的營養價值不低於牛奶,具有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的作用。所以愛吃鹹豆腐幹的人,壹般皮膚嫩滑,晶瑩剔透,痘痘少,腸胃功能正常。因此,鹹豆腐幹是美容產品之壹。特產100根冰酒。20世紀30年代,白根冰酒系由原湖南省中醫藥學會理事長、國際醫學研究委員會委員、國民黨白族將軍、少將陳策勛運用多年從醫經驗和祖傳秘方,利用武陵源山區108野生無毒帶刺植物的根和家鄉桑植縣田字山下遊的泉水,用其白族釀造秘方精心釀造而成。本品味甘涼,但飲之不燥,故名百味冰。解放前為達官貴人所用,暢銷香港、澳門等地數十年。民國30年被授予“政府陸海空軍獎狀159”。受到、程潛、陳誠、何、張治中、杜等的贊揚。1987年在長沙經省衛生防疫站和省藥品檢驗所驗證,符合國家食品藥品衛生標準。經湖南省中藥協會教授鑒定,百根冰酒含有多種保健藥物和營養成分。具有固精健腦、祛風止痛、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等多種功效。是壹種四季皆宜的保健酒。宗野。學名毛竹,生長在茫茫大山中,根系發達,生命力極強。它不僅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被,也是取之不盡的財富。是山區人民的“綠色銀行”,面積20萬畝,產量8000噸。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葉綠素和氨基酸。可用於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和食品添加劑。聞起來很香,有回歸自然的感覺。它不僅可以用來包粽子,還可以用來包裝其他食品、餐桌上的裝飾品和食品箔,還可以用來編織器皿、制作飯盒、切割成各種形狀。粽子葉,自然生長,無毒無汙染,壹年四季均可收獲。作為食品包裝,它們是無汙染和壹次性的。所以今天被營養學家稱為“天然綠色食品”。蔬菜以大蔥、反季節白菜、蘿蔔為主,其他品種有西蘭花、辣椒、西紅柿、橄欖、紅薯、食用菌、苦瓜、黃瓜。反季節蔬菜基地占地15000畝,其他品種占地2000畝。是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安全蔬菜基地。桑樹種植多山,土壤松軟肥沃。地勢高,氣溫低,多雨多霧,平均氣溫13-14攝氏度,年日照時數900-1000小時,具有種植無公害反季節蔬菜的最佳條件。生物化石:分布在縣界2100平方公裏的棲霞石灰巖地質層,儲量眾多,達170余種。主要有龜甲化石、菊花化石、三葉蟲化石和角化石。這些化石是生活在寒武紀和中奧陶世的動物由於地殼變動而埋藏在地下深處的,它們是天然的。經過加工,以其獨特的資質和魅力,是具有很高欣賞和收藏價值的珍貴藝術品。有棉織、刺繡、木雕、石雕、剪紙、紙紮等土家族民族手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