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建議藥浴註意事項

建議藥浴註意事項

藥浴小貼士1

1,飯前,飯後半小時,不宜全身藥浴。飯前藥浴,由於空腹,洗澡時出汗過多,容易引起虛脫。飯後立即藥浴可引起胃腸或內臟血液減少,血液趨向體表,不利於消化,可引起胃腸不適,甚至惡心嘔吐。

2.全身藥浴後慢慢從浴缸中出來,以免體位性低血壓,引起短暫性腦缺血和頭暈。

3、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尤其是全身熱水浴。由於出汗過多,體液流失量大;皮膚血管充分擴張,體表血量增加,導致頭部缺血,出現頭暈或暈厥。如遇暈厥,應及時扶出浴缸,平躺在休息室的床上,給病人喝些開水或糖水,補充體液和能量。或者用冷水洗腳,讓下肢血管收縮,頭部供血充足。

4、睡前不宜全身熱水浴,以免興奮影響睡眠。

5.藥浴的溫度要適中,以免燙傷皮膚。

6.藥浴時,室溫不能低於20℃。進行局部藥浴時,要註意全身保暖,夏天要避風,防止感冒。

7.外用浴液不能內服。可反復使用,使用時可加熱。壹劑藥可以用幾次。壹般壹劑藥冬天用5-7天,夏天用2-3天。

藥浴小貼士2

中藥浴是根據中藥的透皮吸收原理,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提高藥物吸收率,結合人體的自我調節,排出體內毒素,抑制細菌感染;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緩解充血;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消腫止痛,增強光療效果。

(1)飯後壹小時可以洗澡,浸泡地點要通風良好。

(2)洗澡前壹定要吃少量的零食、牛奶、糖水,或者其他流質食物。

(3)藥浴前、中、後應適當補充水或果汁。

(4)洗澡後皮膚表面發紅,出汗持續30分鐘至2小時為正常藥效,但要註意適當保暖,不要故意吹風,以免受風。

(5)洗完澡後要靜靜地平躺在柔軟舒適的床上,藥浴後感覺全身通透,無憂無慮。同時欣賞壹些舒緩優雅的音樂,修身養性。

(6)泡完藥浴後,皮膚發紅,發燒未退之前,不要使用任何護膚品和化妝品。

(7)有輕度高血壓和低血壓病史,心功能稍差者,應與家人壹起使用,並註意部位通風。每次浸泡時間不宜過長(約3-6分鐘)。浸泡過程中如感到心跳加快或呼吸過短,應起身到通風良好的地方休息,待恢復後再浸泡,壹般為兩三次。

(8)部分用戶(尤其是肥胖用戶)洗澡後有輕微刺痛或小丘疹,屬於排毒的自然現象,可繼續使用。

(9)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如有手術行為,必須拆線後才能洗澡。如果沒有手術行為,她可以在產後7天洗澡。

(10)先洗澡再泡澡,或者先洗頭洗臉再用木桶洗澡。身上的汗可以用毛巾擦幹,不需要用清水沖洗皮膚,以免影響洗澡效果。

(11)身體虛弱的人在泡澡時會出現頭暈、心跳加快、惡心、全身無力無力等癥狀,這是正常的,但每次洗澡的時間要縮短,隨著體質的調整會逐漸消失。

(12)身體虛弱、怕冷、濕度大的人,泡澡後會出現風疹、濕疹、關節痛、癢等癥狀,壹般2小時後逐漸消失,屬於改善反應。

中醫養生常用的家庭藥浴九法:

1、醋浴:在洗澡水中加入少量食醋,攪拌均勻後按常規洗澡,可加速受熱膨脹的皮膚毛孔收縮,浴後全身舒適,頭發柔軟有光澤。

2、丹浴:在洗澡水中放入壹定量的丹(壹般成人20 ~ 30粒,兒童半粒),溶解後充分攪拌,然後按常規洗澡,會使人的皮膚涼爽舒適,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3、鹽浴:在洗澡水中加入適量的鹽,溶解後按常規洗澡,不僅對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還能使皮膚有彈性,改善皮膚健康。

4、麩皮浴:在洗澡水中加入小麥或燕麥麩,能迅速止癢,防止脫皮,消除皮膚上的藍點。

5、風油精浴:在洗澡水中加入幾滴風油精,攪拌均勻後按常規洗澡,可使全身涼爽,預防痱子。

6、白酒浴:在洗澡水中加入適量白酒,然後按套路出浴,可以清潔身體,消除疲勞,治療痔瘡和便秘。

7.菊花浴:去渣後在洗澡水中加入適量菊花湯,15分鐘後按常規洗澡,可解暑明目,清熱提神,最適合腦力勞動者。

8.崔屹浴:取崔屹(西瓜皮),去皮,搗汁,塗滿全身,5 ~ 6分鐘後用溫水洗凈,可防痱子,有健美皮膚的奇效。

9.十滴水洗澡:將2 ~ 3小瓶十滴水倒入洗澡水中,攪拌均勻,等15分鐘後再照常洗澡,這樣可以使眼睛清澈,體表涼爽。如果孩子生來就有痱子,洗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