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養生有六大策略:順、靜、修、調、補、固。

中醫養生有六大策略:順、靜、修、調、補、固。

壹個

“順”

強身健體,順應時令。

古人認為人體的變化與四季的循環是壹致的,所以飲食起居、衣食住行都必須與季節相適應。《黃帝內經》說:“天時地利人和。”這裏的“時”指的是陰陽四季,具體來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肺養陰,早睡早起,心情壹定要平和,不然會傷肺。

“安靜”

讓心平靜下來

現代人喜歡忙碌的生活,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生怕孤獨寂寞。事實上,這種浮躁的生活對健康極為不利。《黃帝內經》說:“無所淡泊,真氣隨之,靈藏於內,病常平安。”人在安靜的時候,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尤其是“氣”的消耗,實現體內“節能”,從而防病延年。

我們不妨放慢生活節奏,采取靜坐閉眼休息放松的形式。

“修復”

易經說:“如果有壹個善良的家,那壹定有余慶;積貧積弱,必有煩惱。”其實,平時積德行善,心胸開闊的人,往往能與世界和諧相處,減少很多煩惱,感到快樂。可見,修身養性,寬以待人,淡泊名利,善待他人,妳會收獲健康、幸福、長壽。

“調”

多深呼吸。

人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不利因素,如營養不均衡,過度勞累,疾病和邪惡的攻擊。這時候就要用到“調”這個詞了。《黃帝內經》說,世俗的欲望要根據四季的變化來調養。它還強調調整呼吸,即“調息”和練習呼吸和呼吸。

健康建議:建議平時長時間緩慢均勻呼吸。可以練習“丹田氣息”。用鼻子吸氣後,可以通過意念把氣息送到下丹田氣海,也就是肚臍下1.5寸。然後慢慢呼出空氣。練習“腹吸”的同時,吞咽唾液,配合調節津液,保健效果更佳。

“化妝”

有補有瀉最健康。

古人主張用滋補藥調理陰陽、臟腑、氣血。有三個原則:壹是辨證,二是食補先行,三是補瀉結合。

中醫說藥食同源,所有的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從味道上來說,酸味滋養肝臟,苦味滋養心臟,甜味滋養脾臟,辛辣味滋養肺,鹹味滋養腎。今天不健身,明天養醫生教妳健身不生病!從顏色理論來說,紅色補心,黑色補腎,黃色補脾,綠色補肝,白色補肺。

中醫說藥食同源,所有的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從味道上來說,酸味滋養肝臟,苦味滋養心臟,甜味滋養脾臟,辛辣味滋養肺,鹹味滋養腎。從顏色理論來說,紅色補心,黑色補腎,黃色補脾,綠色補肝,白色補肺。

“固體”

固精、固氣、固神。

固精是為了保護腎氣,最重要的是節欲。固氣,第壹,減少用氣量,少說話;第二,要多曬太陽,補陽氣;第三,多做有氧運動,增加氧氣;第四,睡眠可以滋養五臟,千萬不能熬夜;第五,要通過飲食帶來水谷之氣,多喝補血補氣的營養粥。黑米、紅米、糯米、小米、紅豆、蕎麥、大黃米、薏米、桂圓、紅棗、核桃、蓮子、葡萄幹等天然有機食品加入其中,堅持飲用可以達到氣血雙補的目的!

要強化心智,就要調養七情,不要“太喜、太怒、太思、太悲、太恐”,情緒控制好了,身體受的傷害就少了。

醫療保健並非遙不可及。在日常生活中註意壹些小事,可以達到很好的保健效果。記住這個六字公式:順、靜、修、調、補、實。其實養生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