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出來了還能去濕氣嗎?鬧翻後註意預防秋燥,但還是要排毒祛濕。
最後壹個夏天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長夏。是夏天到秋天的過渡點,是壹年中“濕邪”最重的時候。在這個季節,由於天氣濕熱,人體容易出現濕氣過重的情況,所以健脾利濕非常重要。
陜西省中醫院針灸科張湘妮:“如果‘濕邪’比較嚴重,我們可以適當用壹些健脾利濕的食物,包括藥物。比如我們煮粥、粥的時候,可以加點茯苓、薏米。”
所以這段時間大家不要貪涼,盡量少吃生冷的水果蔬菜。對於喜歡運動的人來說,由於這個季節“濕邪”較重,可以選擇運動時散步、慢跑,適當出汗,避免因劇烈運動而出汗。
告訴妳,幾個“窩”在排毒“秋燥”的關鍵點,就該排毒祛濕了。浙江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中醫朱還列舉了排毒要點中的幾個“窩”,記得收藏!
1.腋窩
俗稱“腋窩”,雞泉穴是頸部和上肢之間的血管和神經通路,拔毛可以預防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臟病。
方法:用右手掌拍打左腋窩,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腋窩,每次30 ~ 50下,重復此動作5次。
2.肘窩
肘窩淺部有肱二頭肌腱膜,深部充滿疏松結締組織,血管和神經幹從中穿過。主治:咽喉腫痛,痰黃氣喘,咳嗽咯血,心煩,口腔潰瘍,失眠多夢。
方法:連續擊打肘窩5 ~ 10分鐘。壹到兩周壹次,可以保證排汙口的暢通。
3.膝窩
衛中穴又稱腘窩,位於膝關節後方,充滿脂肪,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經通過。
衛中穴取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排毒除濕的最大通道。如果這裏不通暢,濕氣無法排出,就可能導致關節炎。
方法:可以拍打這個地方5 ~ 10分鐘,直到出現瘀斑為止,每1 ~ 2周壹次。
4.腰骶窩
腰骶窩是人體腰骶部形成的“窩”,對於肥胖者和孕婦更為明顯。朱說,腰骶窩是人體內最“屈辱和累贅”的地方,也是最脆弱的地方,所以平時多打針大有裨益。
方法:拍打的力量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反復幾次即可終止。
如上圖,用虛擬手掌輕拍,註意肩膀和手肘下沈,手腕放松,指關節微微彎曲成虛擬手掌,手指並攏。拍擊時要平穩有節奏,拍擊後迅速提起,拍擊部位要準確壹致。孕婦和經期婦女應慎用這種方法。經常拍打肚臍窩,可以起到安神、調和氣血、疏肝利膽、益肺益腎、疏通三焦、疏通經絡的作用。
5.肚臍窩
經常拍打肚臍窩,可以起到安神、調和氣血、疏肝利膽、益肺益腎、疏通三焦、疏通經絡的作用。
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左右手虛掌力量和前臂用力連續拍打肚臍100 ~ 200次。操作時,以肘關節屈伸為中心,腕關節固定或微動。
6 .銀嶺泉
陰陵泉是脾經的匯合處。如果體內有脾濕,按這裏會痛,但如果壹直按下去,會發現疼痛逐漸減輕,說明脾濕在好轉。
方法:每天用手指按揉此處,不管什麽時候有空,但要保證每天總時間***10分鐘。
7.足三裏
足三裏是強身健體的壹大穴位。中醫認為,按摩足三裏可以調節人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方法:晚上睡覺前,用艾條在足三裏兩側艾灸3 ~ 5分鐘,艾灸前最好按壓陰陵泉1 ~ 2分鐘。
8.成山
承山穴是人體排濕最有效的穴位。大多數人只要輕輕按壓承山穴,就會有明顯的酸痛感。按壓承山穴壹段時間後,會感覺到微熱。
9.康隆
痰是水液代謝紊亂的病理產物,是致病因素之壹。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有關,凡是與痰有關的疾病都可以通過針刺豐隆穴來治療。而且長期堅持按摩還能像打雷下雨壹樣排出脾胃上的濁濕,揉豐隆穴可以消除腹脹。
三伏天過後還能艾灸嗎?是的,很多人認為夏天艾灸最好。首先是因為夏季陽光強烈,艾灸更有利於驅散體內寒氣。做三伏天灸,目的是“冬病夏治”。其次,夏天艾灸不容易感冒生病。夏天,自然界的陽氣旺盛,人體內的陽氣也處於較高水平。做艾灸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如果說夏季艾灸是“錦上添花”,那麽秋冬艾灸從出發點上可以說是“雪中送炭”。秋天天氣轉涼,秋風颯颯,人體內的陽氣也受到抑制而下降。科學的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經調和氣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