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玉林豆腐的歷史淵源

玉林豆腐的歷史淵源

豆腐作為壹種傳統的保健食品,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的制作方法始於漢朝的淮南王劉安."為了長生不老,劉安招募了上千名方士在八公山談仙寫書。煉丹術中,用豆汁培育幼苗,豆汁偶爾遇到石膏,形成鮮嫩滑嫩的豆腐。劉安發明了豆腐而不是煉丹。之後豆腐技術流入民間,被廣泛使用。然而,經過幾代人的推廣、傳承和發展,豆腐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健康食品,並正以其獨特的魅力融入世界飲食文化,被世界各國人民所接受和歡迎。

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古籍中有很多記載。辭源曰:“以豆為之。制作方法,泡水磨漿,去渣,炒成鹽和鹵汁,然後收起來。其他人使用石膏作為大桶中的最終收獲。相傳為漢代淮南王劉安所建。”最權威的大英百科全書第二卷第690頁提到:“制作豆腐的技術始於中國漢代。”《古代壽春傳》、《秦春文史》、《淮南史》、《周萊古今》、《八公山古今》、《蔡處古今》、《羅箭春秋》、《安徽旅遊》、《八公山沈繡》、《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等書刊中都有劉安發明豆腐的文字記載。

玉林豆腐歷史悠久,創始日期有待考證。遠在明朝,居民就用惠泉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物白、嫩、細膩、美味,與其他地方的豆腐不同。逐漸成為軍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之壹。

公元1518年(明鄭德十三年),武宗未詳遊玉林,住凱歌樓。當地官員贈送豆腐,武宗吃後非常滿意。他驚嘆不如首都好吃,在玉林期間每天都要吃。從此,玉林豆腐在北京小有名氣。清朝康熙皇帝視察玉林,吃了玉林的菠菜燉豆腐後,唱起了“香白玉板,綠鸚鵝紅嘴。”這首詩。康熙回京後,有壹天突然想起玉林用過的好吃的菜,就命廚師去抄。廚師不知所措,派人到玉樹調查,才知道是“菠菜燉豆腐”。玉林豆腐聞名於世。

據報道,玉林市的“豆腐巷”最早以制作豆腐而聞名。1948,玉林市區有25家傳統豆腐腦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個體戶以公私合營的方式組織起來,生產收入從門市上繳商店,稱為“豆腐店”。60年代玉林豆腐傳統制作逐漸轉向半機械化,70年代完全轉向機械化,傳統制作技藝逐漸消亡。榆林豆制品廠成立於1983年,解體於1996年。玉林豆腐腦是真正的綠色食品,是用酸醬做成的,有獨特的技藝。在全市乃至Xi、北京、內蒙、陜西、寧夏都很有名氣。

據相關數據顯示,本市共有豆腐作坊300余家,從業人員1000余人。2005年8月,“宏宇豆腐”成功實現機械化生產,每小時生產豆腐1.500公斤,生產能力是手工生產的10倍。根據市場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全區正在大力推廣豆腐產品的生產。豆腐從業者正在研究推廣豆腐的保鮮、保形、包裝、銷售、運輸、花色品種、衛生質量等各個方面,“玉林豆腐”這個新的、高科技的品牌將會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