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走架的主要步法有上步、後步、遞進步、退步、跟步、擦步、蓋步、墊步、插步、橫進步、滾步、跳步等。
(1)上步:後腳向前邁或前腳向前邁。
(2)後退:前腳後退。
(3)進步:雙腳壹次向前邁壹步。
(4)退步:前腳向後退半步。
(5)跟隨:跟隨後腳向前半步,不超過前腳。
(6)擦洗:壹只腳用內側腳跟摩擦地面,向前或側向踏步。參見陳石太極拳。
(7)覆蓋步驟:壹只腳擡起受重量支撐的腳掌,水平落下。
(8)踩步:壹只腳通過另壹只腳的內踝向前向外擺動,斜著跨過腳掌(腳跟先著地,腳掌斜著地)。
(9)插步:壹只腳通過支撐重量的另壹只腳的內踝向後斜插,腳尖先著地。
(10)橫向進展:雙腳依次向左或向右移動,雙腳保持平放。
(11)步磨:以腳跟為軸或以前腳掌為軸接觸地面,使腳掌向內或向外磨,主要用於轉彎。
(12)跳躍:壹個簡單的跳躍動作。——腳掌落地,另壹只腳掌瞬間從地面向外移動。跳躍幅度不大,但表現輕松靈敏。
楊太極拳步法公式
(1)想轉先沈。班後太極傳老架的特點是“松、圓、滑”。與其他分支相比,它突出了“滑”字,腿到處轉,更符合人體的運行,不會有腿疼和膝蓋疼。轉身的時候需要放松呼吸,但是不能聳肩。坐得松壹些,站得直壹些,得到壹個適中的力量來主導全局,雙手帶著身體,以腰部為主導的整體運動形式。
太極傳主張虛則靈變。太極陰陽學說有“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說,但在《太極傳》中則表現為“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現實中,沒有空,就是僵化;空性中,無實,即浮;哪裏都有真理和謬誤。在太極拳中,真假之辨被視為第壹要務,可見其重要性。
(2)前後步收於中間,發源於中間,腳收於支撐腿內側,再取出。水平面是圓弧,垂直面也是圓弧,這樣腳的軌跡就變成了球面。進退有條不紊,踏中門沈穩有力,容易破壞敵人的重心。號稱“踏門奪位,連神仙都難當。”
(3)起點,像貓壹樣邁步。幹凈利落,從不拖地,地面不允許有絲毫拖地痕跡,像貓壹樣輕輕的,大力的,安靜的走著。太極拳動如貓,形意拳動如犁,八卦掌動如泥。以上是內三拳的步法特點。雖然提法不同,但本質是壹樣的。都要求有意義,不允許空。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貓的步態蘊含著“黏”的力量,動作非常有紀律性,起步離地溫柔敏捷,落地紮實穩健,沒有“挖坑”或“跳坑”的嫌疑。無論快慢,它始終保持著起步和下墜的特征,而貓的步態特征可以用兩句話來個性化:以壹根斷了的線起步,像親吻嬰兒壹樣下墜。太極傳明白了走秀的意義,理所當然。
練習楊太極拳如何像貓壹樣走路?要保持直立的姿勢,放松,有足夠的腿部力量,這是實現輕步法的前提。踏步強調的是腰臀帶動腿跑。有必要區分虛擬腿和真實腿。虛則光,隨意含意,實則暗而散,上下相融。
充分註意:
①松腰開胯,臀部下墜時拉伸腰椎,促進脊柱上拉,實現虛勁,支撐雙腿的膝蓋要適當外展,必須與腳尖保持同壹方向;
(2)前腳向外翻時,胯部必須完全外展,相當於打開了前進的大門,身體重心逐漸過渡到承重腿;
(3)後肢回縮的力量來自腰臀的攜帶,足回縮所走的跑步軌跡明顯呈球形;
(4)腳尖前探作為向導,很有“如履薄冰”的感覺。腳跟輕輕踏出地面,腳尖自然向上翹起。潛在的孩子後腿不斷向前推,前腳依次被腳跟、腳掌、腳趾壓住,形成弓步。要引導貫穿始終的交通方式。前小腿盡量不要前傾與地面垂直,膝蓋不要向前拱起,稍有向後的力量。這是膝蓋保養和武術的需要。在踏步的過程中,身體要盡可能保持同壹高度,所有動作都要勻速連續運行,充分體現輕盈的境界。
練習楊泰太極拳最常見的錯誤是“踩油門”和“落地撞坑”。這就是病腿法。之所以說它病態,是因為它在落地的瞬間失控,違背了四面受敵的原則。
楊太極拳公式
1.儲備潛力
混沌開太極之前,真的是壹桿精。
提神醒腦,平腕肘關節自然。
開始
用重氣提的時候手腕要平,手臂和肩膀要松。
按松腹部回到侯元,吐出濁氣和清氣。
3.尾巴向左的姿勢
最開始,鴻蒙出現在陰陽界,起落開合太極圈。
轉身向左壹步,順其自然。
4.尾巴向右的姿勢
妳必須用“弓”來防禦敵人的手,這樣才能把它貼回妳的胸口。
最忌諱的就是停滯和偏抗,活潑全靠轉腰。
5.以鳥的尾巴為例
劃肘劃腕不要空。妳無法抗拒牌匾,看到真正的作品。
還有就是克己奉公,本來就是為了吸引人走自己的路。
6.擠尾巴
平滑式擠壓和平滑纏繞,不要延遲獲得動力。
防止敵人的拳頭再次鉆進變成手掌向前推進。
7.拿鳥的尾巴——根據情況
如果人群失敗了,就會變得柔軟,自然就沒有人的其他需求了。
伸腰攻助勢,左壓腕右壓肘。
8.抓住鳥的尾巴——壹般的策略
太極傳法無量,生有烏鴉尾。
“易”型發力點在手臂,“樂”型發力點在手掌。
推力在前臂,推力在腰部。
如果妳想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努力練習推手就是成功。
9.單鞭
追逐靈魂的鋼鞭晃著胸膛,他的左如箭,右如弓。
我靠得很近,精力充沛到可以彎著胳膊肘想幹嘛就幹嘛。
10.提高手勢
遇到敵人就撲到胸前大喊,左肘砍右肘。
跟風出肘,壹伸使敵走。
11.亮翅白鶴
白鶴展翅立雞群,左右用於分敵強弱。
開門吸引敵人,開門壹定要小心。
12.膝蓋爬行
肩過髖膝,手肘要防敵暗手。
在鏈條裏找,按側肋和肩。
13.揮動琵琶
如果妳手裏拿著壹把琵琶,彎肘割腕也不錯。
我會畫內外圈,我會左右抓。
14.移動並停止。
太極五拍這個第壹,動來動去,東張西望。
守中反進,再爭清閑。
15.封閉的
張旸格手肘交叉封印,布魯姆用攻擊合攏他的手。
推壓不能停,腰腿在哼哈之間工作。
16.十字陰影線
扣腳的時候打在胯部,轉身打開敵人的懷抱。
不要猶豫換相機。
17.抱虎歸山
跨手采,牽虎要看臂長。
我希望回頭抱抱,卻難防我擠。
18.註意肘部底部的錘子
左手右手,打肘底。
手掌折了,肘底的相機壞了。
19.左右驅趕猴子
輕靈像水流壹樣離開,導致肱骨向後彎曲。
要去閃戰拉實力,嚇得孫悟空呆了。
20.斜飛勢
被抓到右手腕也無妨。翻手沈下去。
左挑右手抖出,側身騰空飛起。
21.海底針
對手若捏右腕,則引敵入體,墜千斤。
拿右手按左手拉勁,仆將向前倒,再投工。
22.從後面散開
右臂滾動托起支架,背部與兩臂相連。
田單吸了壹口氣,力氣原本就在腰間。
23.敲打妳的身體。
交叉敵人手臂,中間閃現,左掌可以防止頭部伸出攻擊。
轉拳壓帶不要失去力量,掌推敵肘顯無空間。
24.雲手
“劃、挑、擠、推”全靠圓腰。
雲到敵肘後,銅墻鐵柱推在壹起。
25.高譚媽
左右探陰陽,面鎖咽喉,好。
雙手翻轉爬上馬頭,肩膀放松,雙臂抽出收腹。
26.左右分腳
最後壹步,我捋了捋敵人的氣,用手腕擡起手肘護住胸口。
重心要放低,踢腿要平。
27.轉身向左踢。
突然感覺敵人從後面進攻,我轉身打洞才清楚。
先關,後開,手放在腰上。
28.進步是種出來的。
錘子是種出來放盤子的,左手大抱應該是第壹個。
遞進拳很難瞞過敵人,總是打在敵人的腹、腰、腿上。
29.右踏板
右拳接住,纏上,對手抓住敵人的手腕。
脫雙分手,自然踢肋骨。
30.打虎。
雖然老虎猛撲,但它用壹只巨大的手臂打敗了敵人。
腰臀急轉雙拳,左右護體臥虎精。
31.雙峰穿耳
被敵人推搡時不要慌張,雙臂交叉,掌心向下。
在車架上向外邁出右步,拳頭帶著太陽。
32.左踏板
在敵人強行從左側逼近之前,我突然後退,向右轉。
分解晶格保持身體準備好,左踏板和右踏板步是鏈接的。
33.野馬分為鬃毛
斜單鞭後接勢,先挑左右環。
弓步幫助攻擊腋下,肩到肘接近旋轉。
34.玉女穿梭
轉過身,彎曲妳的手,把妳的胳膊斜穿過妳的手肘。
轉動手肘晃動擺脫內心的力量,滾動擠壓貼近身體。
35.看跌
背轉臀避敵,手如蝶下采花。
接受采納由我決定,退而自由用也不錯。
36.金雞獨立
跟風刺龍,手肘撐地,手臂彎曲。
不要輕輕跺背,擡起膝蓋,不要撞到腹部。
37.白蛇吐信
壹轉身,白蛇把信吐了出來,它甩出兩拳三拳。
叉喉,隨意取瞳,通過敵膽呼吸。
38.高偵探馬戴著壹個手掌
右手以高強度探馬,左手卻要穿掌。
胸前的護肘靠右手,很難防止左腳跟著。
39.踩在七星上
最後壹步,七星變成了無限,看似防守,實則進攻。
遠近打手肘,前踢旁邊踢膝蓋。
40.後退壹步,跨過老虎
上下踢踢會帶來喜悅,但退壹步閃壹閃也不會慢。
轉身時手臂可以隨意開合,附著力穩如盤面。
41.轉身甩蓮花。
封鋒後打腿技能猶如旋風。
挑擊敵人的手臂並把它粘在周圍,用鏈條掃銼敵人的正面。
42.彎弓射虎
敵人用拳頭在我胸口打了壹拳,舉起右手像拉弓壹樣刷著左手。
靠近敵人手臂放回去,第壹槍加壹記左拳。
43.獲得勢頭
太極無始無終,陰陽相濟奇妙。
走的時候堅持堅持,攻的時候堅持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相約神仙。
讓他帶著巨大的力量來,把他引向空中。
24式簡化太極拳基本步法介紹
1,弓步就是前腿彎曲,後腿蹬地,也叫弓步。
意思是前腿彎的像弓,後腿直的像箭。太極拳的弓步不同於少林拳的弓步。前兩腳之間的距離大約等於兩三腳之間的距離。第二種是前腿前弓是後腿推擠造成的,形成了外形和加勁肋相反的形象,符合力學原理。這種步法是太極拳中最常用的。
2.騎馬的腳步
它的姿勢就像騎馬壹樣。兩腳平衡距離略寬於肩,也可以三尺寬。身體坐成半蹲姿勢,膝蓋不超過腳尖,臀部高於膝蓋,腰部放松,上身挺直。這個公式在太極拳中用處不大,只在起、關、砸等動作中使用。
3.丁字步
丁字步就是兩腳呈T字形站立。壹只腳著地,另壹只腳趾著地,如“六封四封”、“探馬高”、“踩七星”。
4、平行步
雙腳分開平行,如“雲手”動作,即此步法。
5、平仆步
即壹條腿下蹲,另壹條腿伸向地面,如“切蚯蚓”“落叉”,即采用這種步法。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四大動作要領
(1)上帝是統帥,他想什麽時候走就什麽時候走。
練習太極拳的全過程需要用意念引導動作,註意動作。
比如太極拳雙臂慢慢向前“出發”的動作,類似於體操中水平舉臂的動作,但在太極拳的練習中,要有在開始動作前水平向前舉臂的想法。
要做壹個充滿氣的腹部,就要有把氣沈入腹腔深處的想法。如果妳不停止思考,妳的行動就會繼續,就像用壹條線貫穿所有的行動。古人在練拳過程中總結為“神為統帥,意為從”,即強調用思想指導行動。
(2)、註意放松,不要笨拙。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在保持身體正常姿勢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放松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和關節。
在做動作的過程中,要避免使用笨拙僵硬的力量。人體脊柱在自然狀態下直立,頭、軀幹、四肢等部位自然運動、舒展,達到連貫、圓潤、靈活、協調、自如的運動狀態。
(3)、上下、全身協調
太極拳是壹種全身運動。有人說打太極拳時,全身是“不動的”,“從腳到腿腰,總是要壹次完成壹件事”,都是說練太極拳時,全身是相互協調的。
初學者雖然理論上知道要以腰部為軸,靠軀幹帶動四肢進行活動,但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這種情況可以先練單個動作,同時練步法,再練套路。
(4)、分清虛實,穩住重心
掌握了太極拳身體姿勢的要領後,要註意動作的虛實和身體的重心。因為在太極拳的套路中,動作之間的聯系和位置方向的變化貫穿著步法的變換和重心的轉移。
同時也要註意姿勢和手法的運用。無論由虛入實,還是由實入虛,都要條理清晰,條理分明,做到局面有破,意圖有續。所謂“走起路來像貓,動起來像繅絲”,是對太極拳輕盈的腳步甚至動作的描述。
練二十四式太極拳有什麽保健作用?
壹、二十四式太極拳是壹種比較註重天人合壹、形神合壹的養生術,在練習過程中要註意動靜結合。
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安神之意,使心神更容易平靜下來,能有效阻斷過度火熱的七情對氣血的幹擾和不良影響,保護申遠發揮其調節人體身心健康的正常作用。
24式太極拳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體”,強調全身的放松。“練心、練氣、練身”的內拳法動作內外統壹,形成剛柔相濟、速度適中、蓄發互變、內勁為控的獨特拳法,有利於經絡疏通。
如果經絡不通,就會出現身體疾病,運動不暢,血流不暢,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不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在第三式和第二十四式的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轉動和四肢的屈伸所形成的纏繞運動和虛實轉換,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擠、揉作用。
其實就是按摩妳的身體,可以起到類似針灸的作用,疏通經絡,疏散內氣,加強和維持經絡組織之間的生理功能,使全身處於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