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好茶,喝茶的其他東西就是茶具和休閑。用名人的話說:
喝好茶,蓋碗是必須的。泡後色澤清甜,微香微苦,是真正的好茶。但這只是當妳坐著不動,什麽都不做的時候。喝茶要在瓦房的紙窗下,清泉綠茶,淡雅陶瓷茶具,兩三個人能有半天閑情逸致,可抵十年塵封夢。喝完茶,繼續修煉自己的事業,不管是不是營利性的,都是可以的,但是偶爾的郊遊是絕對必要的(周作人——喝茶)
喝茶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辨味。嘗壹點苦味是甜的。壹位英國作家曾說,“文藝女神聞酒香”,“茶只能出散文”。而咱們中國的詩,酒香茶香,兩者兼得。“詩情只為多飲茶。”也許這種苦澀,就是茶中的詩意。(江洋——喝茶)
有好茶喝,就喝好茶,這是壹種“清福”。但是,要想享受這種“退休生活”,首先要有時間,其次才是修行的特殊感受。(魯迅——喝茶)
中國人喝茶,被稱為飲茶和品茶。喝茶和喝茶有什麽區別?
品茶和喝茶不僅量不同,質也不同。喝茶主要是解渴,滿足人體對水的生理需求。所以喝茶重在量,往往是匆匆忙忙的。
品茶重在意境,把喝茶當成壹種藝術欣賞和精神享受。大家都喜歡在“質”字上下功夫,所以要細細啜飲,慢慢觀察。通過觀察它的形狀,觀察它的顏色,聞它的香味,嘗它的味道,飲用者可以在色、香、味、形的奇妙中培養自己的感情。這種強調“精神”的喝茶方法,不可言傳,但也可以理解。然而,正是這種不可言說卻又可以理解的興趣,形成了中國流傳兩千年的茶文化。
飲茶人喝茶,在看茶、聞香、泡茶、品茶的過程中,獲得美感,引發各種聯想。有的把茶比作美酒,“老譜最鮮美,甘露勝於甘露”;有的把茶比作香花,說“壹入深山,處處飛,碧螺春香醉”;有的把茶比作知音,說“琴內香為綠水,老茶為蒙山”;有的把茶比作嫦娥奔月的仙丹,“壹杯春露留壹會兒,壹陣涼風吹來就想成仙”;有的人世間無所求,唯有茶,“人生無所求,山中壹杯茶”,等等。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品茶是中華民族高貴典雅時尚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