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除了農夫山泉、依雲等少數品牌外,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品牌瓶裝(桶)飲用水都沒有標註pH值,導致消費者在購買時無法辨別。
那麽,水中的pH值是多少呢?和人體健康有什麽關系?如何選擇健康的飲用水?針對這些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日前,記者采訪了杭州養生堂研究所副所長周立博士。
PH值是最重要的水質參數之壹。
根據周立博士的介紹,總結國內外水專家和權威文獻的論述,健康飲用水有三個特點:壹是含有壹定量的硬度(鈣鎂離子之和);二是含有壹定量的溶解總固形物(水中礦物質的總和),即含有全面均衡的天然礦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第三,pH值在7.0以上,呈弱堿性。
他說,水質指標很多,其中pH值是最重要的水質參數之壹。水的pH值用pH值來表示。壹般天然水源的pH值為6.5 ~ 8.5。酸性物質(包括大部分有機汙染物)或酸雨的影響會使水的pH值降低到5左右。
眾所周知,壹般來說,水可以被弱離子化,即產生壹個氫離子和壹個氫氧根離子。傳統上我們以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作為溶液酸堿性的指標,縮寫為pH,在中性溶液中,pH=7,pH大於7越多,堿性越強,pH小於7越少,酸性越強。在純水和人工礦泉水中,由於氫離子過剩,兩者都是酸性的,有些人工礦泉水甚至比純水還要酸性。
在壹些宣傳資料中,甚至在壹些關於水的科普文章中,都說“正常人體的pH值應該是弱堿性”。周立博士說,我們通常所說的人體pH值為7.35~7.45,是指人體血液中的pH值,人體不同部位和組織的pH值是不壹樣的。為了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血液中的氫離子濃度必須維持在壹定的正常範圍內。
但是,氫離子的正常濃度取決於人體的調節功能,使體內的pH值達到動態平衡。過酸或過堿都會引起血液氫離子濃度的變化,使正常的酸堿平衡紊亂,簡稱酸堿失衡。比如餓的時候,胃液pH值1~2,皮膚5.5,大腸8.4,汗液6.0,尿液6.9。無論在什麽地方,pH值都維持在壹個恒定的範圍內,即使是微小的變化也會引起機體分子結構和化學功能的劇烈變化。
體內的緩沖系統、呼吸系統、腎臟代償系統維持酸堿度的平衡,使機體生理功能正常運行,維持人體健康。有研究發現,血液中的pH值每下降0.1單位,胰島素的活性就下降30%。
有人認為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不是因為胰島素分泌少,而是因為胰島素活性降低。糖尿病是壹種典型的營養代謝紊亂,是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紊亂。這些代謝紊亂更容易產生酸性代謝產物,從而影響人體血液pH值的穩定性。
長期喝硬度太低的水對身體不好。
195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飲用水標準中規定,pH值不得低於6.5,不得大於9.2;1984第壹版的《飲用水導則》中,pH值設定為6.5 ~ 8.5。2003年第三版《生活飲用水指南》中,pH值設定為6.5 ~ 8.0。2006年第三版修訂中,pH值設定為6.5~9.5。我國飲用水衛生標準中,水的pH值定在6.5~8.5。在人類進化中,從飲用天然水、井水到飲用自來水近100年,pH值為6.5~8.5。雖然人體有很強的pH緩沖和調節能力,但科學的做法是將飲用水的pH值保持在壹定範圍內,水的pH值越接近血液的pH值越好。
國內外許多生物醫學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長期飲用低硬度的水對人體生理機能有負面影響。特別是水中鎂和鈣的含量,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猝死的風險。烹飪食物時,使用硬度過低的水會導致食物中的礦物質元素流失。
從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水中的硬度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負相關,即飲用水的硬度和pH值越低,發病率越高。我國南方很多地區屬於軟水地區,水中礦物質含量較低,pH值壹般在7.0左右或以下。隨著部分地區汙染的加重,尤其是屬於酸雨區的長三角、珠三角,飲用水主要來自地表降水,所以飲用水的pH值低於正常值。近幾十年來,這些地區的水質pH值有所下降。
周博士說,根據目前的瓶裝飲用水水質,我們發現所有含有天然平衡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飲用水的pH值都呈弱堿性或非常接近7。而不含礦物質或人工添加礦物質的飲用水pH值往往呈酸性。
喝礦泉水是加工水。
目前市場上很受歡迎的礦泉水是優質健康飲用水嗎?是天然飲用水嗎?周立博士說,首先要了解礦泉水的特性,礦泉水的加工就是在純凈水的基礎上添加礦物質。能否通過添加人工礦物質來解決純凈水的問題?事實並不像想象的那麽簡單。
含有鉀離子、鎂離子、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的人工礦泉水,會使水的酸性更強,pH值甚至可能低於6.0。而且人工添加礦物質的比例和成分遠不如天然來源天然穩定。最終的結果就是無法保證人體所需的微量礦物質元素的正常補充,並且因為pH值過低而影響了人體內酸堿的自然平衡。
此外,由於各廠家添加到水中的化合物不同,給國家產品質量監管帶來了壹定的困難。有壹點可以肯定,加了礦物質的水質量遠不如優質飲用天然水(包括天然礦泉水)。在添加礦物質時,應適當考慮各種陰陽離子的相互平衡和拮抗作用,否則不僅會給人帶來健康,還可能引起壹些營養和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