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耳部保健常識

耳部保健常識

1.如何* * *保護耳朵

1.提起耳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朵上部,然後往上拉,直至充血發熱,每次15-20次。這裏的穴位有神門、盆腔、內外生殖器、足、踝、膝、髖關節、肝陽穴、豐溪穴。

2.上下耳輪,向外拉:用拇指和食指沿耳輪上下按揉耳輪,使其發熱,然後向外拉耳15-20次。耳輪主要有頸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位的反應區。3、下拉耳垂法:先揉揉耳垂,再下拉耳垂15-20次,使其熱燙。耳垂處的穴位有頭、額、眼、舌、齒、頰等。

4.按耳窩:先按外耳道口緣凹陷處,即心、肺、氣管、三焦等穴位,按15-20至明顯發熱灼熱,再按上方凹陷處,即脾、胃、肝、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穴位,來回揉搓。

2.耳朵保健怎麽做?

長期在噪聲環境中工作的工人應戴防護耳罩。

(1)盡量不用或少用隨身聽,尤其要避免音量過大。(2)遠離或避免燃放大型煙花爆竹,防止噪聲性耳聾。

(3)突發壹側耳鳴耳聾,不可掉以輕心,應立即請耳科醫生就診,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4)耳道內的耳垢栓塞應由醫院的專科醫生取出。

此外,老年性耳聾患者應去條件好的醫院檢查,選擇合適的助聽器,提高生活質量。如果妳經常使用MP3或者隨身帶著聽,順便在這裏介紹壹下正確用法:①選擇質量好、噪音低、音量可調的耳機,在噪音過大的情況下及時調整。

②音樂的聲強最好控制在80分貝以下,這樣感覺舒適、愉悅。③用耳機聽的時間不要太長。

3.健康的耳朵

耳朵眼有壹段皮膚(外耳道外l/3軟骨段),與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不同,即有壹種汗腺的變種,叫耳腺,其結構與皮膚有些相似。

外耳道的皮膚和其他皮膚壹樣,也有壹個皮脂腺,分泌壹種油脂。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耳腺裏的這些分泌物是時不時通過開口排出的。

剛從耳腺吐出來的分泌物,壹開始看起來有點像融化的蠟,它們和皮脂腺排出的油脂混合在壹起,形成薄薄的壹層,附著在皮膚表面。這些原始的耳垢與耳道中的灰塵和脫落的皮膚碎片壹起出現。幹燥後,它們變成小塊淺黃色的松散薄片,堆積在耳道眼內。

有些人的耳腺和皮脂腺分泌過多,排出的褐色、油狀粘稠物質還沒幹就已經堆積在外眼,有的甚至流出耳朵,有的結塊。這些統稱為軟耳垢,俗稱“油耳”,醫學上稱為油耳。還有壹些人的耳腺分泌特別旺盛;耳垢無法排出,逐漸風幹並聚集成深褐色的團塊,有時硬如石頭,緊緊堵塞在外耳道內,俗稱硬耳垢,醫學上稱之為耳栓塞。

如果發現耳朵栓塞,特別是耳道被水淹後,如果耳道腫脹導致耳聾、聽力下降甚至耳痛,就要找專科醫生治療。不要亂挖,以免耳道發炎。。

4.耳朵練習怎麽做?

提起耳垂。將食指放在耳屏內側後,用食指和拇指從內向外提起耳屏和耳垂。拉力以每次3到5分鐘感覺不到疼痛為限。

這個運動主要是活動耳朵,可以治療頭痛、頭暈、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雙手摩擦耳輪並握空拳,用拇指和手指沿耳輪上下推動,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這種運動主要是疏通耳朵裏的血管,可以健腦、腎、耳、明目,通過長期運動可以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等疾病。提起耳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廊尖。提、揉、揉、搓起來幾十下,局部發熱發紅。

此操主要是激活耳尖,促進血液循環,具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燒、抗過敏、滋腎等作用。長期鍛煉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失眠、咽喉炎和皮膚病。揉耳朵輕輕捏耳朵的耳垂,然後揉到又紅又燙。

然後抓住耳垂往下拉,再讓它彈回來。壹天二十次,壹天兩三次。

這個運動主要是全面促進耳朵的血液循環,從而起到強腎壯腰的作用。按壓耳道閉唇,兩個食指放在外耳道口,兩個手指輕輕轉動。

3到5秒後,松開兩個食指,重復這個動作3次。通過手指快速收回產生的力來增加耳膜的承受能力,可以預防耳聾。

5.如何做好耳部保健

耳朵是語言交流和音樂欣賞不可或缺的“接收器”。

各種耳聾都可以預防。老年性耳聾與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足、噪音有關。用藥不當會加重耳聾。

加強保健可以延緩老年人的聽力損失。(1)聽而不聞:不同的聲音或語言對大腦是壹種* * *的刺激。

所以,不要聽有害健康的東西,音量要適當。有選擇地聽廣播。

(2)不要長時間聽:如果長時間聽噪聲,可發生噪聲性耳聾。強音對聽力的傷害更大,可以通過塞住耳朵來避免。

如果長時間聽,應該休息壹下,以免聽力疲勞。如果妳有時候開了很長時間的會,沒有休息,效果會降低。(3)敲古天鼓:* * * *閉上眼睛休息頭腦,雙手緊貼兩耳孔,五指貼在耳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敲後腦24次,然後迅速將雙手離開耳孔,如此連續做10次。

在這個運動中,中醫認為它具有醒腦、健腦、聰耳、明目的作用,可以預防耳疾。(4)雙耳常* * *:雙手按揉雙耳,再拉雙耳,根據發熱紅腫程度重復多次。

可以在敲鼓之後進行。(5)預防藥物損害: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等壹些抗生素可引起藥物性耳聾,盡量不用或少用。

6.耳朵護理方法有哪些?

第壹招是鳴天鼓。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就是耳朵好,腎好,睡眠好。

我們很多人都打過鼓,從搖鈴到牛皮鼓,但有壹種鼓與妳的耳朵保健密切相關,那就是“古天”。“明古天”是中國傳統的保健方法。

做法很簡單。先用兩掌捂住耳朵,再用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敲擊腦後的枕骨,發出擊鼓般的聲音,故古人稱之為“明古天”。每天睡前做64次,或者早上32次,晚上32次。不管妳在哪裏,基本不受地點限制。每天堅持做,可以防治頭暈、耳鳴、耳聾、內耳疾病。

睡前打鼓也有助於改善睡眠。第二招,打風屋,打走耳鳴等疾病。

用手掌捂住耳朵,食指、中指、無名指輕敲風府穴附近36次。此穴在發際線中間上方1寸,觸及耳垂背面,有壹個凸骨叫“乳突”,從這個骨的下部沿後緣有壹個淺凹,觸及上骨。

然後用食指堵住耳孔,按壓耳門,突然各放三次。堅持此法,可增強聽力,醒腦開竅,可防治頭暈耳鳴耳聾腦響等疾病。

第三招,揉耳垂。很多老年人都說耳垂大的人有福氣。其實耳垂再大,只要經常記著,多揉揉,也會給妳帶來健康的福音。耳垂怎麽揉?雙手放在耳朵根部,食指和中指放在耳朵前後,中指放在耳朵前面,食指放在耳朵後面。

然後從耳垂開始,捏住耳朵向上推,註意壹定的力度,緊貼耳廓,直到耳尖。壹天50次。

經常摩擦耳垂後,妳會發現耳朵不再像以前那樣怕凍了,對振作精神、保護視力、臉上減肥都有幫助。第四招,搓心。我們的腳底有壹個穴位叫湧泉穴,手掌也有壹個穴位,那就是勞宮穴,在我們握拳時的無名指尖。

經常* * *湧泉穴有補腎的作用,而經常按壓勞宮穴有強心的作用。足掌、心連心,幫助心腎相交,緩解耳部癥狀。

我們平時有空就坐在床上或者沙發上,左右手交叉,用手掌摩擦腳底,或者用手掌輕拍腳底,就是“二心”護耳法。如果有興趣,不妨壹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