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學氣功。順便附上1種氣功功法,希望對妳有用。
隱仙派的修煉方法
洪碩豐老師講授隱士的排列。
氣是什麽?
人體充滿氣,氣在人,氣死。人用呼吸器官吸收虛空中的空氣。氧的成分約為1/5,氮約為4/5。此外,它還含有氮氣、氖氣、氫氣和二氧化碳等微量稀有氣體,以及水蒸氣、微生物和塵埃。人體吸入新鮮空氣,呼出汙濁廢氣。正常人每分鐘呼吸約12-18次。每次呼吸約150-250 cc,人體必須保持壹定量的新鮮空氣才能維持生命。
氣的類型
後天氣:分為(1)外呼吸,又稱口鼻呼吸。(2)內呼吸,又稱細胞呼吸之氣。
前日天氣:分為(1)後天天氣:是氣功訓練出來的熱氣團,可以控制人體內的內氣。以練氣功為主要目的,可應用於治療疾病和病癥,可用於武術和武術。(2)前天氣:是冥想中訓練出來的電磁波,具有精神意識的微小粒子,這種氣體來自虛空,對神仙來說尤為重要。(3)自然界的第壹氣象:即“物混成自然之始”的東西,是先天之靈,是萬物之始。
什麽是氣功?
以人體為工廠,以空氣為材料,以意念和呼吸動作相結合的功或能量稱為氣功,其構成條件為:精(動作)+氣(呼吸)+神(意念),即人的精與神三位壹體共同運動。氣功的練習和上述三合壹法的運用,會把氣轉化為人的應用。氣功可以練成後天的第壹個天氣,也就是熱氣團,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療傷,可以從別人身上運過來療傷,也就是外氣。
陰仙派氣功的特點:
壹般氣功練習都是先練點(穴位),再練線(經絡),最後練面(全身)。
效果緩慢而無足輕重,打通奇經八脈需要無數個小時和幾天。隱仙派築起了基礎,采用的氣功修煉方法是先練面,再練點,最後練線,很快就能打通奇經八脈。因為臉是先練出來的,也就是充分膨脹。充氣後聚集在重要穴位,穴位之間相互聯系,即達到經絡的發達。全身充氣法從下焦到中焦再到上焦的步驟開始,讓全身充滿生機和活力。
氣功的好處:
使用陰仙派氣功功法,勤練三個月,可以修煉內氣,也就是熱氣團,可以用來治療自身器官慢性功能障礙的疾病,比如過敏、內臟代謝不良,或者生殖功能不良等。大概六個月後,妳就可以把內氣運出體外,去治療別人比較簡單的疾病,這也叫外氣療法。除了治病,還可以強身健體,增強器官或組織的功能,使體力增加數倍,還可以結合靜功煉丸(或打基礎)
呼吸的類型:
1.自然呼吸:即生於生命的本能呼吸,完全沒有任何想法的呼吸。
2.控制呼吸:即由意念控制的呼吸可分為:
(1)腹式呼吸:包括用全呼吸呼吸和用全呼吸呼吸。
(2)胸式呼吸:包括全呼吸和全呼吸。
呼吸的原理:
1.時刻保持松、靜、自然、圓、柔,醒著就練。
2.緩慢、均勻、細長地呼吸,吸氣時把握松、飽的原則,吐氣時做到安靜、力竭,自然、均勻地完成壹次呼吸、壹次呼吸。
放開上、中、下焦:
上焦指的是從天突、耳尖到橫膈膜的胸腔。
中度病竈是指上腹部從膈肌到肚臍。
下焦是指下腹從肚臍到陰部。以上三部分是分階段實施氣功練習的邊界區域。
解釋:
觀察,顧名思義,就是用眼睛去看,用眼睛發光。隱仙氣功的做法是慢慢閉上眼睛,真正看著全身的內部。最初,妳可以獲得恍惚狀態的力量。所謂“神無非是氣”,然後妳就可以達到神抗氣的神秘成就。
隱仙派禪修入門
洪碩豐
第壹,話在前頭
西江月師兄在上交其秘傳神仙門派丹訣的手稿後,多次讓我代他撰寫《打坐入門》,以供讀者研讀此書後參考。考慮再三,他幾乎無從下手。涵蓋這類入門書籍,市面上書店多的是,沒必要在文字和筆墨上多浪費時間。另外,古人有言必信,行必果的戒律,所以畫蛇添足是有可能的!為什麽加夠了?前幾天西江月師兄來信催我“全盤招供”,“不用譴責我”。只好胡亂塗鴉,作為對西江月哥“分工合作默契”的壹點解釋。但是請讀者見諒,因為這篇文章是引言,所以我總覺得壹頭霧水。“講完整個故事”沒有問題,但是盤子裏有沒有好吃的不重要。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供參考的書籍很少,只有結合老師20年來的教學、讀經、理解、實踐和教學經驗,想到哪裏寫哪裏,寫到了哪裏。盤子裏即使有好吃的,也難免忘記放鹽和醋。況且我還在讀書,知識和能力還是欠缺的。讀者應該只把這篇文章作為參考。如果妳想追求崇高的理論和最佳的功夫配方,請善於將整篇文章提交給其他正統的單晶!
二、冥想的定義
靜坐是壹個儒家術語,壹般指的是心平氣和的靜坐狀態。道家稱之為禪定,打是“凈心”,坐是“坐出天外”。儒家權貴“壹切悲歡離合,盡在節中。”“唯精獨尊,容於中。”道教告訴人們要“以對方為心,擁抱壹,保持中心。”如果取決於佛教的禪定,他們會參與對話,不再觀看。由於三家公司的目標不同,開始工作的方法也大相徑庭。有人認為禪修、禪修、禪定名稱不同,但意義相同。我想內部人士不會這麽說。道家講究“狠抓調息,養命養魂。”儒釋道只求“定力”,不求“調息”,“只修祖不丹”。本文中禪定名詞的使用,便於讀者看待文學和創造意義,減少宗教趣味和疑慮。
三、如何坐得住
禪定是壹種輕松、輕松、自然的“休息行為”,所謂“道”也是自然的。就像吃飯睡覺壹樣,感覺無拘無束,壹本正經。只要記住四個基本原則,馬上就能學會。不要被假老師和歪理邪說的兜售者誤導,故意危言聳聽,制造出“走火入魔”的可怕高手。威脅別人,讀者只要不是虛無縹緲,不計後果,是絕不會犯大錯誤的。犯點小錯誤也無妨!
第壹步:不要移動身體。(氣機啟動後由內而外的震動不算),精神無非是氣。
第二步:不要動心思。(氣機啟動後,氣動天知道,氣線不算),氣專導致柔。
第三步:忘掉我。即使妳們忘記了對方。“我是”包括身體和知覺。沒有我,當然就沒有對面的“妳”和旁邊站著的“他”。沒有我,沒有妳,沒有他。當然,沒有山川,沒有月亮,沒有星星,沒有花草樹木。萬裏無雲,只有壹片空,過去現在未來裏裏外外什麽都沒有。那時候,裏面就是外面,我是妳,妳是他,他是我,時空被凍結,被凝聚。單晶說,“其大不算什麽,其小也不算什麽。”他還說“我忘事,心太弱”就是這種心態。
第四步:“元與內運”。當這種漫不經心的混亂狀態維持壹段時間後,我常常會覺得自己有壹種奇怪的感覺,於是開始有壹點點感覺,同時開始呼吸。但經上說:這種奇怪的感覺叫做“鐘上壹把鎖”,呼吸的開始叫做“玉洞而開”。只是這種感知應該被稱為“申遠”。申遠會感知到他面前的金光和閃電,霧和薄霧籠罩著他的全身,而呼吸不是在他的鼻子和嘴巴裏,而是在他的皮膚裏,吸入和呼出。壹不小心,銀橋就會感覺有壹股熱氣團流向生殖器,舒服莫名,然後陰莖就會被高高舉起,然後河水自然流過,汽車自然移動。《丹經》中說:“恍惚中尋象,夢中尋真精”。這個陰莖高高舉起,術語叫“當妳活著的時候”。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叫做“真空奇妙”。當然,這裏指的是低級功夫,但作為高級功夫的意義是不壹樣的。讀者千萬不要誤會我。
至於如何保持身體不動,如何保持心靈不動,如何忘記我,如何傳達袁和袁,細節又長又復雜。請參考書末的《莊子新齋集解》,細讀此書,不作贅述,便可全面了解。
四、冥想前的身心準備
熱身叫“熱身”,外國人叫“引體向上”,翻譯過來就是伸展或延伸。意思是移動或拉長肌肉。據我個人了解。壹個完整健康的人不僅要有健全的身體,還需要有健全的心智來維持正常的機能。既然冥想是壹種訓練,那麽熱身就應該包括身體熱身和精神熱身。至於它的有效性,讀者試試就知道了。俗話說“喝水就知道是暖的還是涼的。”。我不是賣瓜的,但是我覺得對不起單晶,或者現在的“普通老師”經常忽視或者無視它!
A.身體熱身
1.做壹些全身健身操,或者八段錦。或十二段錦,使全身肌肉得到伸展,筋骨柔軟靈活。
2.按摩全身,輕拍身體,尤其是下肢。幫助血液循環通暢,避免因久坐導致血氣滯留下肢而癱瘓。
3.呼吸訓練
A.原理:先呼吸後吸氣,深而長,緩而緩,均勻呼吸。
B.形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肛門式呼吸。
B.精神上熱身
1.自我暗示,比如“雜念如雲,如飛煙,很快都會消失”。“身體是虛幻的,生死如此,我可憐的遊魂在哪裏?」
2.背壹背《新齋》的公式,或者《丹桂二十四首》,最好能領悟。
3.回歸光線,看整體,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反復慢慢觀察幾次,最好能呼吸。
動詞 (verb的縮寫)靜坐姿勢
“靜坐”還應該包括站著不動,躺著不動,甚至隨便坐。二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冥想過程中的姿勢幾乎完全不影響結果。只要能讓自己的身心放松自然,舒適安詳就是最好的姿勢。勉強的做著,徒然擾亂心情,耗盡身體。古人說的“天若無風,萬事如意”就是告訴讀者如何輕松愉快地靜坐,而不是壹開始就要求人們“勞其筋骨”,成為苦行僧。
如果硬要我寫壹些原理,我就試著背幾個太極拳術語搪塞壹下,說精神衰弱,挺胸拔背,尾巴直立,肩垂肘垂,舌達上顎。但初學者剛入門,內心不平靜,氣息未調,不出世。它們的舌頭最好不要伸到或伸到它們的下顎。否則很容易因為口幹而幹咳。如果天津飯已經誕生,那麽它壹誕生就會被吞噬。這個時候,就到了上腭的時候了。另外,以我的經驗來看,最好是雙手輕輕握在壹起(兩個勞宮穴重合),或者是左右手指指尖輕輕相觸,然後放在肚臍下或大腦頂部(睡姿)。(仙道學術側重於論證。如果依法試壹試,稍微註意壹下手掌或者手指的接觸點,幾分鐘就能感覺到手掌發熱或者手指間有風感或者靜電磁場的感覺。至於其他形式,由於反應不如上面兩種,不方便向讀者介紹。
第六,人生雙修論
“性”是我們的精神意識,“生命”是我們的生命力。因為生與死是分不開的,所以要雙修。性為神、心,命為氣、息。所以心有相依,靈有合壹就是人生的雙重修煉。為什麽是雙學位?如果用錢來比喻,可能更容易理解。幾乎鏡中有光,卻被塵埃熄滅;光並沒有離開鏡子,而是因為鏡子碎了而消失。鏡之光如“性”,鏡之體如“命”,所以要“修生兼命”。
總結如下:
七、專註力
我們把我們的思想放在某個地方,稱之為專註。用眼睛(眼睛後面)看壹個地方叫沈思。專註和觀察,兩者幾乎如影隨形。專註會讓觀察更清晰,觀察會加強專註的火力。丹·尚敬稱這個想法為“火”。有溫和的火,也有猛烈的火。它是以心智的程度來區分的。身內為內,身外為外。如果像鼻尖,像肚臍,像生殖器,那就叫內無。靜坐,很多門派都是用“待在壹處”——“守竅”來清除雜念。保持是相對的不保持。上手容易,見效快,但缺點多,副作用大。另壹方面不保持頭腦清醒,各有利弊。但應用之美純粹是壹條心,而是要讀者權衡各種情況,然後選擇方法去行動。
1.要有技巧:
體內:百會、唐寅、眉毛、山根、變形記;兩乳之間(坤道用),臍下,陰橋,睪丸,命門,脊。
遠離妳的身體:把妳的鼻子放在外面,肚臍外三寸,閱讀文字、氣味和事物,記住日子、月份、星星和日子。
守內外:如上所述。
2.不要保留技巧:保持中心(入口)並保持尊重。
計算利息
傾聽興趣
5.持有咒語,背誦經文,唱歌(梵文,贊美詩)
八、利率調整
氣功很註重調息,也就是呼吸訓練。但是新手是禁止調整利率的,只要順其自然就好。這種不協調的基調是調整利率的最佳方式。車間裏很多書對氣功和龔景理解不太清楚,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樣親身實驗過。很多讀者太信任他們,看了幾遍書就依法醞釀。結果效益沒達到,卻練出了胸悶胸痛氣喘,呼吸困難或頭痛等副作用,實在令人遺憾。呼吸在《丹經》裏叫“風”,也叫氣息。呼吸還是分為文藝氣息和武打氣息。它以風力的強弱和長短來區分。
九、風與火文武
坐以待斃講風、火、文,似乎有點慢,因為真正的風、火、文,只有在丹經的水平上,藥到360周的時候才使用,不過早用更方便,就像中學代數學初等算術壹樣。綜合的本質如下:
(1)專心調息。火為武火,餘為文趣。當妳心情很迷茫的時候用。生命之前的性。
(2)狠抓調息,息為武息,火為文火,安神時用。生命第壹,然後是性。
(3)長呼吸短呼吸,有吸氣之意,楊琪上升緩慢無力(即入陽火用法)
(4)長吸短吸,重在呼吸,陽氣衰緩無力(即用退陰符)
(5)如果陽氣順,就用等長呼吸法,不用把頭放在頭上,就能順乎自然。
(6)洗澡:即休息,即不專心,不調息,不註意呼吸,不註意吸吮,自然無所事事。
十、心有相依。
請參考:
本書的附錄是《莊齋集釋》。
陳元敦搞的是靜養法(算利息,跟利息,聽利息)。
李對的“三車密令”收了心,下手了。
XI。靜坐後的處理
壹般靜坐後會出汗,所以起床前最好先排練兩三遍“熱身法”。擦幹妳的身體。困了還不如睡覺,或者起來工作。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做幾趟壹般的簡單運氣指導。將凝結的氣團均勻地分布在全身。
十二。靜坐的現象、反應及對策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在他們學會靜坐之前,除了藥補和食補,很少想到“補氣”。補氣分為先補天氣和後補天氣兩種。至於人腦,就更“類人猿”了。想法來來去去,即使在睡夢中也很難讓它們平靜下來。冥想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塵埃通過特殊的手段使心靈平靜,用靈性影響身體的健康。說實話,就是以心息的依賴為引子,以忘我的心息為玄關,與第壹天使的氣質和後天溝通,直接接受第壹天氣的滋養。冥想的對象是精神和身體。然後,壹段時間後,兩者都會改變。變好了或者變壞了怎麽處理?
(1)如果妳性格開朗,身體強壯,滋潤,甚至沒有老毛病,那就很好。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最好停止努力學習,改正方法後再繼續。
(2)無論妳看到什麽,或者妳的身體、肌肉和皮膚,妳身體的任何反應,無論是麻木、跳動還是顫抖。放松妳的身體,把目光從妳的眼睛和思想上移開,不要想其他的。
(3)行氣和敏捷在坐姿上是不同的。旋轉的熱氣團引起的振動稱為“氣動”,否則稱為“智能”。只要妳有壹個積極的心態去等待,很快就會平靜下來。
(4)當現象真的發生,無法處理時,立即睜開眼睛,深呼吸,恢復正常。
(5)在處理“怪力的困惑”時,盡量“敬而遠之”,同時在待人接物時,盡量不違背良心和正義。
十三。影響功夫效果的因素
(1)體質(2)性別(3)年齡(4)心智(5)環境(6)飲食(7)職業(8)勤奮(9)空氣(10)溫度(11)時間(0)
十四。禁忌
(1)避免嘈雜的環境,受到驚嚇。
(2)避免光線過亮或過暗刺激申遠。
(3)禁止在電閃雷鳴、暴風雨和奇怪天氣下打坐。
(4)飽餐後半小時內。
(5)避免吃大量的感冒,或煙酒。
(6)情緒刺激不平靜。先訓練呼吸,可以緩解心情。)
(7)性交前後八小時內。(性交後訓練呼吸為宜)
(8)月經來了,避免腹式和胸式呼吸。可以靜坐,自然呼吸,但不要憋氣。
十五、冥想的類型
(1)單座
(2)兩人坐:即兩人或多人坐在壹起。
如果是同性,可以背靠背坐。
(2)如果是異性,壹定要面對面坐。齊機啟動前凝視對方眉心(閉眼)。兩雙手掌輕輕合攏,緊握在掌心下。剩下的步驟和表格就不方便說了。
(3)多人坐:最好坐成壹圈。技能最高或最低的人可以坐在圈的中間。
十六、尾語
寫入門參考花了我很長時間,在巡演前後總覺得有點“滿篇歪理”和“有點以書桌為中心”。我不知道它已經倒下了!供讀者參考,本文壹般指男女未盡數的占蔔方法。如果占蔔的次數用完了,男性可以加壹些“敲竹喚龜”之類的功夫,女性可以加壹些“擊鼓彈琴喚鳳凰”之類的功夫,以縮短訓練過程,幫助疲憊的生殖機能盡快恢復正常。而且這本書是倉促完成的,作者實力還是有所欠缺。如果以後稍有改進,再版的時候要修改上報,告慰讀者的厚愛!
民國1973年甲子仲夏月稿在臺中中醫學院旁邊。
觀察和冥想
洪碩豐先生指導黃煥君執筆。
“全身觀察”是隱仙派的絕技,也是隱仙派最重要的奠基術之壹。
“全身觀察”的第壹點就是姿勢不限,只要舒服就行,姿勢不限。強調舒適的姿勢是全身放松。如果妳采取不舒服的姿勢,就不容易放松。精神狀態要平和。做全反射的時候,要放下其他的東西。如果妳有心事,放不下,就暫時不要做全反射。想清楚了還是先做完,或者真的想好了的事情,這個時候就做不了了,因為做了以後肯定會想的。每個人的習慣都不壹樣。有的人每天有很多事,有的人總是閑著。第壹點,也就是說姿勢不限,全身要放松,心情也要放松。
第二點,觀察的程序是從上到下,即從頭頂到腳底,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壹般的程序是這樣的。但是,如果高血壓的人,不要從下往上做這個動作。他們都會從上往下做,從上往下,然後做第二趟,再從上往下。
第三點是要慢。憑什麽觀察?就是用“神光”什麽是“神光”?當我們的眼睛睜開時,它們被稱為“眼睛”。按照神仙的功夫,我們的眼睛藏著神仙。我們常說“這個人眼睛是雪亮的”,意思是人的本質在眼睛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儒家也說“看他的眼神,人就別扭。”ぃ.大多數人用眼最多,除了睡覺幾乎都用;而且,這種眼神的徘徊和對視,是最消耗精力的。所以老祖宗常說“閉目養神”。中國的壹些話裏,隱藏著養生的道理,但現代人無法理解這些東西。
利用神光做全身觀察,就是閉上眼睛看。很多人會問“妳閉著眼睛在想什麽?”閉著眼睛看就是用神光看,也就是說,用眼睛看的動作加上想法。比如我現在站在這裏,睜開眼睛就能看到所有的人;我閉著眼睛,我知道妳正坐在這裏。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看著妳,但只是通過觀察,而不是當我睜開眼睛時實際看到的東西。同樣的,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我也可以看我自己的身體,包括外面的輪廓,甚至可以看我的身體內部。我可以用意念看我的大腦,甚至我的眼睛可以看我自己,還有我的鼻子,耳朵,嘴巴,內臟和骨頭。神光就是妳平時用眼睛看到的動作加上妳的思想,而觀照就是看到的動作加上壹個“思想”,屬於妳的思想。
(以下為實際操作,略)
全身觀察可以從斷面觀察方便地練習,把全身分成三個斷面看清楚,壹個壹個,然後連起來,這樣就可以壹次把全身看清楚。
斷面觀察練習順利後,就可以正式進入全身觀察了。用神光看全身的時候,速度慢。自上而下,然後自下而上;從裏到外,再從外到內。當妳正式進入體內觀察時,速度是由慢到快。先慢慢仔細看,第壹遍就能看清楚,然後壹切出問題的地方就慢慢順了,第二遍就快壹點。比如這個房子第壹次不熟悉,要非常仔細的看;第二次來的時候,大概已經知道這裏有什麽,那裏有什麽了,所以想看房的話,可以很輕松的看。同樣,做全身觀察也是如此。剛看的時候很慢,看的很清楚;第二次看,速度慢慢加快;第三次快壹點,第四次快壹點,第五次快壹點;最後,甚至當妳呼吸時,妳向下看,當妳再次呼吸時,妳向上看。
接下來說說冥想的步驟和要領。“隱仙派”冥想的步驟和要領,第壹步是做身體熱身,即做分段呼吸,或拉肌肉,或握手,或打太極拳,但不要太累,或做健美操,讓關節和肌肉放松,千萬不要做劇烈運動。
第二步,做心理熱身。主要目的是收攏身心,把心情好的心收回來,趕走急躁和妄想。怎麽會?最好的方法是觀察全身,觀察全身前先做個禱告。禱告的內容是自成壹體的。如果妳有宗教信仰,比如妳信基督教,妳就念經書,妳信佛教,妳就念心經和佛號。用這種宗教儀式來平復自己的內心,用壹顆虔誠的心去打坐,就像“尊神如其在”的精神壹樣,不管有沒有神,恭恭敬敬地做這件事。祈禱不需要太長時間,也許幾秒鐘或壹分鐘,然後全身開始觀察。
剛才說的全身觀察,通常可以看作是壹個單獨的運動,在靜坐時成為壹種精神上的熱身。坐著不動,感覺雜念妄想多,從頭到尾只做全身觀察。這樣做的話,要小心謹慎,慢慢來,不要加快速度。大約需要二十分鐘,至少十分鐘。
這裏有壹個副作用。如果妳仔細看,妳會很容易睡著。別擔心,就讓它睡著吧。為什麽?如果妳真的睡著了,說明妳還需要休息,那就讓它徹底休息吧。不要擔心睡著了,睡眠是壹種放松,睡不著的人是無法放松的。顯然,全身觀察是最好的放松功夫。
精神熱身之壹是全身觀察。到什麽程度?做個全身觀察三到五次,壹次大概七到十分鐘,要空落落的。
全身觀察完了,接下來就是冥想了。冥想的第壹點是保持身體不動。所以姿勢不限,什麽姿勢都可以,只要舒服就行。除了舒適,還有壹個條件,就是姿勢要保持很長時間。如果是舒服的姿勢,肯定會持續很久。它們既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找到最舒服的姿勢,應該是最能保持下移的姿勢。所以雖然姿勢是非正式的,但是要保持身體不動。姿勢壹旦確定,在坐下之前不要動身體。即使癢或痛,也不要去碰它或撓它。盡量保持耐心,保持身體不動。但是,這個身體的不動不是僵硬的不動,而是放松後的不動。也就是說全身觀察後狀態非常松散。全身觀察後不要坐以待斃。也就是說,全身觀察的時候,坐著不動,采取最舒服的姿勢,然後聽呼吸。
妳說“聽呼吸”是什麽意思?就是要註意呼吸,不要被呼吸所迷惑,呼吸自然,沒有任何控制。
冥想的持續時間沒有限制。最好有壹個計時器,壹個非常安靜的計時器。比如妳只有十分鐘的靜坐時間,那就設定十分鐘吧,妳可以放心,不會對時間有心理負擔。如果妳有事情要做,妳應該先安排好。沒事就繼續坐下,不想坐下就起來。如果計時器的聲音太大,妳會被吵醒,因為在非常安靜的時間裏,妳的靈敏度非常高,即使是很小的聲音有時也會感覺像打雷壹樣大。
不要貪圖功效,因為貪圖功效的時候會想“上次怎麽不舒服?””或者:“為什麽我在書上看到的現象還沒有出現?這樣妳會有壹顆急躁的心,打坐的效果會很差,甚至會出問題。會有很多錯覺,會出現不必要的東西。不要認為那是真的,那是妳頭腦創造出來的東西。
當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包括身體不適,比如嘔吐,或者全身發冷,或者熱得受不了,或者產生幻覺,那就睜開眼睛,活動壹下身體。如果想繼續做下去,從頭開始,不需要身體上的熱身,但心理上還是需要熱身的;如果妳不想做,那就起來走壹走。
安靜的坐著之後,妳要收好妳的作品,做壹個全身觀察,仔細看就好了。
(以下操作練習和說明省略)
心和興趣相互依存
王雲峰
作者認為:在仙道,心和興趣相互依存,它們的含義略有不同。本文以隱仙派傳授的心法為主。
心連心的目的
“心息相依”是仙道功夫中非常巧妙的修煉手段。
“心”是意識,“息”是呼吸。“心”是通常的意識表層狀態(有覺知和各種雜念的意識),稱為“獲得性意識”,“息”是通常的口鼻呼吸,稱為“獲得性呼吸”。
剛開始的時候,用後天意識,有意識地檢測後天氣息的存在。久而久之,後天的意識會得到凈化,後天的呼吸會更加規律。“心息相依”就是讓凈化後的後天意識和調整後的後天氣息相依。小心翼翼,壹起休息,身心會處於壹種非常高效的休息狀態,更進壹步,會逐漸積累優質能量,達到修煉的目的。
“心息相依”是仙道修煉的主要功法。
壹般來說,人們知道呼吸,但不太註意呼吸的存在。雖然是不斷的操作,但是他們對呼吸幾乎沒有感覺,也不會在意。只有當呼吸不暢、不暢時,他們才會通過器官和神經的傳導來實現“呼吸困難”。正常情況下,人體並不在乎呼吸是否規律順暢。
通過生理學研究可知,人的呼吸會影響血液循環、血液中的含氧量,進而影響代謝功能。呼吸量對人體各器官的功能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正常情況下,需要大量體力的活動需要很大的肺活量來加強體內的新陳代謝。
壹般的體育鍛煉都會需要各種呼吸訓練(比如腹式呼吸),也就是“深呼吸”訓練而已,目的是加強“肺活量”。
仙道的呼吸訓練不同於壹般的體育鍛煉,其目的不僅僅是增強肺活量。
仙道功夫練習的目的是追求“健康長壽”。
眾所周知,身體健康甚至長壽,正常的生活作息,充足的食物和營養,適當的運動都是必要的。但那些都是比較消極被動的。
仙道運動中有壹個積極的命題,即以特定的方式轉換和積累能量。利用人體粗糙的後天能量轉化為優質的先天能量。為什麽能做到這種能量轉換?其機理目前還不能用現代生理學的理論完全解釋和理解,但可以通過壹定的修煉方法做到,即“心息相依”——唯壹的方法。
“心息相依”的修煉,就是用“心”配合“息”它的目的是讓“心”和“氣”進入某種“有規律”的狀態。在這種有規律的狀態下,“心”和“氣”有大致的後天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