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怎麽健身的?
頭
頭是全身的主宰,所有的陽氣都會被連接起來。如果頭部受凍,寒氣侵入,體內的陽氣就容易分散,從而導致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疾病。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也容易發生高血壓、急性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保暖至關重要。
建議
秋季風力大,氣溫下降,壹定要註意保護頭部。最好戴上帽子,避免風帶來的頭痛、發燒等身體不適。下雨時,及時保護頭部,避免淋濕。每天早晨梳頭100次以上,使頭皮微熱,有利於頭部經絡氣血暢通,促進陽氣上升,脈順。
腹部
天氣轉涼後,人的腹部容易著涼,引起腸胃不適;如果胃部容易抽搐,出現腹瀉、惡心等癥狀;肚臍受涼就會著涼,是最怕著涼的地方;小腹受涼會導致女性宮寒血瘀,引發婦科疾病。
建議
可以用熱水袋,暖寶寶等。為了保持腹部的溫暖,通常要穿上貼身的棉背心,以免著涼。同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強調規律飲食,少食多餐,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熟食和溫熱的食物,避免辛辣、過鹹、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不要碰香料、濃茶、咖啡等。
腰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腰是腎的臟腑,腎喜溫惡寒。壹旦感覺到冷,就會立刻“情緒化”。如果深秋經常穿低腰褲,腰部容易受涼。男性會出現腰膝酸軟、陽痿早泄等癥狀,女性則容易出現月經失調、痛經等癥狀。
建議
天冷註意穿上長大衣,不要光著腰。平時可以用手揉揉腰。雙手成對摩擦後,可緊按腰眼,即第三腰椎棘突旁3.5寸凹陷處,早晚各壹次,每次50 ~ 100次,可溫腎壯陽,氣血通暢。
膝蓋
深秋是膝關節炎的初期。膝關節炎主要是由於風寒引起的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肌肉、韌帶、滑液囊、筋膜營養供應不良。關節疾病除疼痛外,還伴有腫脹和運動障礙,呈慢性發作和緩解過程。
建議
天氣漸冷,註意保暖,用熱水泡腳或用熱水敷膝蓋。醫生建議,最好不要用護膝來保暖膝蓋,因為護膝彈性很大,膝蓋部位使用護膝會阻礙周圍血液循環的疏通。
手和腳
深秋時節,很多人都覺得渾身發冷,手腳凍得難以忍受。喝大量熱水也不能緩解。當腳受涼時,身體的抵抗力也會降低。中醫認為,手腳冰涼的原因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壹是身體陽氣虛弱,不能溫暖人體;二是身體本身的陽氣不虛,只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陽氣郁結於體內。
建議
陽虛的人註意下肢保暖,晚上睡覺前泡腳,多吃溫性食物,如牛羊肉、雞肉、大蒜、辣椒、生姜、桂圓等。氣血不好的人需要加強鍛煉,尤其是久坐或久站的人,多吃行氣活血、疏肝解郁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金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