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民間有咬秋、嘗秋鮮、長秋肥等說法。為了彌補在涼爽的夏天失去的脂肪,許多人吃了很多食物。
微博熱議。
很明顯,很多網友已經開始在秋季補了,但大多數人還是認為補的越多越好。博主玉柔說:秋天進補的季節,壹大早起來給自己煮甜絲絲的湯,棗桂圓,枸杞,百合,人參,水果,玫瑰,冰糖,哈哈都是好東西。
也有博主給出了正確的秋季進補建議。博主大中東建議,秋季進補的原則是少辛辣多酸味,常吃酸味水果,如西紅柿、檸檬、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此外,立秋時節還可以多吃蜂蜜、百合、銀耳等。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辛辣、油炸、酒類、幹膨化食品。
專家意見
沒有肉就沒有歡樂?蔬果潤肺!
中國中醫研究院教授楊力說:在秋天,人們喜歡吃大塊的肉來進補。動物性食物無疑是很好的滋補品,不僅營養高,而且味道鮮美。但是,肉類不容易消化吸收。如果長期多吃,對於腸胃功能已經下降的老人來說,往往會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壹些副產物,如酸性脂質、糖類等,往往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誘因,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
楊教授建議大家:《飲食正要發生》說:秋季幹燥,宜食麻以潤燥,忌食寒飲。甚至還有人主張秋天吃生粥滋陰潤燥。總之,秋季可以適當吃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制品等軟食,益胃生津。新鮮蔬果通常有止咳潤肺的功效。
可以多吃點。
專家推薦:五彩蜜珠
【食材】蘋果1,梨1,菠蘿半個,楊梅10,荸薺10,檸檬1,糖適量。
【做法】蘋果、梨、菠蘿洗凈去皮,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菱角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備用。將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放入鍋中加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吃的時候把糖汁澆在水果上。
【功效】生津止渴,潤肺消食。
第二,地域不分青紅皂白?南北差別很大!
上海嶽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田華說: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季,西北地區氣候與東南沿海地區差異較大。冬季西北、東北天氣寒冷,宜以大暑之味進補,如羊肉、狗肉、鹿肉等。在補品中,如人參酒、參茸酒,對強身健體、禦寒助陽確實有效。即使是江南的秋天,氣溫也比北方溫和很多,所以進補要清淡甘甜,比如雞鴨鵝。
田教授建議,如果江南人多吃羊肉、狗肉、鹿肉等。,容易燥熱,會出現咽痛、口瘡、流鼻血等癥狀。降雨量少、氣候幹燥的地區,以少用為好,以百合、菱角、蓮藕、梨等幹燥果蔬為佳。
進補越多越好?對癥下藥才有效果!
解放軍總醫院中醫研究所主任醫師王發偉說:吃太多的食物或補品是有害的,沒有疾病就多吃補品治病強身是不科學的。無病補,不僅增加開支,還害了自己。特別是有人認為燕窩、海參、蟲草是好東西,但其實海參主要是滋補腎陰,而燕窩、蟲草是增強免疫力,普通人沒必要用這些東西進補。最好吃壹些蘿蔔、梨、蓮藕、百合、銀耳等時令蔬果。
王主任建議,秋季要增強免疫力,除了進補,運動也很重要。妳可以在晚飯後散步,在通勤附近騎自行車,周末和家人打羽毛球或者去郊外徒步旅行。同時秋季要註意養收,少熬夜。不必要的時候,盡量中午睡覺,為了身體好,早睡早起。
因人而異:不宜濫用膏方。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營養科主任王健說: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補虛。並不是說虛癥患者就不應該用補藥。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補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身體。保健雖然沒有治病那麽嚴格,但至少也要分寒熱兩類。微寒者怕冷喜熱,手腳不溫,口淡流涎,大便溏薄,小便長,舌淡,脈沈。發熱者,手腳發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燥,小便短赤,舌紅,脈數。如果不分寒熱亂扔藥用食物,很容易導致火上澆油。
王健醫生說:現在很多白領都希望通過開藥膏來達到調理亞健康、抗疲勞的目的。但隨著藥材價格的上漲,動輒上千元的藥膏讓人望而卻步,壹些年輕白領轉而去購物網站購買便宜的成品藥膏。除此之外,還有壹些女白領自己在家做面霜,把配方和做法放到網上。但其實每年都有因為家裏買材料自制面霜而上火,嘴發瘡的情況。
在江蘇省醫院營養科主任李群看來,人體健康所需的營養不是壹種元素,而是多種元素按比例的科學組合,要因人而異。比如在蛋白質方面,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的患者需要高蛋白飲食,但對於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來說,高蛋白往往是致命的。肉湯(魚、肉湯)富含脂肪,但其他營養成分很少。比如壹碗魚湯中溶解的蛋白質只占魚肉的2%左右,卻濃縮了魚肉中40%的脂肪。
對於需要科學攝入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的老年人,以及三高人群來說,經常喝魚湯會導致脂肪攝入過多,能量過多。同時,魚湯的飽腹感會擠占他本該攝入的其他食物的胃容量,長期食用會影響膳食結構,造成營養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