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極拳的健身功能
太極拳的動作大方、緩慢、溫和,剛柔相濟,以思想為導向,符合人體生理保健的要求,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調節人的情緒。心境平和自然,輕松放松,有益身體健康。太極拳與其他運動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的身體是放松的、平靜的,身心完全沈浸在運動中,使大腦、身體、心靈都得到寧靜和平衡。消除精神緊張、憂慮和恐懼,擺脫病態心理,可以調節人的身心,使人心情愉快、平靜,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健康長壽。
2.太極拳的防身功能。
防身術角色中,以軟為主的太極傳,在對方硬叫時並不本能的立即還手,而是先融後打。首先要營造壹個我對別人百依百順的局面,然後抓住機會去追求,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贏。這是剛走的人說的,跟過來的人我說的。要想讓身體從不舒服變成舒服,必須在腰腿上提出要求。當妳推手的時候,用心去探索,用實力去詢問,然後去聽真假。分辨對方現實的變化。以虛擊實,隨機應變。默默的去揣摩,漸漸的得到自己想要的。在對方攻擊之前,我們應該等待和移動。他們不動,就不動。如果他們動,我就先動。
3.太極拳的修身功能。
練武不僅強身健體,還有修身養性的作用。“學藝先學禮,學武先學德。”習武之人,必有修養,高尚,正派,謙恭,武藝嫻熟。太極的練習也接觸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如《黃帝內經》中的道教。
二、太極拳的養生原則
1,形神合壹
太極拳非常講究天人合壹,形神合壹。太極拳動靜結合,對調節健康很有幫助。
能有效阻斷亢奮火熱的七情對氣血的幹擾和不利影響,保護“申遠”發揮其調節人體身心健康的正常作用。
2.以意導氣,以氣運身。
太極拳提倡“以意導氣,以氣運體”,強調全身的放松。“練心、練氣、練身”的內拳法動作內外統壹,形成剛柔相濟、速度適中、蓄發互變、內勁為控的獨特拳法,有利於經絡疏通。經絡不通,就會有不健康的地方,動作緩慢,血流不暢,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
第三步:旋轉
練太極拳時,我們經常利用腰部的旋轉,在四肢屈伸形成的蜿蜒運動和虛實轉換時,會對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好處。
這其實是壹種自我按摩,可以起到類似針灸的作用,疏通經絡,激發月經的內氣,加強對各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維護和聯系,使之處於協調有序的狀態。
4、輕盈柔軟
太極拳溫和適當的運動,會使全身溫暖和諧,增加經絡傳導的速度和強度,幫助脈氣在經絡系統中運行,內外循環不絕。
有利於經絡的暢通滲透,使氣血充盈全身,滋養各器官,滋養陰陽,維護和保護機體功能,增加抗病和自我修復能力。
5.精神放松
太極拳不僅強調身體放松,而且在整個練拳過程中要求精神放松,將大腦抑制和興奮結合起來,也有利於心理平衡。
所以練習太極拳是壹種非常可靠的健康方式。只要妳每天堅持練習拳擊,它可以讓妳長期保持健康。
6、接下來的技能訓練
太極拳非常重視人體下盤技能訓練,有利於氣血下行,調節人體的上下行。
“上實下衰”是指中老年人肝腎虧虛,陰虛陽浮,出現血壓升高,失眠心虛,畏寒肢冷,食滯便秘等癥狀。
太極拳良好的保健作用只有長期鍛煉才能發揮出來。首先,和太極拳的其他運動壹樣,鍛煉效果的顯現是壹個累積的過程。實踐證明,太極拳保健效果的獲得在於持之以恒的練習。
3.哪些人不應該練太極拳?
1,急功近利的人
太極有很多基本功要學,而且眾所周知,太極很慢,講究動中求靜。所以這個拳需要很長的時間循序漸進,從入門到理解要領。當然這也因人而異。但有些急功近利的人,總想用壹些技巧快速練出來,其實是違背太極本質的。眾所周知,這種方法更註重意,這種境界需要練到壹定程度才能掌握,所以這種養生方法並不適合急功近利的人。
2.不安的人。
練拳之前要心平氣和,這是練拳的要領之壹。如果妳總是心煩意亂,想著別的事情,無法打坐,這樣的人連練拳都無法進入狀態。在這樣的心態下,練拳的效果只能是舒展筋骨,並不能起到養生的作用。所以不安分的人不適合通過練拳來養生。可以先選擇壹些其他的方式,比如打坐,讓自己的心態平靜下來,然後通過練習太極拳來養生。
3.膝蓋有問題的人
在練拳的過程中,很多姿勢和動作都會對關節產生壓力。如果有的人膝蓋有問題,打太極拳後可能誘發更嚴重的問題。所以,膝關節有問題的人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調理身體,不要選擇爬樓梯、打太極等對關節過於活躍的運動。
太極確實是壹種非常好的調養身體的方式,因為它適合的人群很廣,可以說是老少皆宜。而且這套拳法也是我國的傳統技藝。關於太極的記載由來已久,用太極養生尤其受人推崇。希望有更多的人從這套拳法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