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100多歲了還能讀書看報,潑墨揮毫,不斷外出參加文化活動,真是奇跡。這個奇跡的主角是著名的上海作家章克標先生,106歲。
張老上世紀20年代從上海進入文壇,至今已有80年。張老,1900海寧人,迷戀上海。上世紀20年代來到上海後,就變得和上海密不可分了。晚年,他帶著新婚妻子林青,定居在上海郊區南角,過著悠閑寧靜的幸福生活。他的臉是那樣的,臉上帶著微笑。他說,小時候讀書,同學們都給他起外號叫“阿彌陀佛菩薩”,自然沒有惡意。這張笑臉有時會開玩笑。“文革”期間,張老被打成反革命,經常被批鬥。有壹次,他站著接受檢查,被造反派命令:“嚴肅點,有什麽好笑的?”。事實上,章克標根本笑不出來,他的心在流淚。還有人說:“他天生就是這種笑容。”“嗯,笑面虎,心裏更兇!”於是我被批評得更厲害了。對於養生之道,張老始終只說:“順其自然”。他從不做拳擊、氣功之類的健身運動,也不講進補之類的營養調理,有什麽吃什麽。三年的困難時期,他說嘗過草根、菜皮、糠。
張老愛走路。他覺得多走路是他保持健康的方式。從6歲開始上私立學校,開始走路。我經常步行3公裏去看書。因為走的多,經常會走過鞋底。長大了去遊泳,也算是壹種水上行走吧。因為愛看書,所以擠出時間體育鍛煉。下班後,我經常去跳舞,這是另壹種散步的形式,只是浪漫而有節奏感。我小的時候,經常東奔西跑,甚至跑步。現在在室內踱步,或者上下扶梯,慢慢走,也不覺得累,只是小心謹慎。長壽秘訣:吃30年粥
關於飲食,張老說自己有30年吃粥的歷史。可能是因為小時候腸胃不好,所以特別喜歡吃大米粥。大米壹定是白粳米,香粳米更好。而且是純白米粥,不是八寶粥和臘八粥。粥的菜不壹定是鹹菜,奶腐,肉松。有大魚大肉沒什麽壞處,只是不要用酸辣等刺激性的調味品。以粥為餐,壹日三餐,也是享受。陸遊有句詩:“只吃粥成仙”。張老說:“米粥清淡養胃,容易消化。我長壽跟粥有關系!”回到笑臉,永遠是微笑和平靜。“這也能看出我是個膽小的人,”張老接著說。張老的生活壹直很平靜。考試不要爭第壹。在其他事情上,我從不和別人較勁,較勁,較勁,不想鶴立雞群。張老自稱硬漢,不會逞英雄。他名片上最大的頭銜是“中國人和中國公民”。這樣的心態,這樣的性格,可能是張老長壽的主要因素。這也印證了中國的古話“仁者長壽”。不能不提的是,100歲的時候,張老因為老伴去世,家裏沒有孩子而感到孤獨。他在《申江服務先驅報》上刊登了壹則“尋找伴侶”的廣告,如願以償。這位賢惠的新娘是哈爾濱的林青女士。結婚6年,幸福和諧。不知道是長壽的普遍規律還是特例?這個謎值得進壹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