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心態平和就是健康。

心態平和就是健康。

現在很多人說起養生,都會說壹句話“靜而虛,順真氣,藏神於內,安而不疾?”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這句話出自蘇文的《論上古天真》,這也是黃帝發現上古之人健康長壽,去找“天師”齊伯的原因。齊波回答說,古代的人之所以健康長壽,是因為他們“假惡賊,避時”,“淡泊虛無”,“精神防禦”。

“健康長壽”也是聖人的教導。

對於健康長壽的質疑,在當今老齡化社會並不是什麽新鮮話題。古代《軒轅黃帝》就為我們問過這個問題。在《黃帝內經》中,他問齊波:怎樣才能像古人壹樣健康長壽?

齊波說了壹句很重要的話:“在古代聖賢的指導下,丈夫都被稱為邪靈、盜賊。有時候會回避,對虛無無動於衷。真靈隨之,靈藏於內,病總安?”也就是說,古代那些精通養生保健的人,在教育普通人,普及養生保健知識的時候,會這麽說:壹定要按時避邪防賊。再加上拙火虛無,真氣運行順暢,精氣神守在體內。如果是,疾病從何而來?

齊波的回答是否正確,是否有原則,是否深刻?的確,只要妳把這個答案說清楚,能具體到自己的生活中,妳就真的能健康長壽。

壹種教育人們不生病的方法

這些話是教人不生病的方法。首先要避邪避賊。虛邪、賊風是指壹切能致病的外邪,尤其是六淫。所謂六淫,就是風、寒、熱、濕、燥、火。更早在《左傳》中就有記載,秦代名醫認為,六氣為陰、陽、風、雨、陰、明,正常時不會致病,並認為“六病由淫生”、“多災多難”,提出了著名的“六氣病之源”理論。所以,這第壹個教導是關於如何與外界相處。我們要盡量避免,不要得罪那些能引發疾病的因素,包括今天所謂的病原體,以及異常的氣候和環境變化。

有時候是避免不了的,比如現在的霧霾,要盡量做好預防措施,戴上防霧霾口罩。“有時避之”的“時機”很重要,就是要了解季節和季節氣候的變化,盡早采取避之措施。

其次要內部防範,這是最重要的方法。什麽是“壹無所有”?“靜”就是淡泊,少欲,不追求名利。老子說:“從容為上,勝不美。”冷靜是最好的修行,爭強好勝不好。

其實寧靜是可以達到的,但是“虛無”是很難達到的。“無”是最高境界,是道家的境界。什麽是“空”,老子說“要空,要靜”,達到極致的虛無,要靜;什麽是“壹無所有”?老子說“無名世界之始”。無是世間萬物的開始和起源。《莊子·刻意》說“夫孤而空,此世而平而德。”

“虛無”是天地的本來面目,也是道德的本質,但也不是完全高不可攀。只要了解了天地萬物的本體和本質,按照內功功夫就能達到。

精神內部訓練

怎麽練?首先是內衛之氣,就是要把精氣守在體內,不讓其外泄。

然後就是“真氣服從它”,也就是真氣服從它,服從什麽?“從它”是什麽意思?後人有很多認識。我認為首先要服從的是人體的兩大經脈——任脈和督脈,然後是十二經脈。最後要吸取世間萬物的真氣,達到天人合壹。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壹點,我們肯定不會生病。

“永不生病”是指疾病從何而來?疾病是怎麽來的?這個“安”的意思是“在哪裏”和“如何”。比如蘇東坡說:“妳曾經是天下第壹偉人,現在卻安然無恙?”李白說:“哦,我怎麽能莊重地向那些永遠不會被人看到真誠面孔的高官厚祿鞠躬呢?”把精氣和精氣憋在體內,不讓它外泄。疾病從何而來?

“冷靜”的具體方法

齊波接著說,“是以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孜孜不倦,順從精神,各從其欲,各得其所。故食之為美,任其服之,享其俗,爭其利,其人如此淳樸。”我這裏說的其實是達到冷漠虛無的具體方法,也就是控制自己思想和欲望的具體方法。

意思是:情緒可以控制,欲望很少,心靈平和無所畏懼,身體不累,正氣通暢,那麽每個人的欲望都會得到滿足,每個人的願望都會實現。

所以,無論吃什麽樣的食物,妳都覺得甜,無論穿什麽樣的衣服,妳都覺得合適,無論有什麽樣的習俗,妳都覺得快樂,無論地位高還是低,妳都不羨慕,所以妳可以無所畏懼。

心態平和是最重要的

在古代,人們“閑而無欲,安而無懼”,“閑”字並不代表悠閑。字的外面是大門,裏面是木字,是柵欄,表示壹個人的情緒和思想被封鎖和控制,不允許隨意發展。只有心態平和,才能無所畏懼,不悲不喜,哪怕再累再辛苦,也不知疲倦。由此可見“心態平和”有多重要。

早在《黃帝內經》時代,齊伯就意識到了心境平和的重要性。

“故食之為美,任其服之,享其俗,爭其利,其人如此淳樸。”這裏引用老子《道德經》的壹句話,其中第八十章說:“願食,願衣,願居,願享風俗。”第壹個詞是意大利動詞,意思是:我覺得食物很甜,我覺得衣服很漂亮,我覺得房子不錯,我覺得生活很幸福。

“樸”也是老子所提倡的:“簡而簡單單,自私少欲”“返樸歸真”“樸”的本義是指未經加工的木材,表示自然、慫而不求回報的狀態,其實就是開悟的狀態。所以養生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回歸到最原始、最簡單、最本真的狀態。(張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