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 * *在《建議》中16次提到“金融”,對金融領域的工作做了壹些安排。目前中國還是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除了積極穩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提案明確提出“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支持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我們認為,更好地支持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數字貨幣,加強金融監管,將成為“十五”期間銀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主要發展趨勢:
“雙流通”的發展新格局,就是要打通國內生產、流通、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對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出新要求。產業升級需要配套的多層次投融資體系。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優化企業融資結構,將成為“十五”期間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
主要發展趨勢:
提案中有15處提及“保險”,包括長期護理保險、商業醫療保險、農業保險、巨災保險、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存款保險、社會保險服務平臺和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這些無疑將成為保險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提高服務民生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著力點。
主要發展趨勢:
後疫情時代,中國消費市場呈現持續復蘇態勢。疫情後中國經濟復蘇主要靠制造業生產、投資和出口拉動。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復蘇,消費和服務業的復蘇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提案中明確提出“全面促進消費”,並對如何實現這壹目標作出具體安排。據預測,消費和零售市場將在“十五”期間迅速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石。
主要發展趨勢:
“十三五”期間,我國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優化了部分落後產能和行業,產能利用率明顯回升,從2016年二季度的73.1%低點逐步回升至76.5%~78%區間。對於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方案》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可以預見,“十四五”期間,制造強國仍將是主線,在此基礎上發揮制造業的創新效應和產業關聯,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礎設施的驅動下,制造業必將迎來新壹輪的轉型升級。
主要發展趨勢:
汽車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工業制造方面,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總量的7%左右,汽車產業鏈長,覆蓋面廣,關聯產業多,對工業增長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在消費市場中,汽車消費占規模以上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近30%,對社會消費零售做出了巨大貢獻。“十四五”階段是中國汽車工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國汽車消費的普及程度和成熟度顯著提升;新能源汽車和* * *出行需求逐漸被市場認可,獲得更廣闊的消費基礎;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也加快了商業化應用的步伐,汽車產業必須抓住未來五年的戰略機遇期。未來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享受化為趨勢的汽車“新四化”將重塑汽車產業格局。
主要發展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發,使得醫療和生命科學產業成為各界關註的焦點,人們對傳染病預警預防、疫苗研發、醫療器械、互聯網醫療等的關註也被提升到了壹個新的高度。《方案》關於醫療和生命科學產業的內容也非常豐富,涉及醫保統籌報銷、分級診療、社會辦醫、遠程醫療、中醫藥、慢病管理等領域,醫療和生命科學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主要發展趨勢:
提案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被列為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科技創新首次在五年規劃中單列壹章。《方案》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主要發展趨勢:
提案中關於房地產行業的內容非常豐富。首先延續了之前“不炒住房,因城施策”的基調,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實體經濟促進金融和房地產均衡發展”、“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加快物業等服務業發展”等新的政策導向,同時“優化全國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主要發展趨勢:
“十四五”規劃非常重視新能源的發展。提案中的新能源規劃要點分別提到加強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推進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峰值行動計劃。
主要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