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很多名人學者把“難得糊塗”二字框起來掛在嘴邊作為座右銘。壹開始,我以為我喜歡書法,喜歡玩墨。真沒想到這四個字跟健康和防衰老有關!
“難得糊塗”是清代鄭西樵的壹句名言。鄭板橋曾指出:“聰明是困難的,但困惑是困難的。從聰明變糊塗就更難了。放手,退壹步,現在心安,以後會有回報的。”這段話暗示了壹種“再聰明的人也是愚蠢的”和“充分理解”的高尚境界,引導人們在遇到爭執和分歧時“放下”,冷靜處理。當個人身處逆境時,可以“退壹步”,開導自己。這樣,因為“意外的祝福”,妳就可以“現在很安心”,立刻達到心理平衡。這種辯證的哲學觀和自我暗示的心理觀,對我們修身養性,延年益壽有著重要的意義。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們想被迷惑,但又很難被迷惑。出了事,他們要麽借酒澆愁,以牙還牙,甚至自殺,都不可取。
列寧曾說:人要認真對待生活,但如果太認真,就是愚蠢,就是不聰明。如果超過了“度”,他們就會犯錯誤。而且,太認真的話,他們會難過,會哭。所以“難被迷惑”的觀點有利於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難惑”是心理健康的良藥,是人們精神世界的壹種道德修養。所以人要學會生活,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學會在苦難中尋找樂趣,安慰自己,把生活安排得盡可能的豐富多彩。總之,在生活中,知大事而不知小事,可以使人始終保持心態的平靜和愉快,減少對“大服務保護系統”的必要刺激。
所以在養生防衰老的時候很難被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