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象提示心臟不正常。
很多患者對心臟病的認識僅限於心悸、胸悶等。通常情況下,他們只在出現癥狀時才去醫院檢查治療。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湯敏提醒廣大群眾,心臟病的種類很多,有些心臟病在早期其實是沒有明顯癥狀的。這個時候要多註意體表的變化。
1.面部浮腫:晚上睡覺大量喝水或者吃的太鹹,早上起來都會引起面部浮腫,但是排除這種情況就要警惕心臟病的問題了。此時臉部肌肉過於松弛,按壓後會留下壓痕,皮膚彈性很差。
2.皮膚、嘴唇發紫:臨床發現,肺心病晚期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缺氧可引起皮膚暗紫色或深褐色,二尖瓣狹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皮膚暗紅,心臟泵血功能異常可引起皮膚藍紫色。此外,嘴唇的藍色表明心臟病影響了血液循環。
3.手指粗大:先天性紫紺型心臟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手指或腳趾明顯粗大,呈鼓槌狀,局部皮膚緊繃有光澤。
4.眼瞼黃色瘤:體內脂質代謝異常會導致眼瞼出現黃色腫塊,這通常表明體內血脂過高,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5.脖子變粗:當男性的頸圍大於39cm或女性的頸圍大於35cm時,妳就需要警惕了,這往往預示著血脂、血糖或血壓偏高,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較大。
6.耳垂皺襞: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影響遠端毛細血管的血液供應。此時,耳垂因營養不足,容易出現褶皺或深溝,臨床上稱之為冠狀溝。有資料顯示,冠狀溝越深,患心臟病的概率越高。
7.頭頸部有筋:正常情況下,我們看不到頭頸部的血管,但可以摸到。因此,頭頸部血管跳動明顯,“青筋外露”,要警惕頸部靜脈壓力過大,提示心臟病的問題。
心臟不好的時候,按這些穴位,越按越健康。
中醫的穴位按摩是壹種非常保健的方法。刺激局部經絡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節陰陽,對心臟病患者更有好處。
首先,心絞痛分內關和神門。
心臟病患者在體力勞動後容易出現心絞痛等不適。此時按壓內關穴、神門穴,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的問題,起到止痛、安神、保護心臟的作用。
內關穴位於前臂內側,腕橫紋上方兩寸處,神門穴位於手腕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心臟病患者用手指和腹部接觸穴位後,先輕輕按摩,再按壓,左右手交替進行,力度由淺入深,直至局部出現輕微的酸脹熱痛癥狀,最好早晚各壹次,每個穴位持續三分鐘,可作為心臟病患者的日常保健或心絞痛發作時的急救操作。
其次,心律不齊時按拉面穴。
奇門穴作為心包經的主要穴位之壹,具有活血安神的功效,對急性心絞痛、心律失常等心臟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伸直手臂,手掌向上。這時妳可以在手腕橫紋上五寸的位置找到奇門穴。壹般祁門穴會在腕橫紋和肘橫紋的中心。找到合適的穴位後,用食指或拇指的尖端摩擦,然後左右手交替按壓。因為穴位的穴位比較深,所以壓力可以稍微大壹點,上下午各壹次,每次持續五分鐘。
雖然心臟病的種類很多,但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影響心肌供血,威脅生命。生活中要註意自己的體表變化,發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未經作者許可和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