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辨別:
鑒別壹塊玉的好壞,要看它的顏色,顏色要好看。目前最討喜的顏色是鮮綠色(綠嫩)。上品顏色雖然是墨綠色,但是太暗了,讓人感覺太沈悶,所以上品墨綠色在價格上沒有亮綠色高。顏色的均勻性也與數值成正比。整塊綠玉和只有部分綠玉,價格相差幾個數字;顏色的分布位置也有很大的關系。顯眼處的壹點綠色,自然比分布在邊緣的綠色更賞心悅目。
感覺觸摸:
翡翠是有密度的,密度不同會有不同的感覺。比如和田玉:和田玉的密度比普通玉大,會比較重。摸上去會覺得又冷又油膩。像和田玉拿在手裏,感覺有點油。用手推的時候會感覺油被推開了,有壹些阻力。假玉不具備這些特征,所以白種人壹定要多加註意。
光的觀察:
光觀察,即觀察透明度的高低,對玉石的價值影響很大。透明的玉給人壹種清涼的感覺,而不透明的玉,無論顏色多綠多嫩,都給人壹種沈悶的感覺,缺乏生動的美感。通常,透明玉稱為“玻璃種”,半透明玉稱為“冰種”或“觀音種”,不透明玉稱為“芙蓉種”或“芋頭種”。如果在光線和陽光下觀察玉石,會發現玉石內部結構自然有序,看起來很舒服。而人造玉的排列就沒有這麽漂亮了,而且有明顯的人工痕跡,有的裏面甚至還有氣泡。
形狀比較:
與其他寶石不同,翡翠是按重量來估價的。玉的價值主要在於它的形狀、大小和厚度。玉越大越厚,越值錢。反之,小而薄的翡翠價格會差壹些。另外,它的形狀也很重要,因為中國大部分人買玉都是抱著趨吉避兇的心理。如果玉石的形狀有徽章的形狀,比如魚(壹年以上)、桃(長壽)、幣(發財),會比壹般的花草更吸引買賣雙方。
看結構:
觀察籽料旁邊的肉,真籽料的皮色在肉旁邊會有壹點過渡色,只有觀察橫切面才能看出來。真籽料有壹個很重要的特征,毛孔和膚色會像指甲壹樣延伸到旁邊的肉上,在橫截面上可以觀察到指甲紋。不同的玉石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比如和田玉是棉絮狀結構,用強光手電或者放大鏡都可以觀察到。假玉的結構通常非常整齊或者看不出來。?
聽聲音:
聽聲音是壹種非常簡單的鑒別玉石的方法。用玉掛線,用硬物敲打。天然玉石會發出金屬般的聲音,清脆悅耳,回味悠揚;假玉的敲擊壹般比較平淡。但聽聲音僅限於老玩家,新手很難通過聲音辨別玉器的真偽。
比重:
壹般天然玉石感覺比較重,因為玉石的密度比較高。拿在手裏的時候感覺像是掉下來的,有點壓力,比如翡翠和田玉,而很多假翡翠會比較輕。如果是精品玉,用手摸摸或搓搓臉頰,會有冰涼潤滑的感覺。
翡翠種子水等級的劃分;
玉籽水分為玻璃籽、冰籽、糯籽、豆籽、果凍籽、糯冰籽、芙蓉籽。
玻璃種類:
玻璃是最優質的翡翠,像玻璃壹樣透明。玻璃翡翠沒有雜質,透明度高,外觀有光澤,非常漂亮。是翡翠中的稀有品種。
冰的種類:
冰種翡翠僅次於玻璃翡翠,透明度也很高,但這種翡翠容易出現雜質棉,壹定程度上影響整體美感。冰玉像冰壹樣,有很強的光澤;也是壹等玉。
蠟質物種:
糯性種子質量比較壹般,透明度弱,透明度不夠。外觀的光澤度弱很多,質量也遠不如玻璃中的翡翠和冰種翡翠。不過這種級別的翡翠作為首飾掛件,印象還是很不錯的,市場上也有很多銷售。
豆子種子:
豆類種子質量差,種子水透明度弱。它的通透性比較差,即使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也很難顯示;其內部結構有大量雜質棉,影響整體品相,所以這種品質也是翡翠中最便宜的。
高冰種:
底部略棉,底部的清潔度不如玻璃,但拋光後也會有明顯的玻璃光澤和熒光。
果凍種子:
看起來像果凍,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滿滿的膠水,業內稱之為膠合。肉眼看不出果凍裏有棉花,但果凍最好不要發熒光。
蠟狀冰的種類:
透明度接近冰籽,玉底有點渾濁。呈半透明狀,內部結構朦朧,棉絮已融化在裏面。
木槿種類:
芙蓉玉的顏色多為淺綠色,讓人眼前壹亮。
玉分為狹義玉和廣義玉。
狹義來說。分為軟玉和硬玉,軟玉最具代表性,其主要成分是鈣鎂矽酸鹽。翡翠是最具代表性的翡翠,其主要成分是鈉鋁矽酸鹽。
廣義地說。指美麗的石頭,包括翡翠、和田玉、獨山玉、綠松石、鉆石、瑪瑙等天然礦物。
玉石的護理方法:
1.翡翠應避免陽光暴曬,因為強烈的陽光會使翡翠的分子體積增大,從而影響翡翠的質地和顏色。
2.避免與硬物碰撞。玉的硬度雖然高,但被撞擊後容易開裂。有時,雖然肉眼看不到裂紋,但玉石表面的分子結構已被破壞,出現深色裂紋,極大地損害了其完美性和經濟價值。
3.忌化學品隨著社會生活的進步和發展,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學品越來越多,會給玉石帶來壹定的損害,如各種洗滌劑、肥皂、農藥、化妝品、香水、美發劑等。如果不小心碰到了,要及時擦拭幹凈,以免損傷玉石。
4.盡可能避免灰塵和油汙。日常玉器如有灰塵或汙垢,宜用軟刷(牙刷)清潔;如果玉石表面附著汙垢或油漬,應先用輕肥皂水沖洗,再用清水沖洗幹凈。不要使用化學脫脂劑。
5.最好用幹凈柔軟的白布擦拭吊墜,不宜用染色布或纖維質硬布。這有助於保持和維護原始材料。
6.新買的玉器也要用清水浸泡幾個小時,用軟刷(牙刷)清洗幹凈,然後用幹凈的棉布擦幹後再佩戴。
7.玉佩等掛飾,註意系繩是否牢固。經常檢查系繩,每1-2年更換壹次,防止心愛的寶貝丟失或損壞。
8.定期清洗玉器。壹般隔壹段時間清洗壹次。按照上述方法清洗後,用幹布擦拭至有光澤。
玉石發展史:
史前時期。
(1)公元前6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
興隆窪文化因在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寶果圖鄉興隆窪村首次發現而得名。大約8000年前,出土了於君、於夫和玉蟾等玉器。
(2)公元前5500年前的察海文化
查海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市西南約2.5公裏處,現有面積1,000平方米。於夫和其他文物被挖掘出來。
③公元前5000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遊地區壹種古老而豐富多彩的新石器文化。1973,首次發現於浙江余姚河姆渡,故名。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坪平原和舟山島。根據科學方法,它的年代是從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300年。這壹時期出土的玉器有黃、鈞、管、珠、餅、丸、墜等。大部分都是小飾品。當時由於人們制作玉器的經驗不足,玉器切割工具不全,藝術鑒賞能力低,制作不規範。壹般只用拋光,器形比較簡單,大部分器身沒有裝飾。
(4)公元前4000年的馬家濱文化。
以浙江嘉興縣馬家浜遺址命名的馬家浜文化,與不遠的河姆渡文化完全不同。先民們制作了玉,玉是圓形的,周圍有缺口,夾在耳朵裏作為女性的裝飾,後來出現了玉黃。玉硫呈半環形,兩端鉆有小孔,可以系在胸前作為點綴。可以推測,當時我們的祖先有著朦朧的愛美意識。
⑤公元前4000年的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此時墓葬中發現各種玉器,多為生產工具和裝飾品。
(6)公元前3800年前的崧澤文化
崧澤文化距今約5800-49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因在上海青浦區崧澤村首次發現而得名。崧澤文化早期的玉器,基本上延續了馬家浜文化晚期玉器的風格,見到的器形依然單調,以鈞、黃為主,但也偶見突破紋飾範疇的玉玥等新器形。
(7)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良渚文化。
1936發現的良渚遺址是分布在我國東南部太湖流域的壹個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在太湖流域的東北、東部和東南部遺址分布最為密集。這個文化遺址最大的特點就是出土的玉器。墓葬出土的玉器有玉、玉、玉、玉、玉、玉、玉鐲、玉管、玉珠、玉墜、圓柱形玉、圓錐形玉、玉帶、玉環等。良渚文化的玉器達到了中國史前文化的頂峰,數量之多,品種之豐富,雕刻之精美,在同時期中國乃至環太平洋地區有玉器傳統的部落中居首位。而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給世人帶來了無限遐想。
(8)公元前3000年前的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遺存首次發現於1921。1935年熱河赤峰紅山侯遺址發掘,1956年提出紅山文化名稱。紅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大多是動物模型。紅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是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C”字形玉龍,被譽為“中華第二義龍”。
(9)公元前3000年前的西坡遺址(仰韶文化晚期)
西坡遺址位於靈寶黃帝諸定遠聚落遺址群,是黃河中遊出土最早的壹批玉器。
(10)公元前2600年的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文化距今約4600-4000年。因在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發現而得名。石家河文化因其出土的小巧玲瓏的玉器而備受關註。玉頭、玉鷹、玉虎頭、玉蟬屬於石家河文化玉的精華。這些玉器體積小,重量輕,裝飾簡單,做工精細。
(11)公元前2200年的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是以中國甘肅為中心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由考古學家安特生於1924年發現。
先秦時代。
(1)夏朝
許多古代文獻反映夏朝是壹個崇尚玉文明的國家。河南偃師二裏頭是夏朝晚期的都城。此前已知的二裏頭文化玉器是夏朝玉器的代表形態。玉器的主要類型是生產工具,如於夫、玉鏟和玉成。飾品有管、珠、錫形器皿、綠松石飾品、鑲嵌綠松石獸面的鋼匾;禮器有戈、鈾、簋、刀、牙灣、柄飾等。
(2)商朝
玉器在商朝,商朝是壹個統壹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它的宗法制度非常完備,玉也成了帝王壟斷的寶物。玉的種類很多,除了宗教物件外,還有工具、日用品、飾品、陳設等。在這些品種中,禮器和圓形雕刻人物最為珍貴,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且人物雕刻最重要。圓形雕刻的動物和容器,僅次於玉雕的人物,也有很大的收藏價值。由於人物、動物的雕刻難度較大,又具有寫實的藝術特點,能反映出當時的壹些社會面貌。
(3)周代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寫生技法的同時,創造了用粗坡線或細陰線雕玉的雕刻技法,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玉飾上熠熠生輝。不過總體來說,西周的玉器沒有商代的那麽活潑多樣,反而有點死板,太正式了。這也與西周嚴格的宗法制度和禮儀制度有關。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諸侯爭霸,學術流派爭鳴,文化藝術百花齊放,玉雕藝術異彩紛呈,堪比當時地中海盆地的希臘羅馬石雕藝術。
東周時期,皇室和各路諸侯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戴玉飾,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者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每個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壹系列的玉飾,尤其是腰間的玉佩系列更為復雜。因此,當時的於佩特別發達。大量的龍鳳虎造型的玉佩能體現時代精神,呈S形,富有動感之美,具有濃郁的中國風和民族特色。花紋中有隱谷線,鏤空手法,地面施單陰線鉤線或雙陰線葉線,飽和和諧。蛇頭上的玉飾和鸚鵡的拱形頭反映了春秋時期玉雕和玉佩的水平。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和河南輝縣谷瑋村出土的大黃佩,都是用幾塊玉拼成壹個完整的玉佩,是玉佩戰國時期難度最大的工藝。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劍)是此時的新玉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皇室諸侯競相選擇和田玉。故宮收藏的掛玉燈,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將禮儀之學與和田玉相結合,用和田玉體現禮儀思想。
為了適應統治者對和田玉的喜愛,將傳統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觀念與和田玉的理化性質相比較,進而產生了“君子勝於玉”的理論,玉有五德、九德、十壹德。“提取玉的屬性,賦予其哲學思想,進行道德教化;安排玉的形狀,賦予其陰陽思想,使其具有宗教性;比玉的尺度,給它壹個銜級,把它政治化。”(郭保軍《古玉新解》)是對當時禮學和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論總結。這是玉雕藝術在中國經久不衰的理論基礎,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秦代出土的秦玉少之又少。秦羽的藝術面貌也有賴於地下考古的新發現。漢朝。
漢代玉器繼承了戰國玉雕的精華,繼續發展,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的玉器可分為四類:禮玉、葬玉、飾玉和陳設玉。陪葬玉和陳列玉最能反映漢代玉器的特點和雕刻工藝水平。漢代玉器喪禮很多,但工藝水平不高。反映漢代玉器工藝水平的是陳設玉。這些逼真的陳設包括玉奔馬、玉熊、玉鷹、玉驅邪等等。多為圓雕或高浮雕作品,體現了漢代豪放的藝術風格。漢代皇室的裝飾用玉趨於衰落,小心形、玉和玉?等等。近年來,居住在嶺南的漢代南越國出土了大量的裝飾玉器。龍虎玉帶鉤和鏤空龍鳳玉領最為精美,堪稱稀世珍寶。東漢時期,陰線版畫復興盛行,對繪畫的興趣加強。
在中國玉器工藝史上,三國魏晉南北朝是漢唐玉器高度發展中的壹個低潮,出土的玉器很少,都有漢代的韻味。只有玉環和玉盞有所創新。原因是那時候不喜歡切玉,但是流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家煉丹術的影響下,找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早期玉器藝術價值的禮儀觀念在此時消失了。
隋代著名玉器有李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燈,制作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金玉陪襯,富麗典雅。
唐代玉器雖然數量不多,但妳看到的玉器都是珍品,打磨工藝非常精良。唐代玉器工匠從繪畫、雕塑和西域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雕刻出盛唐風格的玉器。八瓣紋玉杯和獸首形瑪瑙杯不僅是唐代玉雕藝術的真實寫照,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從公元960年到公元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對抗與分裂的時期。雖然宋朝不是壹個強大的王朝,但它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壹個重要時期。宋、遼、金三國互相攻訐,貿易往來,經濟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玉器藝術繁榮。宋徽宗趙霽的嗜玉癖、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以及現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的實用裝飾性玉器占有重要地位,“禮”大大減少,“玩”味大大增加,玉器更貼近現實生活。南宋的玉蓮花杯,北宋的花形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都是代表這壹時期玉雕水平的代表作。
元代玉器繼承了宋金的藝術風格,采用了突現手法。他們的典型器物是褻瀆山海,依形表演藝術,海獸在驚濤駭浪中遨遊,頗有豪邁壯烈之氣。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全盛時期,玉質之美、工藝之精、形制之豐、作品之多、用途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兩代,皇室愛玉,乾隆皇帝不遺余力地倡導,試圖從理論上為自己的愛玉尋找依據。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璽,清代的菊花瓣形玉盤,通音仕女玉雕,都是禦用玉。當時私人玉器店非常繁榮,蘇州朱巷是明代玉雕的中心。梁羽雖聚京師,巧工推宿州郡’。明清時期玉器五花八門,茶酒盛行,仿古玉器層出不窮。明清玉器借鑒繪畫、雕刻、工藝,借鑒陽線、陰線、平凸、隱、凸、鏤空、立體、俏色、古燒等傳統玉雕技法,綜合運用,使其作品達到了完美的藝術境界。
經過幾萬年的不斷發展,經過歷代無數能工巧匠、統治者和鑒賞家,以及禮學者的解讀和美化,中國玉終於成為了壹種超自然的物件,玉也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在中國古代藝術的寶庫中,玉從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經久不衰了幾千年;玉也是與人們生活關系最密切的。玉已經深深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習俗,發揮著特殊的作用,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不可替代的作用,被打上了政治、宗教、道德、價值的烙印,被蒙上了壹層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