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糖
東唐始於如臯。據清道光庚寅年《崇傳·陸誌文》載“董唐,由董小宛作妾,人取其巢。在我沒有回巢人的時候,我把這個糖從秦淮送給了巢人,所以我從秦開始就壹直在貼董糖。”吳明、越境者、董小宛退隱如臯水墨園。國內外名人經常聚集在花園裏,唱詩喝酒。小碗為顧客制作酥糖,味道鮮美,深受顧客稱贊,因此流傳於世,被稱為東糖。它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成為本市優質名牌產品。如臯市食品廠生產的水明樓牌冬糖繼承傳統工藝,由上述白糖、純焦糖、去殼芝麻等制成。脆甜,口感純正,齒頰留香。1985榮獲江蘇省優質產品證書。目前銷量達到幾十萬盒。
白蒲黃酒
采用傳統工藝釀造。色澤橙黃,清澈透明,香味濃郁,含有1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是壹種低營養的飲料和酒。該酒營養豐富,具有舒筋活血、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也是理想的調味品,具有除雜、增香、調味的作用;也可作為中藥的輔料,增強療效。
高
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江蘇的特產,也是蘇北的名點,聞名大江南北。介紹了《江蘇名菜》壹書。林子超的餅以優質糯米和粳米為原料,配以白糖、金桂花、松子和紅綠瓜絲,做成底部有荷葉的圓形餅坯,用刀細細切開,用水蒸熟。當它從籠子裏出來時,它不會粘在妳的手上,它的彈性就像海綿壹樣。有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濁,甜而不膩,綿軟爽口,味道純正。它不僅是美味的小吃,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白蘿蔔
如臯人種植白蘿蔔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相傳唐太和年間(公元827-836年),如臯定慧寺僧人種下蘿蔔作為祭品,獻給施主,稱為蘿蔔,其種子為藥用,稱為蘿蔔籽。後來逐漸在民間流傳,廣為種植。
清乾隆武庚年間,公元1750年。編輯的《如臯縣誌》載“蘿蔔,壹蘿蔔,紅白相間,四季皆可種。只有最後壹根稻草才是好的開始,盔甲可以用來充饑。生於沙土者甜脆,生於瘠土者硬辣。”現在胡蘿蔔已經很少種植了,端陽節前後上市的也很少,主要是白胡蘿蔔。如臯地區氣候條件優越,水肥條件好,多為沙土,非常適合白蘿蔔的生長。經過數百年的精心栽培和繁育,生產出來的蘿蔔質量明顯優於其他地方生產的“如臯蘿蔔”,聞名於世。而如臯則以新民、陳侗及周邊大明鄉產的“賽雪梨”牌蘿蔔為最佳。現在已經培育出了地方特色明顯的白蘿蔔品種。比如形狀像鴨蛋的“鴨蛋頭”,有細長的頸狀莖板,“掐頸”百日可收。他們有什麽共同點?皮薄、肉嫩、多汁、甜而不辣、木質素少、咀嚼無渣,以嫩、脆、甜著稱。2002年,首屆如臯暨中國長壽文化節期間,國內保健專家認為如臯蘿蔔等食物有助於消化等健身效果。有“蘿蔔響,脆脆的,吃了能活幾百年”“煙臺的蘋果之類的梨,不如如臯的蘿蔔皮”等諺語。用“如臯蘿蔔”腌制的“如臯蘿蔔條”,已傳承900多年。如臯醬庫廠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工藝生產的“高東”牌蘿蔔條。選材考究,工藝精湛。形似橙片,色黃橙黃,香味獨特,鹹中帶甜。它香、甜、嫩、脆。
1983被對外經濟關系部授予“榮譽證書”,江蘇省優質食品獎。
1985獲得全國出口產品優秀榮譽獎。
如臯肉松
如臯肉松的生產始於1914,建國後由如臯肉聯廠生產。如臯肉松最初是“太倉式”肉松,由於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最佳配料配方的開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味。
自1982以來,“金美牌”肉松連續被評為商務部名優特優產品。
1985被巴黎國際烹飪學會和旅遊觀光委員會授予榮譽金質獎章。這是中國在世界上第壹枚肉類食品金牌。
1988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2“如臯牌”肉松榮獲香港國際儀器博覽會金獎。
如臯香腸
它歷史悠久,是中國著名的品種之壹。它的制作始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清末獲“南洋勸導會”二等獎。它可以與“廣式”香腸相媲美,被稱為“史茹”香腸。如臯肉聯廠繼承發揚傳統工藝,精心研制新配方。產品質量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生產“如臯牌”香腸。
自1982以來,連續被評為商務部名優特產品。
1985獲得國家質量銀獎。
1988獲得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2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花卉盆景
如臯花木盆景的栽培歷史悠久,始於宋代。目前,人民公園內有北宋教育家胡瑗留下的瑰寶——古柏盆景《龍過雲》。它的“鹿角”露在外面,又老又高。水繪園內有壹幅落地盆景《古米櫧》,相傳為南宋曾、曾所植。爆炸年齡已過八,樹依然蒼勁。
儒派盆景(10件)
1991 6月,央視《神州風采》欄目播出介紹如臯花木盆景的專題片《盆景之鄉》。現在每年都有大量的花木盆景銷往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僅如臯綠園就向意大利、荷蘭、法國、日本、德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盆景約65438+萬件。如臯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盆景出口基地。
繼1986斷崖式大葉羅漢松在意大利第十八屆國際花展獲得金獎後,1986虎刺盆景《濃蔭深處》在香港國際花博會獲得壹等獎,1990麻雀梅盆景《賞人間春色》在日本舉行的國際花博會獲得優秀金獎,這是迄今為止亞洲盆景創作的最高榮譽。1993年5月,如臯綠園生產的盆景“肖春”、“榆樹”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獲得第三屆全國花卉盆景博覽會金獎。[3]
如臯火腿
如臯火腿生產始於清朝鹹豐初年(公元1851),清末獲檀香山博覽會獎和“南洋宣道會”。如臯火腿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同為中國三大名腿。如臯因為地處北方,所以被稱為“北腿”。火腿皮薄、爪薄、形似琵琶、紅如火,風味獨特。生產中選用如臯、海安飼養的尖尖瘦腳、皮薄肉嫩的優良豬為原料。豬腿也是按照壹定的規格挑選的,選那些體重長短合適,腿部肌肉飽滿的?然後經過多道工序精細加工。自1982以來,連續被評為商務部名優特產品。
東川豬
是如臯養豬業的主導品種。根據武庚年間(公元1750)編撰的《如臯農民非常重視豬種的培育》壹書。“東弦豬”是在長期養殖中形成的地方優良品種。這種豬原產於如臯西部和泰興東部的高沙土地區,現已成為我國各種豬之壹。
工藝絲綢地毯
以生產真絲地毯聞名的如臯市工藝真絲地毯廠,曾兩次為我國政府制作大型藝術壁掛,作為國禮贈送給聯合國。該廠與著名畫家、藝術院校合作完成的真絲地毯,很多都被國外著名博物館購買珍藏。
白蒲幹茶
白蒲“三湘齋”的幹茶簡稱白蒲幹茶。它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是如臯久負盛名的傳統土特產。白普茶幹選優質大豆嗎?由各種香料提煉而成。含有人體容易消化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1和人體必需的B2、鈣、磷、鐵。它還含有動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彌補動物菜肴的不足,對補充人體和營養極為有益。幹茶味美、香、韌、色美、方、細,獨具特色,經濟實惠,遠近聞名,深受群眾喜愛。
“三湘齋”的由來。據《如臯縣誌》記載,隆安元年397年,晉安帝司馬德宗家族曾置白蒲為“葡萄郡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白蒲幹茶”最早制作於清朝康熙年間。壹位姓塗的湖州男子在白蒲北街開了壹家豆腐幹店。店號“三湘齋”,又名“土三湘”,白蒲北街是南北交通要道。有許多商店,如餅和糧店,北京商品店,水煙棧,各種餐館,點心店,魚店和茶館。有許多商人和小販來來往往。每天早上,商人、鄰居、攤販都喜歡坐在茶館裏聊生意、聊山海,邊聊邊買塗的豆腐幹。因其類似褐色,又是名茶佳品,故名幹茶。
康熙丙子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土三湘制作的幹茶,加工工藝精湛,用料講究,綿軟堅韌。好吃又好吃,色香味俱佳。店號印在幹茶上,很有特色,被譽為白蒲絕技。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當地官員特意選擇“三湘齋”幹茶作為貢品,並請皇帝品嘗。乾隆嘗後,十分欣慰。他聽了店鋪獨家運營的介紹後,題詞“只此壹家”,並給予好評。屠對這支禦筆欣喜若狂,把“只此壹支”做成金匾,掛在店裏。自鳴得意禦筆“只此壹支。”“三湘齋”幹茶聞名全國。後來“三湘齋”茶幹店的生意更加紅火。
如臯黃雞
是當地長期培育的優良品種。因其“黃嘴、黃腳、黃毛”,群眾習慣稱其為“三黃雞”。早在清代嘉慶甲子年間(公元1840年),《如臯縣誌》中就有記載“雞為家恒畜”,品種有“花雞、獐雞”等。“獐雞”是指羽毛像獐毛的黃色雞。
黃色豆芽
如臯種植黃豆芽至少有240年的歷史,主要產地在白蒲鎮周邊。白豆芽的著名品種有“六十天”、“菊花心”、“瓦蓋頭”、“大包頭”、“小包頭”。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袋芯白色,頂葉對生,袋芯堅實,泛黃程度高。
丁彥煎餅
據《丁彥鎮誌》記載,清道光年間,徐九如在丁彥鎮的祖父在中街開了徐恒昌的茶鋪,大獲成功。店裏有五六大桶食用油庫存,壹次采購幾十包紅糖。餅幹制作工藝精湛,絕不偷工減料。所以酥餅香甜酥脆,在上海、泰國、揚州、雲巖江等長江沿岸壹直很有名氣。蒸蒸日上的關氏兄弟和劉大昌的茶鋪也是遵循薄利多銷的原則,爭先創優,酥餅從此聞名遐邇。
其他的
名菜是董小宛的“董肉”,又名“胡炮肉”,是明清名菜。是“蟹黃魚丸”,有鴿蛋,皮白如玉,黃如金。它由河蟹、鱘魚和海蛤制成,裏面有松子、瓜子、核桃、甜杏仁和榛子。
“水明樓牌”黃酒和陳元酒分別獲得1993東京第五屆國際博覽會金獎和1998首屆中國儀表博覽會銀獎、銅獎。其他食品還有如臯市食品罐頭廠生產的火腿罐頭、蘑菇片罐頭、速凍蘑菇等。如臯醬醋廠生產的芝麻豆瓣醬、香辣醬、五味花生醬均獲得優質產品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