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教育不是壹堂課或者壹頓飯,而是壹種生活教育,是壹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大人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關註“食物”的方方面面,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到很多在課文中學不到的東西:
教孩子感受食物的真實味道,可以傳承對自然的崇敬;
對自然界其他生物或植物的理解和熱愛;對食物的感恩;
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等。這壹切都是培養孩子充實內心的過程。
01
家庭教育宣傳
在實施食育系列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壹起普及食育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意義,讓食育真正落實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長根據孩子回家後在飯桌上的表現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吃飯時間是否過長、坐姿是否正確、是否挑食、是否邊看電視邊吃飯、是否正確持筷、吃飯時是否聊天、咀嚼的力度和速度、是否吃得很多、自由表達意見的部分。
通過溫馨提示或講座的方式幫助家長了解更多健康食品的知識,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會更好。
為家長介紹春夏秋冬四季的時令食譜,為孩子推薦受歡迎的食譜和零食。
舉辦家長講座或家長沙龍,了解或交流以下內容:早餐的重要性,如何防止夏天食欲不振,牛奶的秘密,如何吃才能預防感冒,如何環保購物做飯...
02
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
家長壹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按時吃早餐、午餐和飯菜的習慣,尤其是早餐。讓孩子從小掌握按時吃飯的生活節奏。
懂得飯前便後洗手,還可以引導孩子感謝飯前準備飯菜的人,感謝每頓飯的美味;
飯後,我也學會在離桌前告訴別人:“我吃飽了,謝謝”;
吃飯的時候,盡量把每壹粒米、每壹片葉子都吃掉;
飯後自己撿垃圾,不留殘渣。
03
向家庭分發每月/每周食譜
每個月,日本幼兒園都會分發壹份“食品與教育”備忘錄。壹面是每月食譜,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許多項目,詳細說明了每月某壹天吃什麽:
第壹列是菜名;
熱量的第二欄是營養成分(鹽、蛋白質、脂肪、熱量等。)在壹天的飲食中;
第三列是材料名稱,細分為三項,包括什麽是熱菜,用了什麽食材;肉類食物包括哪些(甚至包括妳吃的是雞肉還是豬的哪個部位),食物對孩子的身體發育能起到什麽作用,都很詳細。
最後壹欄是下午小吃詳情。
家長可以貼在家裏的冰箱上,每天晚上和孩子討論第二天的學校菜單,比如今天在幼兒園吃紫米,明天吃雞肉。這種方式也有助於調動孩子上幼兒園的積極性。
04
開展家鄉菜比賽。
飲食文化是地域、民族乃至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鄉村飲食文化經過多年的沈澱,不僅包含了很多健康合理的成分,更是居民與家鄉的紐帶,是家鄉的記憶。
現在很多孩子因為生活條件的原因,什麽山珍海味都吃過,卻不知道家鄉的特色菜是什麽,或者是因為社會環境的變化,很多孩子從小就跟著父母到了家鄉,或者是跟著父母在國外定居,沒有嘗過家鄉的味道,更不用說,家鄉的故事。
幼兒園可以開展“家鄉菜大賽”活動,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活動方案,讓孩子在家和家長壹起了解家鄉的美食和做法,家長和孩子壹起幫忙做飯擺桌子。
通過活動,大力宣傳“鄉土美食”,推廣當地特色農作物的種植和保護,拯救傳統飲食文化,引導孩子們掌握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重視當地特色美食。
積極傳承當地和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培養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感情。
05
每周同壹天定時排便
有的日本幼兒園有食堂,但壹周只提供三次午餐,另外兩天是“同壹天”,這也是“食育”的壹部分。
目的是讓媽媽體驗到自己給孩子做午飯的樂趣,讓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讀出媽媽的愛,體會到媽媽的辛苦...
老師可以根據班級家長的具體情況,每周/每月制定壹次“排便日”。如果園方條件不允許,可以請家長在用餐時間做點心茶歇給孩子品嘗。
06
便當運動會
它不僅是孩子們的運動會,也是媽媽們的午餐秀。日本人非常重視體育運動,運動會就像節日壹樣隆重。
日本的兒童運動會通常在周末舉行,以便所有家庭成員,包括祖父母,都可以參加,並成為兒童團結團體的成員。
孩子們大汗淋漓後,該吃午飯了。各種便當都有。加油午餐,愛子午餐,賞櫻午餐,運動午餐...有的以量取勝,有的以形取勝。
盒飯的基本主食是米飯,補充碳水化合物,保證運動會的基本能量供應。雞肉,配菜,補充優質蛋白質,提供身體最重要的營養。西蘭花、生菜、蘆筍、小番茄等豐富的蔬菜補充運動中容易消耗的維生素。
媽媽的營養午餐會讓孩子精神飽滿,為成績加分。看到孩子開心的表情,吃下所有飯盒的滿足感,就是對媽媽最大的肯定。
根據具體情況,園方可以在親子運動會的基礎上增加午餐環節,讓活動形式更加豐富,讓家長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用心。
07
和孩子們壹起做飯
廚房裏的工作也是壹個非常全面的藝術創作過程。首先是外觀、大小、顏色、質地、味道、溫度、季節等。的配料都將在容器中考慮。再到餐桌的布置和現場氛圍的營造,每壹個環節都細致而精致。
當孩子掌握了色彩、比例、造型、順序、搭配的基本功,並能加入到對人性、情感、哲學的理解和美好中,就會像遊戲壹樣有趣。
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很多連孩子都會做的事情中,比如剝煮好的蛋殼、洗土豆去皮,或者切白菜、拌調料,讓孩子參與到飯菜的準備中,在這個過程中回答他們的問題,從而增進親子感情。
08
讓孩子參與簡單的家務勞動。
可以請稍大壹點的孩子幫忙準備和整理飯菜,做飯的樂趣和家務的辛苦也能讓孩子感受到。
意識到作為家庭壹員的重要性,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還可能萌發孩子對食物的感恩之心。
09
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
讓孩子感受到壹起圍坐在餐桌旁的樂趣。
餐桌是交流感情的最佳場所。和父母分享自己的趣事,或者學會傾聽他們的事情或想法,也是壹種很好的體驗。
如果情況允許,父母可以讓孩子邀請好朋友壹起吃飯,這對孩子來說壹定是很享受的。
10
壹起選擇美觀又安全的餐具。
對於孩子來說,除了食物的美味和營養的均衡,餐具的價值也決定了他們的用餐興趣指數。
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去店裏親自挑選家用餐具,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壹碟壹碗,更是壹份飽足的食欲。
11
壹起去菜市場或者農場
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去菜市場接觸、購買食材,了解蔬菜的本來面目後再端上來;
理解菜攤老板忙碌身影背後的不易,學會珍惜食物和他人的勞動成果,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務及其重要性,讓孩子在菜市場感受到生命的氣息。
和孩子壹起體驗從播種收獲到烹飪的過程。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在種植地裏種植,在家裏開辟小菜園等。,和孩子壹起勞動,感受勞動的辛苦,對自然和土壤充滿敬畏,珍惜和欣賞食物。
12
壹起營造用餐儀式感。
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去感受不同季節和節氣的變化和差異,了解不同時間段谷物、蔬菜、水果的生長過程和成熟時間。
按季節品嘗最新鮮的蔬果,烹飪時令菜肴,賦予每個節氣不同的儀式感,讓身體慢慢跟隨自然節奏。
或者在不同的節日推出“節日菜”,讓孩子通過飲食對節日有更多的了解和認知。
妳也可以為用餐和戶外野餐創造壹個驚喜。父母可以根據天氣帶孩子去院子裏吃飯,或者周末閑暇時帶孩子去野餐,也是壹段美好的回憶。
13
壹起學吃歌和繪本的樂趣。
有很多關於食物的繪本和兒歌,深刻有趣,非常適合學齡前兒童。妳可以在體驗讀書樂趣的同時壹舉兩得。
美食與教育繪本推薦|《兒童美食與教育繪本》
繪本推薦|教育從“吃”開始,繪本裏的食物與教育的故事
14
壹起看壹部美食紀錄片
現在是信息時代,孩子從小就接觸各種電子產品,直觀生動的視覺學習也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方式之壹。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討論每天看動畫片的時間用來看美食紀錄片,感受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直觀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飲食的差異,以及背後的人文情懷。
如《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早餐中國》等美食紀錄片。
正如陳曉卿所說,食物從來不是單獨存在的,它與土壤、大地、記憶和人本身息息相關,所以很難切割。每壹道令人難忘的菜或食物背後,總有大大小小的故事。
那麽“家”就是連接人與食物、人與人的最美妙的場合,孩子的“食物教育”將從這裏開始,最終回到這裏。這是生命教育的精髓。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