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李德印的成就。

李德印的成就。

武術世家,三代名師

李德印教授出生於1938河北中部的壹個農村家庭。爺爺幼年喪父,是李家的獨子。他母親怕他英年早逝,從小送他學武,不料卻使李家走上棄農從武之路。師從名師,先後拜、郝恩光學少林拳、形意拳,拜孫祿堂學孫式太極拳、八卦掌,拜李學楊式太極拳、武當劍。曾任上海尚德武術博物館館長、山東武術博物館院長、哈爾濱太極拳社社長。被譽為東北“太極傳先鋒”。

父親李天馳走上了武術與醫學相結合的道路。他用太極拳、氣功和按摩治療病人,成為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名醫。

李天際大叔,畢業於山東省武術博物館,師從其父、名師孫魯堂、李。曾任哈爾濱市武術聯合會理事,工大講師,中國武術隊首任主教練,被評為“中國十佳武術教師”。他主編的《二十四式太極拳》、《三十二式太極劍》等第壹批全國統壹的武術教材,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李德印早年接受家庭教育,八歲開始在祖父的嚴格監督下練習武術。從小學開始,爺爺就給他定了壹個規矩,就是“白天練字,晚上練武”,每天放學回家都堅持練武。從最基礎的三體姿勢太極開始,練壹招壹式,直到爺爺認為滿意為止。就這樣“夏三伏,冬三九”,壹練就是十二年,打下了紮實的武功基礎。

從65438到0957,李德印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管理專業,這是壹所全國著名的大學。他原本的理想是畢業後成為壹名優秀的經濟學家,但他的體育天賦引起了學校的註意。在校是優秀的短跑、跨欄、摩托車手,代表學校獲得過北大學生太極拳比賽冠軍。在他的身邊,帶動了壹大批武術愛好者,在校園裏掀起了阿泰集傳熱。學校決定體育課加太極拳,畢業後聘請他留下來當體育老師。爺爺、爸爸、叔叔都鼓勵他繼承家業,做家族第三代武術傳人。在這種背景下,李德印終於走上了武術生涯。

讓太極拳走進大學課堂,走進千家萬戶。

太極拳是中國壹項古老的民族體育項目,但在大學校園裏卻長期被忽視。很多學校認為“神秘難學”“江湖體育”不適合大學生拒絕納入教學。另壹方面,李德印認為太極拳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現代生活中壹種安全有效的健身手段。在中國做壹個不懂武術和太極拳的大學生,是中國體育教育的失誤,也是民族文化的遺憾。在學校的支持下,他把簡化太極拳列為學生體育必修課,讓大學生從入學第壹年就開始接受輕松愉快的太極拳學習。同時,課後開展了以“打拳、做操、跑步”為中心的體育活動。每天早上和課間跟著太極傳的音樂跳舞,已經成為大學生校園生活的流行內容。兩年後,他組織的學生武術隊在北京大學武術比賽中獲得13枚金牌和團體冠軍。

放學後,李德印還熱衷於社會活動。65438年至0975年任北京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北京太極拳理事。在市體育總會的領導下,他聯合武術同仁成立了200個太極拳輔導站,培訓了上千名太極拳輔導員。中國自古就有“聞雞起舞”的健身傳統。每天早上,這些輔導員分布在各個公園、廣場,指導群眾練習太極拳,在現代都市緊張的生活中,為千家萬戶送去健康和溫暖。

為了有效地促進太極拳的發展,他邀請作曲家創作太極拳和太極劍的音樂,編寫各種教材,並開展電視教學和太極拳交流評估活動。

李德印為太極拳的普及付出了很多努力,並義務指導了十年。他的教學簡單、生動、熱情、耐心。連續十年被評為優秀太極拳輔導員,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稱他為“輔導員的輔導員”。不久前,北京萬名太極拳愛好者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24式太極拳”大型演出。大家從四面八方趕來,彼此配合默契,動作優雅壹致。他們通過電視廣播向全國展示了他們的風采。

讓古老的太極拳造福當代,流傳於世。

中國太極拳歷史悠久,植根於民間。為了探索太極拳的真正本質,李德印幾次訪問少林寺,武當山向大師和道士請教。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太極拳,他虛心向老壹輩武術家學習,向李經梧、陳式太極拳、徐致壹、武式太極拳、孫劍雲、孫泰太極拳、郝家軍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在學習和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編著出版了《楊泰太極劍》、《武當太極劍》,編著了第二套太極拳教材——《四十八式太極拳》。在編寫和教學指導上,他既保持了太極拳的傳統特色,又把握了現代生活的需求,幫助群眾更科學、更方便地學習。比如,他發現很多人很難掌握拳擊中的呼吸,於是他仔細研究了太極拳的運氣要領,總結出壹套結合動作和力量變化的規則,拳擊呼吸、自由呼吸和可調呼吸交替使用,幫助壹些人克服憋氣和漂浮的現象。再比如,針對大部分初學者時間緊,難以記憶和學習的情況,他編制了分解教學密碼,采用動作分解與連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年輕人記性好、貪多求快的特點,他對基本功和規格要求嚴格。他優先鼓勵身體不好的老年人,樹立他們的信心和勇氣,註重健身效果,區別對待。對於壹些受門戶之見和江湖說教影響的人,他進行武術教育和科學分析,讓他們擺脫爭強好勝、自大迷信的心理。他把自己的愛傾註到每壹個學生身上,把教好太極拳造福大眾作為自己的天職和社會回報。

為了讓更多的國際友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太極拳,他和幾位老師從1975在北京國際俱樂部開辦了阿泰太極拳班。與會者包括駐華使館官員、專家、商人及其家屬。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來自50多個國家的600多人參加了培訓。馬達加斯加駐華大使對太極拳的文化內涵贊不絕口。他說,“歷史上,中國荔枝傳入中國,成為人民喜愛的水果。今天,我要把太極拳帶回去,讓它成為我們人民喜愛的運動。”。美國前總統布什的夫人在北京時也參加了這個課程。在畢業典禮上,她高興地代表美國學生進行了演講表演。然而,誰也沒有發現,李德印此時在路上不小心摔斷了腳骨。他忍著劇痛,堅持參加學生的畢業典禮,直到學生離開,被汗水濕透,他才請來了醫生進行包紮治療。

1981年,李德印被北京派往東京教授太極拳,並與日本太極拳愛好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20年來,他幾乎每年都到日本講學,向他取經,上至日本首相、議員、自民黨幹事長,下至普通民眾、青年學生,近萬人次,成為日本太極拳愛好者家喻戶曉的人物。壹位83歲的老太太拉著他的手感謝我說:“中國太極拳治好了我的腦軟化癥,讓我重新站了起來。我會爭取在88歲的時候在天安門廣場練壹套88式太極拳。”日本首相鈴木在1982之前訪華時,特意約了李德印等老師在他下榻的酒店打拳擊,成為兩國報紙的重要新聞。1990亞運會開幕式上,李德印親自指揮1500名中日太極拳愛好者進行聯演,開創了太極拳大型國際聯演的先河。

除日本外,李德印還多次在英國、美國、瑞典、瑞士、臺灣省、香港、澳門等地教授拳擊。現任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在歡送宴會上向他贈送了壹個銀盤,並對他說:“歡迎再次來到澳門,幫助我們提高太極拳的水平”。

讓太極拳運動與現代體育接軌。

李德印是最早獲得國際武術裁判員稱號的人之壹,他的證書是002號。多年來,他壹直擔任中國武術協會裁判委員會委員。為完善太極拳比賽,使之成為現代體育競賽,多次參與太極拳和武術比賽規則的修訂,堅持明確的評判標準和科學的評分方法。他認為競技太極拳壹定不同於健身太極拳。前者在規則面前應該壹視同仁,人人平等,執行同壹尺度。後者在健身效果面前應該承認差異,因人而異,不能強求壹律。傳統太極拳受歷史原因限制,造成地域和流派差異,標準不壹。作為競技太極拳,有必要摸清太極拳的* * *情況,設定* * *的量化標準,確立比賽的可比性,以促進太極拳比賽的規範化、現代化和國際化。42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在國際比賽中的設計和驗收,證明了李德印的武術觀點和努力得到了普遍認可。

在國際裁判培訓班上,他多次被聘為講師,反復向學員講解規則和裁判方法,使大家掌握了太極拳的基本要領和標準,為各國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其中許多人成為太極拳的骨幹。

在擔任亞運會、全運會武術比賽裁判時,他多次強調裁判員要公正執法,不要顧及照顧之分、人情之分、印象之分,堅持杜絕武術比賽中論資排輩和壹切不正之風。李德印高尚的品格和行為使他多次獲得國家授予的優秀裁判員稱號。

為了不斷提高太極拳的運動水平,李德印對年輕運動員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和嚴格的訓練。中國優秀運動員蘇子芳、高、陳、、、、鄒等多次在全國和世界大賽上獲得太極拳冠軍,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他的指導和培養。日本運動員森田久子(Kuko Morita),從壹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和太極拳愛好者,通過在李德印多年的訓練和我自己的努力,成為日本和亞洲武術比賽的太極拳冠軍,充分證明了他的訓練水平和魅力。我有幸在美國和中國多次接受李老師的指導。他能指出大家的不足並努力,手把手地示範講解技術要領,讓人覺得“文君壹言,勝於十年學”。雖然訓練的時候腰酸腿疼,但是在李老師的指導下,我的方向明確了,悟性提高了,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李老師不愧是教授級的太極拳大師。

創建新的例程

為深化太極拳運動,國家體委組織編寫了1976 48式太極拳套路和1989 42式太極拳國際比賽套路。李德印是這兩個程序的編輯之壹。

1990亞運會期間,武術首次成為國際大賽項目,李德印作為太極拳比賽的裁判,圓滿完成了他的任務。

拳擊架需要和推車機配合

李德印最關心的是太極拳運動的進壹步發展。他說,有些學校還沒有開展太極拳運動,有些地區只是把太極拳當作老年人的保健,這些都需要改進。更重要的是,太極推手作為太極拳運動的壹個重要方面,需要得到重視和推廣。太極拳不僅僅是壹種醫療運動,而是壹種武術。註重聽勁,因勢利導,剛柔相濟的太極推法,對鍛煉靈敏反應能力有特殊作用。只有太極拳架與推手配合練習,協調發展,才能真正提高太極拳運動的水平。

楊24式簡化太極拳講法

曾有大師主講楊氏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講解詳細,動作示範,其中不乏太極拳冠軍。讓熱愛太極拳的人深深體會太極拳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