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小寒時節,數九寒天,吃兩樣東西,喝兩杯茶,調養好兩個地方,健康過冬,少生病。

小寒時節,數九寒天,吃兩樣東西,喝兩杯茶,調養好兩個地方,健康過冬,少生病。

二十四節氣:“十二月節,月初寒氣尚小,故陰天半月大。”

小寒在3月9日左右,這標誌著壹年中最冷的壹天的開始。

“九九”又稱“冬天的九九”,是我國冬天的民間節氣。

在民間廣為流傳的《99-99解寒歌》;

1929年不拍;

3949年走在冰上;

59和69,沿河看楊柳;

79河結冰,燕子89年來;

99加19,到處耕牛。

民間諺語中也有“三九補壹冬,來年無病”的說法,可見小寒時節保健進補的重要性。

1,山藥

山藥,入肺、脾、腎經,味道鮮美,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具有健脾胃、滋腎、補楊琪的作用。

平時便秘、咳嗽、體虛的人可以多吃些山藥,可以補充身體,有助於身體健康。

所以,在小寒季節,吃點山藥,健脾胃,打好進補基礎。

2.芝麻

《本草綱目》記載:“服用黑芝麻百日,可治百病。”

壹年,身體油光發亮不餓,兩年,黑白分明,三年,牙齒脫胎換骨。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尤其是中老年人。

這時候多吃些芝麻,富含鉀和維生素e。

它能穩定血壓,保護心臟健康,增加血管彈性,預防心血管疾病。

1,黃花廟葉紅茶

九個冬天,加上壹個進補的季節,是對胃最大的考驗。

而黃花廟能促進胃的運動,對各種類型的胃脘痛都能清熱潤胃,消炎止痛。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具有廣譜抗菌、殺菌作用,是很好的抗炎藥物,尤其是胃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但值得註意的是,黃花苗性寒,建議大量飲用。發酵後寒性降低,適合冬季養胃,預防胃病。

2.金麥須茶

冬天主要的“藏”對應的是人體內的腎臟。

所以說“冬天是補腎的最佳時節”,此時泡壹杯金麥須茶。

金麥須又名玉米須,具有利尿、消腫、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可以排除腎臟內的毒素,減輕腎臟負擔,是滋腎的好選擇。

1,保護好頭部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在微寒季節進入壹年中最冷的階段,更要引起重視。

頭部是人體的神經中樞,中醫也稱之為“全陽之會”。

冬季保護頭部不僅可以保護陽氣,還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出門記得戴帽子和圍巾,用溫水洗頭,出門前吹幹頭發。

2.保護妳的腳

寒為陰邪,易傷腎陽,危害健康。

人們常說“寒氣從腳開始”,腳的溫暖可以抵禦寒氣的入侵。

腎經來源於腳底,做好腳部工作也是對腎臟最好的呵護。

出門的時候,腳要保暖,晚上盡量泡腳。

用38℃-40℃左右的足浴水撫摸腳踝,直到身體微微出汗,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

泡腳的時候,同時加點姜水或者肉桂水。

泡腳後可以適當按摩足部,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幫助睡眠。

第壹,保證睡眠時間

冬天夜長晝短,很多人無法很好的掌握睡眠時間。

《黃帝內經》記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應自然是健康的關鍵。

長期熬夜,身體免疫力下降,對各組織器官的負擔都很大。

在小寒季節,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要起得太早,損傷陽氣。

冬天,白天短,夜晚長。睡覺時,避免著涼,少生病。

第二,控制情緒

冬天是壹個壓抑的季節,很多人很容易受到大自然的影響。再加上年底事情多,難免事情不順利。

但是,壹定要合理控制。俗話說“百病皆因氣”。

壹方面,人生氣時,血瘀阻滯,肺氣不升,肝不舒服,體質就會變差,疾病就會乘虛而入。

另壹方面,室外溫差大,血壓波動大,血管容易異常收縮,如在情誌類疾病中,加速動脈硬化,對血管健康不利。

第三,合理運動

外面很冷,人們也懶得運動。

不運動,氣血就會受阻,身體新陳代謝也會變慢。所謂“生命在於運動”。

冬天可以做壹些放松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太極等。

值得註意的是,外出鍛煉不宜過早或過晚,氣溫過低,不利於健康。

飯後半小時最好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運動,有助於養陽。

第四,少碰生冷食物

北方有暖氣,房間空氣比較幹燥。

很多人喝涼水,甚至有人“以冷禦寒”,吃冰淇淋,喝冷飲。

冷食會對人體腸胃造成很大的刺激,引起胃痛、胃酸等。

冬季保護腸胃,遠離生冷食物,減少海鮮、瓜類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