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子後,這成了馬寶心理崩潰的分水嶺。10月份懷孕後,生完孩子壹切都會變好。沒想到,問題比懷孕期間多了很多。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照顧和撫養,侍候丈夫,做家務,全職媽媽往往被視為壹種“廉價勞動力”。
每天面對孩子和家庭,幾乎與社會脫節,失去賺錢能力,而老公在事業上不斷成長,夫妻代溝不斷拉大,話變少,要錢也會反感。
全職媽媽都很羨慕有壹個不用那麽辛苦就能幫到整個寶寶的老人。但各家情況千差萬別,有人笑有人憂。
張莉是壹名90後的媽媽。她經親戚介紹,認識了丈夫。兩個人都是獨生子女。不久後,他們生了壹個兒子,由婆婆來伺候。當她出生時,張莉的母親向婆婆咨詢道:妳為莉莉做月子已經很辛苦了。我會照顧後面的孩子。反正我退休後也沒事幹,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孩子,讓他們努力賺錢。以後會有很多錢花。
婆婆婉言拒絕了,理由是張莉由父母撫養不容易,老兩口剛退休,不能總麻煩別人。
既然媳婦結婚了,就要像親生女兒壹樣對待,要自己照顧孫子。別的家庭都這樣,讓鄰居笑話吧。
看到兩位老人劍拔弩張,張莉就麻煩了,還是她老公有辦法,直接跟他媽說:媽,奶奶壹個月沒見孫子了,她想孫子了。妳必須滿足她這個願望!
老人聽了兒子的話,也不好再談了。反正都是為了孩子好,不管誰拿。開玩笑,我們說好了妳只能帶壹個月。到時候輪到我帶了,我們以後再換。
因為婆婆機智,把在場的幾個人都逗笑了。
有壹種婆媳關系叫黃聖依和婆婆。
黃聖依的婆婆看似在為壹個家庭服務,但實際上她是壹個明智的人。有人問她:誰家的媳婦對婆婆更好?老人認為幾個媳婦都不錯,如果非要把他們挑出來,藝聲會更好。
作為媳婦,她做了壹件其他媳婦不會做的事,幫婆婆洗內衣,洗澡。婆媳關系能達到這種程度,老人該有多欣慰。
婆婆來看孫子。楊紫對她的到來非常高興,叫她坐下,並告訴她年紀大了要註意身體,不要吃生冷的東西。
老人不停地說藝聲去了哪裏。楊紫很快打電話給他的妻子,但他從來沒有打通。從老人的表情看,他有點失落。楊紫坐下來,繼續打電話,但他仍然沒有接受。他對自己說,這是新鮮空氣。它去哪裏了?
楊的媽媽心地善良,從面相上看很善良,說話也很好聽,有壹種溫暖的感覺。第壹感覺就是素質好的老人對晚輩不僅有禮貌還很熱情。
她是老壹輩的傳統女性。她壹輩子都活在家人身邊,對家人想的多,對自己想的少。很多媳婦都願意和這樣的老人相處。作為婆媳之間的“中間人”,楊紫也是“壹套壹套”哄媽媽開心。可見她的情商很高,能很好地協調兩個女人之間的關系。難怪婆媳關系這麽好。
良好的婆媳關系有三個特點。
1,婆婆心地善良
有的婆婆認為媳婦剛過門,就應該先給她“決鬥”,以此樹立自己的“權威”,結果婆媳之間就結下了“梁子”
有個媳婦準備進門。因為新內褲鬧得人盡皆知,婚禮還沒舉行。本來是小事。雙方就像跨過了壹座“獨木橋”。如果有壹方能夠讓步,或者退壹步,局面就會如期而至,但兩家都是“硬骨頭”,互不相讓。結果婚姻真的離婚了。
有這樣的“鬧劇”,產生了隔閡。婆媳關系能處理好嗎?我不信!
可見雙方的善意和包容是很重要的。作為壹個婆婆,如果她對媳婦善良,投入,我相信她媳婦不會故意惹事,也不會擡頭不見低頭見,只有傻逼才會給她添堵。
2.媳婦感激涕零
媳婦作為晚輩,不能像對待親生母親壹樣對待婆婆,比如耍公主脾氣,睡懶覺,婆媳關系跟上等等。比如左鄰右舍的婆婆每個月都會給媳婦生活費,妳也要讓婆婆給,只能比別人多。也許現實是婆婆沒有收入幫妳帶大壹個寶寶。鄰居的父母都是生意人,不缺錢。
壹位全職媽媽說:我真羨慕我的寶貝媽媽有婆婆幫我帶寶寶。如果她也有婆婆,我會很感激。可惜婆婆去世了,只能面對現實。
其實法律並沒有規定媳婦有贍養婆婆的義務,同樣也沒有規定婆婆有照顧孩子的義務。如果老人願意幫妳帶,至少應該心存感激。別發福了,還幫妳帶娃翻臉。這就叫無知,不成熟。妳也不能給孩子樹立壹個好榜樣。有兒子就自己當婆婆。
3.男人是縱橫的
如果把婆媳關系比作壹個“天秤”,壹頭是丈母娘,壹頭是媳婦,天秤兩頭如何平衡,就看男人的“支撐點”了。
往往情商高的男人能處理好兩者的關系,而不是在中間當“麥克風”,加劇雙方的矛盾。他會是壹個“過濾器”,把不利的聲音篩選掉,讓雙方友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