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冬病夏治是什麽: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醫學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體陽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陰陽平衡,恢復壹些慢性病。
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冬病夏治,在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最大限度地治療壹些屬於虛寒的疾病,通過對馬鈴薯的標本兼治,達到預防保健的作用;
《漢書·郊祀記》註:“臥者言殷琦將起,為落日所迫,未起。故藏之,正因名。”;
“伏”的意思是陽氣藏起來了,也就是說,此時陰被陽氣逼得藏在地下,所以三伏天是壹年中最熱的時候。
二、冬病夏治:
1,冬病;
冬季受氣候等因素影響,會引發壹些虛寒疾病。由於人體內陽氣不足,加上外陰的影響,容易出現慢性咳嗽、哮喘、關節疼痛等問題。
2.夏至;
夏天,三伏天是陽生長的好時候。如果能學會合理祛濕、祛寒、養陽的方法,就能適應節氣調節身體虛寒,提高身體免疫力調節氣血。
三、哪些疾病適合夏季治療:
1,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
2、骨關節病:手腳冰冷大便手滾,關節冷痛,腰酸乏力;
3.脾胃虛寒引起的胃腸疾病;
4.女性婦科疾病:痛經、宮寒、月經不調等。
四、夏季健康小貼士:
1,日常生活:中午睡個好覺;
2、運動養生:慢節奏防汗;
3、調養,避免心煩;
4、艾灸養生,夏季效果更佳。
五、夏季應吃的食物:
1,夏天可以多吃“苦”的苦瓜;
苦瓜能清熱解暑,消除疲勞,清心明目。夏季,熱倦口渴多飲或中暑發燒的患者可適當食用,有潔膚、明目、排毒的功效。
2、解暑的理想產品——藿香;
廣藿香氣味芳香,有助於健脾和胃,祛濕解暑。用新鮮的藿香代替茶葉,可以作為夏季清涼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