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有什麽好處?
刮痧是根據十二經脈理論和“治標救急”的原則,強力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達到醒神除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刮痧對皮膚的作用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預防保健,壹類是治療。預防保健功能刮痧療法的預防保健功能包括保健預防和疾病預防。刮痧療法的作用是體表的皮膚。皮膚是人體暴露在外界最表層的部分,與外界直接接觸,對外界氣候的變化起著適應和防禦作用。皮膚有這些功能,主要是靠體內衛氣的功能。戚薇來源於上焦,由肺氣推動。它首先在皮膚內循環,戚薇和諧,所以皮膚柔軟致密(靈樞本藏)。健康人定期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裏穴)可增強衛氣。衛氣強則護表,外邪不易侵表,身體才能健康。如果外感邪氣侵入表裏,就會引起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表裏癥狀,及時刮痧(如服用舒菲、中伏)可以及時祛除表裏邪氣,防止其傳入五臟六腑,導致病情加重。治療效果刮痧療法的治療效果[2]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活血化瘀可以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從而調節組織間的壓力,促進刮痧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和“祛瘀生新”的作用(2)調節陰楊燦的刮痧明顯調節臟腑功能上的陰陽平衡。比如對於蠕動過度的患者,腹背部刮痧可以抑制蠕動過度,恢復正常。另壹方面,腸道蠕動下降的人,可以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平衡臟腑陰陽。(3)舒筋通絡的肌肉附著點和損傷的筋膜、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能發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使相關組織處於戒備狀態。肌肉的收縮和緊張直至痙攣是這種戒備狀態的反映,其目的是減少肢體活動,從而減輕疼痛,這是人體的壹種自然保護性反應。此時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受傷組織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結疤,使有害沖動不斷發出,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進而引起周圍組織的繼發性痛竈,形成代謝紊亂,進壹步加重“不通則痛”的病理變化。臨床經驗表明,每當有疼痛時,肌肉就會緊張;哪裏有肌肉緊張,哪裏就必然會痛。它們之間往往存在因果關系。在刮痧治療中,我們可以看到疼痛病竈消除,肌肉緊張感消除。如果緊張的肌肉得到放松,疼痛和壓迫的癥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有利於病竈的修復。刮痧是消除疼痛、肌肉緊張和痙攣的有效方法。主要機制如下:壹是加強局部循環,提高局部組織溫度;其次,在多種方法的刮痧板直接刺激下,局部組織的痛閾提高;三、神經或痙攣性經絡與十二皮部的關系:“欲知皮部,皆經絡自然。”十二皮部位的劃分是以十二經脈的分布為依據的,即十二經脈有自己的分支絡脈,這些絡脈浮於體表,有自己的分布區域。因為有十二經,所以皮膚部位也分為十二經,手足口六經的組合稱為六經皮膚部位。經絡的分支是絡脈,皮膚也可以說是絡脈的劃分。所以蘇文《脾論》也說:“凡有十二經脈者,皮膚也。”皮膚經絡之間的關系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蘇文皮補論》:“皮膚是脈的部位,皮膚裏的邪客會開,絡脈裏的邪客會開。絡脈滿了就註入經脈,經脈滿了就留在府中。”指出邪氣由表及裏,以刮痧板為工具,配合各種手法,可使經皮呻吟、經腑攣縮而呻吟的肌肉得到拉伸,從而緩解其緊張、痙攣,消除疼痛。(四)信息調節人體的每個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每個器官的自然頻率和生物電等。).當器官發生病變時,相關的生物信息會發生變化,器官生物信息的變化可以影響整個系統甚至全身的功能平衡。通過各種刺激或各種形式的能量傳遞,作用於體表特定部位,產生壹定的生物信息,通過信息傳遞系統輸入相關器官,對異常的生物信息進行調整,從而對病變器官起到調節作用。這是刮痧治療和保健的基礎之壹。刮痧、點穴、輸入調節信息刺激內關穴,可調節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延長左心室射血時間,增強心絞痛患者心肌收縮力和心輸出量,改善冠心病心電圖S-T段和T波,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和血氧供應。用刮痧法、點穴法、按壓法刺激足三裏穴,輸入調節信息,可對垂體、腎上腺髓質功能產生良性調節作用,提高免疫力,調節腸道運動。(5)清除毒素的刮痧過程(刮痧皮膚)可使局部組織高度充血,刺激血管和神經,使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和淋巴,加強吞噬作用和處理力,加速清除體內廢物和毒素,滋養組織細胞,從而凈化血液,增加全身抵抗力,減輕病情,促進康復。(6)氣血的傳導(通過經絡系統)對人體起到滋養和溫熱的作用。刮痧作用於肌肉表面,使經絡通暢,氣血通達,那麽瘀血就會分散,瘀滯就會解體消除,全身氣血通暢,局部疼痛就會減輕或消失。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可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此外,刮痧的刺激可通過神經內分泌調節血管的舒張和收縮功能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局部血液供應,改善全身刮痧和膿腫形成的過程。是血管逐漸擴張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溢出,在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這些血塊(膿腫)會很快崩解,產生自溶血。自身溶血是壹種延遲的良性弱刺激過程,它不僅可以刺激免疫功能並對其進行調節,還可以通過向心神經作用於大腦皮層,繼續調節大腦的興奮和抑制以及內分泌系統的平衡。疹中醫中的“疹”是根據癥狀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後有明顯疤痕的疾病。它的壹個特點就是刮完之後皮膚很快就會出現壹系列的劃痕和無數細小的沙粒(出血點),而且會保持很久。痢疾和腹脹。所謂腹脹,就是出現頭暈、胸悶、腹痛、全身酸痛的情況。在明清時期,中國有壹位名叫郭誌嘉的醫生,他研究癆病。他曾經寫過《滲出與玉衡》這本書,是壹本關於消費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