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次出祁山,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自稱大軍出斜谷路攻取祁(今陜西扶風南),另派大將趙雲、鄧芝為疑兵,駐守,實際上是率軍攻祁山。曹魏措手不及,天水、南安、安定三縣都投奔了蜀漢。
魏明帝引兵五萬,曹真、張合拒戰。諸葛亮以參軍的馬謖為先鋒,設街亭(今甘肅莊浪洞)。馬謖在遠離水源的山上紮營,拒不接受部將的訓誡。
張合切斷其糧水通道,蜀軍口渴之時,擊之,敗之。諸葛亮不得不把1000多處私產遷到益州,結束了第壹次大規模伐魏。
2、兩出祁山
建興六年(228)冬,諸葛亮乘邴巍東進之機,關中勢弱。他借北伐之機,出兵散關(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包圍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東),遭到魏將軍趙昊的拒絕,諸葛亮勸其投降失敗,他被迫返回漢中。魏追被斬。
3、三出祁山
建興七年(229),蜀將陳傑奉諸葛亮之命,攻曹魏武都(今甘肅成縣)、尹平文縣西二郡,魏永州刺史郭淮率軍救之。
諸葛亮率軍到建威(今成縣西北),攻打魏軍,郭淮率軍撤退。蜀漢攻取武都、尹平兩郡,退守益州。
4、四出祁山
建興八年(230年),為了防止蜀漢反復進攻,曹真與司馬懿分道揚鑣,由顧頡、伍茲谷、武威、西城(今陜西安康)伐蜀。
諸葛亮率軍到城固赤阪(今洋縣東),拒戰。會下大雨,雙方會打壹個多月。大臣魏勸停戰,於是下令曹真調兵。
5、五出祁山
建興九年(231),諸葛亮又率軍攻打曹魏。鑒於之前四次討伐魏都是因為軍糧不足而打了退堂鼓,諸葛亮就創造了木牛來運糧。曹魏以司馬懿為美男子,並以不同的方式堅守。諸葛亮打敗了魏國將軍郭淮和費耀,收割了他土地上的小麥。
司馬懿率軍跟隨,不戰而降。魏軍將領有據可查,司馬懿率部進攻蜀軍,被蜀軍擊敗。
四個月後,蜀軍糧盡,司馬懿派張合追擊。到木門(今甘肅天水南)與蜀軍交戰,被埋伏的箭射死。蜀軍撤退了。
6、六出祁山
諸葛亮五次北伐,實際出兵祁山只有兩次;還有壹次,魏軍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壹言以蔽之,後人說是“六出岐山”。
百度百科-六出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