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長夏後養生法則總結了長夏後如何養生。

長夏後養生法則總結了長夏後如何養生。

第壹,註意補陽,少喝冷飲

飲食是養生之本,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為了讓人們在夏天過得健康、快樂、有活力、有智慧,要註意不要滿足於填飽肚子,要從“天人合壹”的角度去理解生活。

讓人體適應四季的變化,安排合理的飲食,保證在不同的季節吸收必需的營養,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真正達到養生、長壽、消除疾病的目的。

夏季飲食,重要的是滋補陽氣

楊琪,中醫壹般指人體動能活動。中醫認為:“陽氣,衛外固本。”也就是說,陽氣對人體有保護作用,可以使人身體健康,強壯,增強抵抗力,避免自然界六淫的侵襲。

中醫強調冬病夏治。三伏天,將白芷、阿莎麗、白芥子、桂枝等中藥研成細粉,敷於背俞、高桂、定喘穴,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均可取得滿意療效。如能配合健脾補腎的口服藥,療效更佳。

中醫所說的“養陽”的意思包括了養腎陽的意思,腎陽是陽的根,所以古人在春夏要講究“順其根”,才能真正達到夏季養陽的目的。

推而廣之,如果慢性陽虛的人可以采用這種“冬病夏補”的方法,在春夏兩季適當給予食物,如韭菜、芥菜、蔥、辣椒、姜等。或者選擇新鮮的荔枝、楊梅、桃、杏、桂圓、大棗等水果;或者用補陽藥物來調理和保養,往往能收到奇效。

夏季壯陽應少吃冷飲。

夏天很熱,人們喜歡吃冷食和飲料。但是養陽要求夏天少吃冷飲。

因為夏天人體皮膚毛孔松弛,散熱多,消耗體內的陽氣。如果貪吃冷飲,陽氣受損,就會出現腹痛、腹瀉、咳喘等癥狀。

因此,夏季飲食要適當控制冷飲和冷食的量,進食的速度不能太快。

脾胃虛弱的人,或者小孩,尤其要節制。當然,如果身體健康,夏天吃壹些寒性食物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通常陽氣較弱的男性,在夏季陽氣較強時,應服用溫補陽氣的藥物。

第二,夏天要學會避夏、避濕。

在夏天,我們不必掌握很多中醫術語。重要的是關註衣食住行。人與自然的和諧?。

根據夏季的特點,它不同於其他季節,尤其是很多地方,呈現出濕熱蒸散的氣候特點。氣溫高,雨大,濕度大,潮濕悶熱。通常稱之為長夏,由於夏季潮濕,人最容易生病。

尤其是南方,潮濕,酷暑濕重。飲食上有選擇。如果夏季暑熱較重,應選擇寒涼的。如果吃西瓜是濕的,就要吃濕的食物,如苦瓜、紅豆、蓮子、薏米等,有明顯的除濕作用。

第三,懂得夏天喝姜茶,補脾壯陽。

夏天,人們往往只知道喝涼茶消暑,卻不知道喝姜茶補脾壯陽。

南方夏天,很多地方往往濕度較大,要懂得祛濕熱,不貪涼,少用冷水,不要吃太多冷飲,出太多汗。

讓體內的積熱出去。比如妳以前煮綠豆湯解暑,現在最好放壹半綠豆壹半紅豆。固,紅豆能健脾除濕。

在南方,夏天喝涼茶是很常見的。但是中醫說,夏天人體的陽氣處於泄泄的狀態。此時過多飲用涼茶,容易損傷脾胃陽氣,降低食欲。這樣就會出現肚子疼,拉肚子。

夏天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大量出汗,毛孔張開。如果貪涼,出汗後吹冷氣,或者空調太冷,這些都會損傷人體的陽氣。

第四,女性特別保護肚臍腳。

夏天很多女生愛美,喜歡露背露臍,與中醫養生相悖。

在空調房裏,最好不要赤腳。人體的陰脈聚心。腳心最容易著涼。為什麽在夏天,穿稍微厚壹點的鞋子不會覺得熱。如果不註意腳部的保暖,會影響血液循環。

天氣很冷的時候,穿上保暖的鞋子可以明顯增強禦寒能力。寒從腳開始,暖腳讓身體變暖。最初,有些人害怕寒冷。夏天,他們更要註意腳部保暖,赤腳穿涼鞋。

第五,平衡人體陰陽,別忘了經絡睡眠。

黃帝內經說:“夏三月,...夜臥早起,百看不厭。”《補課養生小貼士》的總結是:“春夏宜早起,秋冬宜睡,忌燕死後雞鳴早。”

根據春、夏、秋、冬藏的自然規律,夏季是萬物生長最旺盛的季節,所以夏季養生要註意“長大”。夏天起床比其他季節早。什麽時候早起比較合適?

古人認為在雞叫之前起床是不合適的,即最好在淩晨5點至6點之間起床。那麽什麽時候睡覺最好呢?

因為夏季氣候炎熱,可以等到暑氣散去,人的氣息相對平和後再睡覺。時間比其他季節晚壹點,但應該不會太晚。壹般是晚上11左右。古人提倡的經絡睡眠,非常適合夏季養生。

第六,夏季健康飲食必不可少。

從“天人合壹”的角度理解生活,讓人體適應四季的變化,安排合理的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在不同的季節被吸收,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