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然生命來說,僅有身體健康是不夠的,我們也不能忽視情緒的作用。
鐘南山說:我很相信壹句話,健康的壹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壹半是心理疾病。大量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從感冒到冠心病、癌癥,壹切都與情緒、心理正相關。
從中醫養生文化來說,《黃帝內經》也給出了答案。人之所以生病,無非是外邪六淫,內傷七情,飲食起居,運動問題。
外感六邪是指自然界的六種致病原因,如風熱、暑濕、火燥。但如果人體抵抗力強,能相應調整健康狀態,就有可能“因虛避風”,這樣即使六淫侵襲,也不是小病,完全可以自愈。
飲食生活運動問題是指不良的飲食習慣,不良的生活規律,不良的運動習慣。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人為幹預來糾正和調整這壹點。這些都是看得見的行為習慣,很容易糾正,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只有七情,情緒是我們最難控制的。“情緒、憂慮、悲傷和恐懼”盤踞在我們的頭腦/潛意識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它是不可預測和多變的。
所以可以說,長壽的最大秘訣在於“情緒”。在生活習慣上,人可能有很大的差異,但在情感上,大部分都有相似的內核。
有些人生活習慣良好,生活規律,卻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未能及時正確引導,導致身體狀況惡化,對健康產生諸多不利影響。與其他生活習慣不好的人相比,他們的壽命並不占優勢,甚至早死的例子也時有所聞。
因為所有的委屈,糾結,憤怒,壓抑都是壹場免疫風暴。
戴上笑的面具,把所有的負面情緒藏在心裏,是大多數人的心理寫照,但其實我們也不壹定要做蒙面人。
在現代醫療經驗領域,還有很多突發疾病,他們不知道具體病因。但是現代人越來越容易得各種各樣的疾病,是因為不註意健康嗎?
不完全是。
相反,很多人關註健康,卻不想要。用西方機械論的方法,把身體看成機器。壞了就修,修不了就換。但是他們忘了,人是生物,治病和保養是兩回事,身、心、靈是壹體的。
人類習慣於表達正面情緒,而悲傷、恐懼等負面情緒則被壓抑。委屈,委屈,壓力在體內累積多年。當它達到臨界點時,免疫風暴可以奪走人們的生命。
當心理出現問題時,70%以上的人會通過攻擊身體免疫力來消化自己的情緒,這是產生癥狀的最大原因之壹。
當我們快要生病,身體不適的時候,我們往往會下意識地想:是不是我們的身體出了問題?但事實上,不斷的負面情緒都是幕後黑手。
永遠不要忽視隱藏在情緒底層的巨大傷口。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或者吐槽:我好生氣,好有壓力,為什麽?這就是消極情緒在起作用。
很多疾病都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引起的,即使是用各種藥物暫時控制住了;但是當我們的情緒再上來的時候,健康就漸行漸遠了。
身體不會拒絕,它忠實地幫助我們儲存所有的情緒,生病是在提醒我們要妥善處理情緒問題,身體的承受能力已經到了極限。亞健康問題不僅要關註身體,更要找到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