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
1,蓮藕
蓮藕最受國寶級中醫的青睞,也是歷代醫家推崇的保健食品。
蓮藕有很多食療作用。根據現代科學分析,蓮藕含有大量的鐵,具有補血的作用。
富含維生素C、抗氧化劑、多糖和多酚類物質,可以達到抗癌的效果。
在中醫裏,生的和熟的蓮藕有不同的功效。生蓮藕味甘涼,能清熱涼血。煮後味道溫而平,有助於健脾胃。本草綱目叫“靈根”。
生吃蓮藕能清熱、止血、散瘀,適合經常口渴易怒的人食用。
2.燕麥
最近,流行的健康食品燕麥片可以降低血壓和膽固醇。吳是壹位患有家族性高血壓的中醫,他每天都把它作為午餐。
有著“中醫大掌櫃”稱號的百歲老人陳睿立夫,每天必吃壹餐燕麥片,配以黑木耳、香菇、香菇、芹菜,保持血壓血糖穩定。
燕麥中含有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葡萄糖聚合物,壹種吃起來很黏的膠狀物質),能增加膽固醇代謝,非常適合高血脂人群。
燕麥的營養價值在於麩皮,富含維生素B群,有助於胎兒發育,孕婦可以多吃;燕麥中的維生素e可以增加記憶力;葉酸、礦物質和鐵可以抗癌,預防貧血,幫助傷口愈合。
燕麥纖維含量高,容易有飽腹感,有助於排便,不僅延緩血糖升高,減少脂肪堆積,而且熱量比米飯和面條低,非常適合作為減肥食品。
3.黑芝麻
熱愛運動的中醫董燕玲,每天早上壹定要吃壹碗黑芝麻麥片。
黑芝麻有中醫補腦烏發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體力消耗大的人食用。
現代科學證實,黑芝麻含有90%的不飽和脂肪酸和亞麻油酸,是壹種很好的保護心臟的食物。
其中芝麻素可預防皮膚癌,降低膽固醇,對肝臟和大腦有保健作用。
但專家建議,壹定要咬碎或碾碎,否則芝麻素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
黑芝麻雖然健康,但是含油量也不可小覷,2湯匙黑芝麻= 1份油。徐運青建議,除了釀造芝麻醬,還可以在牛奶和酸奶中加入黑芝麻,或者將壹些芝麻撒在蔬菜或米飯上,代替蘸油醬。
黑芝麻容易氧化,買回後要存放在冰箱裏。如果有機油消耗的味道,說明它們已經氧化變質了。最好扔掉,以免吃壞肚子。
4、銀耳、蓮子
銀耳蓮子湯含有大量的膠質,可以安神,有美白嫩膚的功效。
經常請朋友和學生吃飯,中醫姜童的紅潤臉色總是讓人羨慕。女兒花了三四個小時給他燉了軟爛的銀耳蓮子湯,功不可沒。
黑木耳含有膠質、多糖和果膠,能潤腸通便,降低膽固醇。
就中醫而言,黑木耳具有潤肺生津的功效,可緩解秋季幹咳,故有“平民燕窩”之稱。
蓮子健脾胃,清心安神。作家梁實秋初到臺灣省時,遵照中醫的指示,每天添加10含糖蓮子,生津健胃。
肝病權威馬光亞提到,喝申思湯可以滋養脾胃,固肝氣。
申思湯中含有蓮子、芡實、茯苓、山藥,能健脾胃,排除體內濕氣,是養肝的佳品。
5.空心菜
空心菜又稱土陶,是壹種頑強的攀緣植物,水培或土壤翻耕都很容易種植,壹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但夏季盛產,品質最好。
中醫認為,菠菜可以清熱解毒,潤腸通便,就像壹個天然的保護罩,在夏天可以防止細菌和病毒入侵身體。
喜歡詩歌創作的馬光亞博士最喜歡吃菠菜。大蒜搗碎,快速油炸。又辣又脆又好吃,是夏日餐桌上的幸福味道。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空心菜可以強健腸胃。空心菜的堿性會降低腸道內的酸度,有助於好菌的生長;空心菜含有大量的纖維(每100 g含0.8 g),能降低膽固醇,含鐵量比紅甘藍、白菜高。
6、白蘿蔔
美國人說,“壹天壹個蘋果,醫生遠離我。”中國人冬天靠白蘿蔔健身。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
白蘿蔔有很多養生價值。它不僅屬於抗癌明星十字花科,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蘋果和梨的10倍。
日本研究發現,白蘿蔔是唯壹含有80多種MTBI芥末油成分的蔬菜(蘿蔔越辣,含量越高),具有抗癌作用。
就中醫而言,生白蘿蔔能解渴、清熱、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被譽為“小人參”。
例如,營養學家徐運青說,日本人在午餐中加入黃蘿蔔,廣東人在三寶米飯中加入腌蘿蔔,這些都有助於消化的作用。
白蘿蔔熟食利尿消腫,可以幫助排便。
特別是臺灣省高山蘿蔔富含水分,像水梨壹樣香甜多汁,是冬季不容錯過的健康食品。
白蘿蔔怎麽煮?可以參考日本的做法:提前把白蘿蔔切好,放在壹邊晾幹。蘿蔔表面的毛孔張開後,放入湯中。
7.甘蔗
馬光亞教授在《九十年自述》壹文中提到,來到臺灣省後喜歡喝甘蔗汁。
甘蔗汁清熱解渴,生津潤燥。對於“燥熱”的馬光亞來說,甘蔗汁是濕熱氣候下的天降甘霖。
魏晉時期的醫學文獻中首次記載了甘蔗的療效。
甘蔗味甘,有解熱、利尿、滋補作用。喝生甘蔗汁可以清熱助消化。可用於口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發熱,被稱為“天然復脈湯”。
唐代詩人王維曾這樣形容:“吃飽了不用愁上火,大官還有蔗髓冷。”唐朝的官員家庭很早就知道如何使用甘蔗汁來緩解胃部的飽脹和不適。
烘烤後的甘蔗汁具有健脾益氣、滋補保健的功能。烤甘蔗汁不僅可以用來治療咳嗽,而且由於其容易吸收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直接轉化為能量來源,適合消化功能差,需要快速補充能量的人。
8米
中醫認為,白米可以“強身健體,美容養顏”。現代科學認為,大米含有足夠的糖和蛋白質,可以提供能量來源,蛋白質吸收率是所有谷類中最高的。
白米中還有許多其他營養成分,如維生素、礦物質和鐵。營養學家徐運青強調說:“只吃白米飯仍然可以維持基本的營養需求,所以它已經成為中國的壹種主食。”。
特別是將白米和黃豆壹起煮成黃豆飯,兩者營養互補,可以提供豐富的氨基酸,幫助傷口修復,非常適合病愈的人食用。
9.魚
魚的蛋白質利用率高,消化率達到90%,易於消化吸收,適合老人、小孩或腸胃剛剛恢復的人食用。
經常為中醫代言的吳喜歡吃魚。他會選擇藥物殘留少的深海魚來蒸或者煮。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壹項研究發現,魚經過烘烤和煮沸後,可以提高ω-3脂肪酸的益處;搭配低鈉醬油和豆腐,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