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強調“護理”。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正是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的好時機。運動時根據季節和自己的特點來運動。“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有的運動和指導也要遵循這個規律,運動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劇烈;氣功可以多做“靜功”,如內功修煉、意守、養生保健、太極拳等。經常練習可以振奮精神,強身健體,增強精神。
日常生活“調養”。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宣泄趨向收斂和關閉,日常作息也要相應調整。《蘇文·四齊調靈》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同樂。”早臥順應陽精之收,養“閉”之氣;早起適應陽氣的松弛,使肺氣得到舒展。秋燥常使人的皮膚和口腔開裂、增大收縮、口幹咽燥、脫發、大便幹燥。此時要註意室內保持壹定的溫度和濕度;要多吃水果,多喝生津滋陰的飲料來補充體內水分。秋季氣溫多變,即使是同壹地區,也會出現“壹日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情況。所以要多準備秋衣,及時增減衣服,防止感冒引發疾病。
飲食是“養”。秋屬肺,主豐收。《論蘇文藏氣之法》說:“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收,補之以酸,辛辣瀉之。”酸味收斂養肺,辛味發散清肺,秋季宜收而不散。所以要盡量少吃刺激性的東西,如蔥、姜等,多吃酸甜的果蔬,如百合、銀耳、秋梨、柿子、甘蔗、蓮藕、蜂蜜、乳制品等。,以潤肺生津,滋陰清燥。秋季飲食除了以酸潤為主外,還要註意不要過多補充,以免“自倍飲食,傷胃”。
精神就是“修養”。秋天雖然天高雲淡,但是日照減少,氣溫越來越低,氣候越來越幹燥。深秋時節,草葉、花木雕零,常使壹些人特別是老年人產生蒼涼、暮氣沈沈的感覺,產生抑郁、焦慮、煩躁等情緒變化。所以有“秋風秋雨愁人”的說法。此時要註意保持心理的平靜和神態的從容,減緩秋季冷空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適應秋天寬容的空氣。我國素有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賞景的習俗。登高遠眺,豁達輕松,可以讓壹些憂郁和悲傷煙消雲散。中醫認為登山是治療抑郁癥的好方法。根據秋季情緒不穩定、睡眠不好的特點,可以選擇壹些自己感興趣的娛樂活動,如書畫、養鳥、賞花、打牌、下棋等。,以達到安神、豁達、調神、強身的效果。
預防重在“維護”。秋季是瘧疾、痢疾、腸炎和日本腦炎的多發季節。做好預防工作,壹定要註意環境衛生和食品衛生,不喝生冷的水,不吃變質的食物,防止“病從口入”;按時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秋燥容易傷人。除了服用壹些維生素外,還要服用壹些滋陰生津、宣肺化痰的中藥,幫助緩解秋燥,達到防病治病、保健養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