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持保護優先。要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推進能源革命、全面節約資源、完善環境治理體系、加強生態保護監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硬約束,倒逼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格局。
2.加強環境汙染防治。要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治理和系統治理相結合,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3.構築生態安全屏障。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構建以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長江重點生態區(含東北林帶和南方丘陵山區)三大區域為主體的大江大河自然生態安全格局。
4.強化地方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負領導責任。要建立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五級書記抓環保的工作機制,完善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落實環境保護黨政五責壹崗雙責要求。
5.發揮企業的作用。企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力軍。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建立健全環境管理體系和自覺接受監督機制,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節能減排和技術改造步伐,積極淘汰落後產能,加強內部管理,降低資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強度。同時,要依法依規嚴厲查處違法排汙企業,促進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
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好處:
1.改善空氣質量:通過加強大氣汙染治理,減少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汙染物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氣質量,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2.保護水資源:通過加強水汙染控制和保護水源,可以保障人們的飲水安全,同時也有助於維持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3.推動綠色產業發展:通過推廣清潔能源和發展綠色產業,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4.提升城市形象:通過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生態城市等措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資,促進城市發展。
5.推廣綠色出行:通過推廣公共交通,鼓勵步行和騎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可以減少交通擁堵和空氣汙染,同時有助於提高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6.促進生態旅遊的發展:通過加強生態旅遊的規劃和建設,可以保護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同時也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