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對我來說,已經到了“無湯不歡”的程度。沒有它,三餐中午飯晚飯都會不舒服。甚至可以偷著主人的註意力,什麽都不吃,喝湯,喝三四碗。
我對湯的熱愛讓我很有興趣為它寫壹篇經驗總結。
先說湯的種類。個人按成分劃分:
最素的湯絕對出乎妳的意料,就是榨菜白開水。上大學的時候,每年下半年都在食堂吃頓飯吃膩了。有些飯太開胃了,我直接把米飯煮了再加榨菜,還挺開胃的。榨菜也可以用酸菜、梅菜代替,鹹味熟,可以直接吃。
然後就是常見的番茄雞蛋湯,青菜豆腐湯,紫菜雞蛋湯,黃瓜皮蛋湯...都是素菜為主,沒有肉。這種湯是沒有任何條件和好食材的最佳選擇,不是好湯。
首先,我來介紹壹下我的家鄉——連城。有壹種小吃:牛肉/豬肉湯。純肉用紅薯粉和調料處理。在鍋裏煮熟後,加入壹些姜末和芫荽粉。湯也富含肉類。原味,是我們客家人喜歡和提倡的,在不破壞食材的前提下,盡可能保持食材的原味。這種烹飪,還有魚片湯,魚肉鮮嫩,湯汁鮮美。
這種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推薦的。大骨頭,龍骨,肋骨,面骨,蹄子也算...配壹些輔助配料,如蓮藕、海帶、玉米、冬瓜、蘿蔔、花生、大豆、紅菇、竹蓀...充分發揮湯汁豐富營養,口感溫和,也養胃。
說到這,就要分享壹款連城客家的經典小吃:酒釀豬肝,是用豬肝、瘦肉、小腸做成的。做菜的時候加入姜末和米酒,喝壹碗有酒香的,特別是在寒冷的早晨,還挺溫暖有精神的。這個湯對於我們連城人來說在營養上是高度認可的,因為它是坐月子的必備菜肴。另壹種是豬肚湯。因為胃寒,吃這個可以暖胃,所以特別註意。五花肉加工後切片,加入白豆腐、蟶子幹和鮮筍。湯色潔白濃郁,口感立體,回味無窮。因為辣椒的原因,會有點辣,但是辣椒確實對胃有暖胃的作用,沒有辣椒是不行的。
這裏不得不提壹下連城廚藝。因為我們在山區,不產海鮮,最開始基本上都是在酒席上出現海鮮。所以我印象中見過的第壹家海鮮湯是白鴨鮑魚湯,至今上座率很高。白鴨是連城特有的鴨種,毛白,口黑,腳黑。它有藥用價值,越老越有效,越有價值。鮑魚就不用介紹了。兩種高檔食材的搭配,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乍壹看,似乎真的難以接受。因為我在閩南待了幾年,人家靠海煮海鮮,也講究原汁原味。怎麽會這麽配?感覺有點格格不入。但是喝了之後味道真的很好,甚至有點甜,而且不覺得油膩,出乎意料。除此之外,最多的就是蛤蜊湯,沒什麽特別的,加姜末炒煮,有的還會加個絲瓜來搭配。連城家最常用的海鮮是幹貨,比如前面說的蛤蜊幹,還有魷魚幹和墨魚幹...(才發現連城說這些都是帶“子”的)。最常見的做法是將幹海鮮直接加入瘦肉片中,放入鍋中蒸熟。看到料足了,湯就清了。生氣了就會想到做這個湯。
這幾年很流行,主要是養生意識越來越強。目前最受歡迎的是鐵皮石斛,幾百元壹斤。還有金線蓮、冬蟲夏草、百合幹、人參片...印象最深的是那苦澀的湯。第壹次聞到,還以為有人脫鞋了。結果就上桌了——是湯。這些草藥的具體功效尚不清楚。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查查,或者咨詢中醫(比較專業)。大部分都說自己性寒降火,所以夏天多喝。
只和藥材壹起煮,就成了中藥湯,所以基本都是配骨頭或者肉片。湯裏面有材料,最重要的是味道相互混合,味道還是不錯的。
這種烹飪方法最近被註意到了。有壹種說法是四種湯壹起煮,取名壹品鮮:鴨肉、豬腳、豬心、豬肚。看著壹堆肉,有點嚇人,喝完真的很新鮮。裏面好像有壹些藥用香料,但是我沒看清楚,記不清了。這種組合,以及:蛇肉和白鴨肉,雞肉和鴿子肉...只是沒試過,不是不可能。我個人還是有些抵觸的。和它比起來,還是油膩的,但是真的是很硬的蔬菜湯,我很真誠。
唯壹的印象:吃了壹個豬腳和甘蔗,做的美女連鹽和調料都沒放。真的是原汁原味,難以想象的好吃,肉很甜很貼心。
夏天我的最愛,我渴了去找。綠豆湯,蓮子湯,梨子湯...特色可能是組合,比如喉嚨痛,燉梨湯裏會加百合。想營養,就把綠豆、紅豆、黑豆壹起煮。它們的相似之處是加入冰糖而不是白糖,因為冰糖是溫熱的。甜的,我愛吃這種,每天都可以吃。
食材多種多樣,自由搭配,會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食物效果。我個人相信食療的作用,所以想燉什麽湯就燉什麽湯。
說完食材,現在來說說做法:
這也是我愛喝湯的壹大原因,因為比較簡單。對於不會做飯的人來說,硬菜,尤其是肉,確實很難上手。這就是我,最誇張的壹次:我終於做了兩次魚,做好之後,顏色——醜,香——不,無味——吃不下了,但是我還是給貓吃了。想想有多失敗。
回到正題,總結起來有四種烹飪方法:
首先,現在就煮。基本上就是用大火,把水燒開,放下食材,加入調料。比如湯,海帶湯...
第二,慢燉。先火後小火,主要是慢慢引出食材本身的味道。比如:烏雞湯,甜湯...
第三,高壓。食材本身很難煮,比如豬肚、羊肉,用高壓鍋。時間壹定要控制好,不然肉太爛或者不成熟,會直接影響口感。
第四,硬蒸。常見的烹飪方法,最簡單的,食材收拾好,水放好,蒸鍋放好,時間樂觀直接提起來。比如排骨湯,白鴨湯...
基本不需要什麽特別的準備,主要是溫度和時間的控制。當然還有壹個重要的進步,就是食材本身要新鮮,最好用農家綠色食品(這個在大城市肯定很難做到,凸顯了我們小地方的食品優勢)。根據真實性原則,建議加個鹽。食材本身味道很好,調味太多會破壞。連城人更喜歡用姜、蔥、香菜等天然香料,這樣就夠了。
先說怎麽喝湯吧。我壹般飯前喝半碗到壹碗,飯中喝壹碗,飯後喝壹兩碗。不要對這個大數目感到驚訝。我說過,我靠這個補水,不然我敢自稱“湯王”。查了壹下網上的指導,健康喝湯的習慣是:先喝湯,再吃飯,因為先吃可能會飽。如果飯後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和肥胖,而且湯會稀釋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湯比最後喝湯好,對減肥有幫助。照這樣下去,我的飲酒方式肯定會讓我變胖。還好沒有實現,可以繼續自由飲酒了。
最後說壹下喝湯的好處。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首先是味道好,食物是必須的。二是補充水分,不至於渴死。第三是保養美容。不經常喝水容易缺水,皮膚幹燥。秋冬季節嘴唇和手掌幹裂明顯,而妳身上的皮膚卻沒有這樣的問題。湯是不可或缺的。第四是養胃。我胃寒確實好轉了,比吃藥片好。畢竟藥有三毒,更何況是消化藥的胃。第五是營養。我不怎麽吃肉,也不喜歡葉菜。我喜歡有限的品種。大部分時候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吃,所以沒有營養不良,很瘦。想想吧。也是湯給了我滿滿的支持。
綜上,對湯的喜愛隱約可見。個人強烈建議多吃。其中的例子大多基於童童的接觸甚至家鄉的實踐。妳可以參考他們,並希望留下妳最喜歡的湯或童童從未見過的特別湯的信息。我相信我能收獲許多美味的食物。也祝大家:多欣賞美景,多喝湯,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