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阮籍(210 ~ 263),三國魏朝詩人,後嗣。陳留偉(今河南)人。他是建安七子之壹阮瑀的兒子。阮籍在政治上有濟世之誌,但同時又覺得天下無門,於是采取了不惹事,自保的態度,或閉門讀書,或近水攀山,或壹醉方休,或三緘其口。
3、單濤(205-283),字巨元。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晉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壹。單濤是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的。他加入竹林名人是因為他的個人魅力。他給人深刻的印象。
4.湘繡,河馬小廚師人(約227 -272),魏晉時期的文學家。竹林七賢之壹。字分句號。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邵。與嵇康等人交好。湘繡不可能隱居。嵇康在靖遠四年(263)被殺後,在司馬的壓力下,不得不申請到洛陽。後來騎為侍郎,轉黃門騎為常侍。湘繡的好莊子之學。當時《莊子》壹書雖頗為流行,但舊註“不究其旨”和湘繡寫《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很大,促進了玄學的盛行。然而,湘繡並沒有寫完《秋水》和《幸福》。後來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上,完成了《秋水》和《知樂》的註釋,再加以發揮,就成了今天看到的《莊子》註釋。
5.劉玲,字伯倫(約221 -300),郭培(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壹。魏末,為建威參軍。晉武帝在位之初,呼籲對策,強調無為而治,因此被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的倫理道德。為了躲避政治迫害,他染上了酒癮,裝瘋賣傻。有壹次壹個客人來訪,他壹絲不掛。客人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住所,以房間為衣服褲子。妳為什麽鉆進我的褲子裏?”他放蕩不羈的行為顯示了對道德準則的否定。只有壹篇,酒德頌。
6.王戎(234─305),臨猗(今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壹。年輕而開明,光明而美麗。善談,與阮籍、嵇康等同遊。對於壹片竹林,嘗過之後,他說:“俗的東西又回來失望了。”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
7.阮賢,本名鐘嶸,是“竹林七賢”之壹,阮籍的侄兒,和壹位叔侄並稱為“大小阮”。他騎著壹個侍郎走過官歷,以補知府。單濤認為自己“貞潔無欲,深覺濁世,萬物不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