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醫院中藥房田博士認為,藥酒的浸泡加工涉及藥材的選擇、具體的加工工藝以及顏色的校正。這些問題處理得好不好,會直接影響藥酒的保健效果,應該引起重視。
壹般來說,泡制滋補藥酒,宜選擇酒精含量略低的酒,如黃酒或低度白酒。將所選藥材用紗布包裹或散放在有蓋陶瓷罐、有塞玻璃罐等容器中,按處方要求的比例加入白酒或黃酒,密封浸泡在壹起。
浸泡期從1周開始,每天應搖動或攪拌1次,1周後可改為每周1次。壹般來說,搖動或攪拌的次數越多,浸出的藥酒效果越好。浸泡時間壹般為30天,如果是1個月或更長時間,效果會更好。泡好後可以過濾飲用。藥渣仍可用原量壹半的酒精再次浸泡,以充分發揮浸泡藥材的藥效。喝的時候,如果藥酒太辣太烈,可以加適量冰糖和蜂蜜來矯正味道。如果不能喝白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低度米酒、葡萄酒或其他果酒作為泡制的基酒。
謹慎飲用滋補藥酒。
很多人喜歡用名貴中藥泡酒滋補身體。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急診研究室主任李春生表示,中藥中真正能喝完的有效成分相當有限。少喝酒起不到滋補的作用,多喝酒比吃藥還害人。藥酒主要用於治療陽虛氣虛患者。生病的人要慎用藥物和酒精,沒生病的最好不要服用。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什麽藥酒?
(1)三舍九
藥物組成:烏梢蛇1500克,白花蛇200克,白花蛇100克,生地500克,冰糖5000克,白酒100公斤。
將三種蛇頭剁掉,用酒洗凈,切成小段,晾幹,冰糖加熱融化備用。把酒放進罐子裏。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蓋好密封,每天攪拌1次,10 ~ 15天在缸中過濾,加入冰糖。
功效: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次。
(2)馮性藥酒
該藥物由羌活、威靈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獨活、青蒿、麻黃、白芷、小茴香、當歸、川芎、梔子、防己和白酒組成。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適應癥:適用於風濕痹痛。
用法:每次10ml,壹天1次。
(3)葡萄酒除濕
藥物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茯苓、杜仲、松節、秦艽、狗脊、茄子各12g,續斷、伸筋草各9g,獨活、僵蠶各6g,木瓜、枸杞子、蒼耳子、補骨脂、補骨脂、補骨脂、補骨脂、續斷、本草12g
將藥物浸泡在2500克糧食酒中5天。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主治:風寒濕痹。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次。
(4)虎骨木瓜酒
藥物組成:制虎骨(豹骨代)、當歸、川芎、續斷、五加皮、川牛膝、天麻、紅花、白毛藤各50克,桑枝200克,秦艽、防風各20克,木瓜150克。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用絲綢填充,用10kg高粱酒浸泡7天,濾渣,澄清後加入1kg冰糖。
功效:散寒祛風,祛濕通絡,活血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
用法:適量飲用。
(5)木瓜牛膝酒
藥物組成:木瓜120克,牛膝60克,桑寄生60克。將藥物浸泡在500毫升大曲酒中7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適應癥: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血瘀所致。
用法:每次10ml,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