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很喜歡這個節目。看了這麽多國內外的真人秀,很難找到壹個節目能持續吸引我觀看。《花兒與少年》讓我重新發現了看電視的樂趣,那種恨不得盡快看到下壹期的樂趣。所以我可以認為我是花少的核心受眾代表。
首先,壹個節目的氣質
壹個節目的氣質與其所能吸引的核心觀眾的氣質是壹致的。養生堂的氣質是渴望健康長壽的老人的氣質,非常勿擾的氣質是浮躁的都市男女的氣質,快樂大本營的氣質是偶像化裏沒心沒肺的孩子的氣質,康熙的氣質是愛開玩笑愛毒舌的小市民的氣質。《花兒與少年的氣質》針對的是對未來充滿幻想,熱愛生活,希望自己清新活潑的年輕女性。
每個人都是多面體,我們都可以是浮躁的都市男女,都可以帶著壹個沒心沒肺的孩子活下去。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的本質是什麽。所以核心受眾這個詞很重要。)
當然氣質這個概念太模糊了,壹個節目要吸引核心觀眾還遠遠不夠。所以發展更穩定的觀眾群需要很多東西,這就需要壹些能吸引大部分觀眾的“共同元素”:比如明星,比如矛盾沖突。
第二,關於明星的選擇
真人秀的關鍵環節是“選人”。無論是業余愛好者還是明星,他們的選擇直接決定了節目的呈現。為什麽《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不如第壹季?因為它的人,第壹季不夠個性。無論是平安、、平安、李、等。,在性格、服裝造型、聲音特征等方面識別度都很高。沒有高辨識度的人物,就沒有豐富多彩的節目表演。這也是為什麽國內各大選秀節目總會看到“選秀油條”的原因:導演不願意下功夫去尋找有特色的新人,只能找在其他節目中有很大建樹的個性人物來為自己的節目帶點色彩。
回到花少,在這種“團戲”節目中,人物的選擇不僅要考慮人物本身的特點,還要考慮人物性格的多樣性,以及這個人是否能增加“團戲”的光彩。
1,真人秀人物評分:
a類人物:長相優秀,性格特征飽滿。他的存在能給整個群體帶來影響。因為他獨特的性格,把這個人放在任何環境下,他都能接觸到所有人。如果妳回想任何壹季的節目,比如《學徒》或者《美國超模》或者《天橋風雲》,妳會發現壹定有壹個人。他可能是個挑剔的瘋子,大家都對他不滿,但他就是不會被淘汰。因為只有他存在,節目才會好看。
b類人物:性格不是很突出,但可塑性強。有些人物並不會讓人“眼前壹亮”,但是相處久了妳會發現他就是這樣的人。如果他愛笑,他會從頭笑到尾。如果他愛哭,他會從頭哭到尾。他的性格可能並不犀利,但是通過不斷的重復,妳也會被他深深打動。
C類:我可能沒有個性,但我有鮮明的身份,讓人能記住。比如單親媽媽,比如北漂的年輕人,比如鄉村醫生。
D類人物:我沒有什麽特別的性格特征,但是很有魅力,願意襯托別人。
e類角色:沒有特色,純墊角色。
在《花兒與少年》中,張翰、許晴、劉濤、華晨宇顯然屬於A類人物。漢斯·張的少爺風度,許晴的公主風範,劉濤的賢妻本色,華晨宇的呆萌本性,無論是誰被丟進隊伍,都會影響到大家,成為大家“關註”的焦點。不管這種關心是壹種“欣賞”的態度,還是壹種“批評”的態度,至少,他們有足夠的個性去和大家接觸。而張凱麗和程佩佩則屬於B類人物,壹開始並不能吸引所有人的註意力,但經過幾個時期後,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就會凸顯出來。張凱麗的大大咧咧自始至終都是如此,而程佩佩的沈穩大氣也在節目中逐漸顯露出來。至於被批評為最沒有特色的李菲兒,雖然節目組給她貼上了“迷茫”的標簽,但因為這種“迷茫”不可能和別人扯上關系,她只能是D級人物。
在壹個7人程序中,有4個A類角色,2個B類角色,1個D類角色。妳不需要太多的設計情節,把這些人分組在壹起就已經可以預測到“很有前途”了。
2.與角色相對應的觀眾
導演在選擇人物時,不僅要考慮人物的特點,還要考慮這些人作為壹個團隊的等級劃分,盡量照顧不同觀眾群體的選擇。在《花兒與少年》中,鄭佩佩是早年稱霸香港影壇的影星。關註香港電影的中青年觀眾壹定對她非常熟悉。張凱麗是流行家庭倫理劇裏常見的女演員。從《欲望》的女主角到《已婚》女主角的母親,喜歡坐在沙發上看家庭劇的家庭主婦對她來說並不陌生。許晴是笑傲江湖的任盈盈和電影中的宋慶齡。有很多中年男人喜歡她。劉濤壹直是賢妻良母的代表,也是年輕女性的榜樣。張寒針對的自然是熱衷流星雨的花癡少女們;作為快男冠軍,華晨宇專註於愛萌的少女和充滿母性的中年女性。
老中青,總有壹個妳熟悉的。
喜歡看到賢妻良母?這是劉濤!妳喜歡看帥哥?還有張漢斯!想看看美麗的公主嗎?這是許晴!喜歡看可愛萌的?還有花!
不管妳是誰,花少裏總有妳愛的人!!
對比江蘇的《花樣年華》,就能看出《花兒》為什麽壹定會輸。
第三,真人秀規則的設計
真人秀的遊戲就是:讓角色在妳的規則裏自由活動。
規則是什麽?超女晉級是遊戲規則,好聲音裏導師轉椅是遊戲規則,非誠勿擾關燈是遊戲規則。規則設計的標準是妳的規則是否能促進角色之間“戲劇”的出現。
好的真人秀從不要求角色表演任何東西。因為他知道,他選擇的人,在那個規則下,自然會有好戲看。
規則很重要。舉個例子:規則A是讓壹個人去餐廳吃飯。規則是讓壹個人在餐館花50美分吃壹頓飯。規則C是壹個人必須去希爾頓吃壹頓五毛錢的飯。妳覺得妳想看到的最有趣的效果是什麽?
花兒與少年定下的規則是:七人壹組,用有限的日常開銷,完成節目組設計的15天的旅行路線。這個規則非常簡潔明了。之所以沒有更明確的限制,是因為旅行本身就充滿了各種可能性。路線不能改,保證了節目組能提前把拍攝的事情都做好。有限的資金必然要求明星們放下姿態,改變消費習慣,而跟團旅行所涉及的問題,幾乎每個壹起旅行過的人都會經歷:團隊中壹定有人喜歡爬山,有人厭倦爬山,有人熱衷於尋找美食,有人只對博物館感興趣。普通人壹起旅遊,還有那麽多問題,更何況是節目組精心挑選的,性格滿意的明星。當然,我相信華少節目組對明星有壹個最重要的規定,但節目中沒有明確說明的是必須七個人壹起去。只是壹部七個人的關系劇,互相玩的沒意思。
第四,人物關系的建構
韓國真人秀和歐美真人秀的區別在於,韓國真人秀通常是沒有主角的群戲。歐美真人秀通常會有壹兩個截然不同的主角。歐美真人秀看的是人物競爭中的強烈沖突,而韓國真人秀看的是人物相互關系中表現出來的細膩情感。所以妳很難在歐美真人秀中看到有情感交流的選手,但韓國真人秀中卻經常出現角色“匹配”的現象。
在《花兒與少年》中,許晴和華晨宇互稱“靈魂伴侶”。前幾集用了很多篇幅展示華晨宇對許晴的贊美,以及許晴對華晨宇的關懷。這樣就塑造和強化了兩個人的關系,於是節目的“話題性”就建立起來了。同樣,我們可以看到張漢斯與、李菲兒與“姐夫”、劉濤與鄭佩佩之間的關系。
五、優秀的後期制作。
壹個好的後期可以拯救壹個程序。花少後期團隊非常值得稱道。
解說文案:想必很多女生看到花少都會有拿出小本子摘抄文案的沖動。“從壹個陌生人到壹個家庭的距離,可能只是……壹片瓦,壹個屋檐,壹菜壹湯,壹個願望,壹條塵難行,相愛相殺。”“在生活中,如果妳學習和煩惱,他們可能會成為喜歡妳的朋友。”“人生中,有多少次我們半途而廢,錯過了終點,又有多少人半途而廢,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才是最浪漫的事。等等,每壹期都有非常精彩的文案。芒果才女吳夢知寫的這些話,把壹個普通的明星旅行真人秀,升華成了壹條充滿溫暖、感動、勵誌的心靈成長之路。
爸爸要去哪裏?主題曲的歌詞和花兒的主題曲都出自她的手。
後期剪輯:把十幾架飛機壹天24小時拍攝的海量節目素材,在100分鐘內剪輯成節目,難度非常大。首先閱讀材料,梳理這壹期的故事線索,找到可以挖掘的細節,然後按照壹定的節奏進行剪輯。。。。
所以後期是壹個破壞性的工作,幾乎沒有白天黑夜去做。剛剪輯完妳覺得可以嗎?不會吧。很多人疑惑,為什麽花少的畫面可以這麽好看,人物皮膚可以這麽光滑細膩。歐陸風光本身的美,明星本身的妝容背景,拍攝時合適的燈光效果當然很重要,但所有後期的調光、配色、皮膚調理等等都很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字幕和配樂:優秀的後期制作體現在所有微小的細節上。字幕字體、顏色、大小、筆畫寬度、符號的使用、卡通頭像的表達、出場時間長短、搭配音效……這些都是細節,但也是品質的體現。中國以外任何真人秀的字幕,都因為沒有字幕而相形見絀。
除了芒果自己的。另外,花少的配樂也值得壹提。比如在不同國家的旅程中,會選擇不同民族特色的音樂作為節目的配樂。每期都有不同的音樂風格,讓觀眾體驗這個國家獨特的風土人情。用心程度可見壹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