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壓:先用平地機整平,再用輕型壓路機碾壓,經檢查達到松鋪標高後壓實。
6路面施工,根據縱斷面設計標高計算需開挖的土方量,開挖到位後進行平整,然後用振動壓路機靜壓,輕振兩遍,以保證路基的密實度。
6.1二灰碎石基層施工
本工程道路基層為28cm厚二灰碎石,采用廠拌法施工。成立兩個施工隊,每個隊配備1壓路機。
6.1.1施工準備
根據設計做好測量準備,在檢驗合格的路槽上放樁,在施工段兩側培土,清除作業面表面浮土和積水,並在表面灑水濕潤。
6.1.2試驗段施工
施工前,必須鋪築長度為100m-200m的試驗段。通過試驗段確定拌和遍數、壓實方法、機械組合、工序、松鋪系數、碾壓遍數和最佳含水量,作為基層施工的依據。檢驗合格後,試驗段應視為永久基礎的壹部分,否則應開挖。
6.1.3根據試驗段確定的工藝,布料采用水平分布法分層。在分配布料時,每個部分應具有足夠的布料用於刮擦而不是修補。
6.1.4碾壓:先用平地機整平,再用輕型壓路機碾壓,經檢查達到松鋪標高後再壓實。碾壓遵循從路側到路中間,先輕後重,壓路機先強振後輕振,先密下部後密上部,低速碾壓的原則。避免移位、起皮、泄壓現象。刮除高於設計標高的底基層表面,並將刮除的二灰碎石掃凈。如果局部低於標高,無法修補,必須拆除重新鋪裝。
6.1.5接縫:當天施工的兩個工作段的接縫采用搭接法處理,第二天施工的接縫采用工作接縫處理。
6.1.6養生:碾壓後進入養生期,養生期采用草簾或監理認可的其他材料覆蓋,保持底基層濕潤,防止二灰碎石表面水分蒸發開裂。養護期間不允許任何車輛通行,養護期為7天。養護期過後繼續覆蓋,不要暴曬。冬季采取防凍措施。
6.2路面下封層
6.2.1施工準備:用6-8人清掃二灰碎石基層表面,盡量使二灰碎石基層集料顆粒部分外露。
6.2.2試驗段施工:在下封層正式施工前,做壹段長度不小於300m的試驗段..確定乳化瀝青的數量、工藝、集料數量和工藝。
密封層施工
6.2.3.1使用瀝青灑布車均勻灑布。在開始和結束時,采取必要措施避免過量噴灑,對局部過量噴灑采用人工根除;如果噴霧泄漏,應手動補充。集料分布在乳化瀝青表面破乳之前完成。人工均勻分配骨料。
6.2.3.2采用6-8t雙鋼輪壓路機碾壓兩遍,不得壓碎骨料。
碾壓後6.2.3.3按照規定封閉了交通。
6.3瀝青中、粗粒面施工
6.3.1下支承層的檢查和清潔
施工前檢查下封層或粘結層的完整性,不足部分按施工要求修補。清洗下承層,清除表面的汙染物,必要時用水沖洗。
6.3.2攤鋪試驗段
瀝青路面每層施工前,應制作試驗段,試驗段選取的主線直線段長度不小於200m
6.3.3通過試拌確定拌和機的進料速度、拌和量、拌和時間和拌和溫度,驗證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
6.3.4通過試鋪確定施工縫的處理方法和各瀝青面層的松鋪系數。確定礦料配合比和油石比、攤鋪溫度、攤鋪速度、壓實順序、碾壓溫度、碾壓速度和遍數,以便正式生產。
6.3.5試驗段路面在各項指標符合規範要求後,可作為永久路面的壹部分,否則將進行開挖。
瀝青混合料的攪拌
嚴格控制瀝青和集料的加熱溫度以及瀝青混合料的出口溫度。集料溫度比瀝青溫度高10-20℃。成品熱混合料儲存在料倉後,其溫降不得超過5℃,料倉儲存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瀝青混合料的出料溫度應控制在150℃-165℃範圍內,高於170℃或低於145℃的混合料應廢棄。指派專人目視檢查混合料的均勻性,及時分析異常現象。
6.3.7瀝青混合料的運輸:使用數顯插入式熱電偶溫度計檢測出口處和現場的瀝青混合料溫度。卡車配有篷布覆蓋設施,以保暖和避免雨水或環境汙染。在連續攤鋪過程中,卡車停在攤鋪機前方10-30cm處,不得觸碰攤鋪機。在卸載過程中,卡車掛空擋,由攤鋪機推動前進。
6.3.8瀝青混合料攤鋪
6.3.8.1連續穩定的攤鋪是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最重要措施。攤鋪機的攤鋪速度應根據攪拌機的產量、施工機械的支撐情況、攤鋪厚度和攤鋪寬度進行調整和選擇,以2-3m/min為宜,做到攤鋪緩慢、均勻、連續。
6.3.8.2面采用移動式自動找平基準裝置控制攤鋪厚度,攤鋪機兩側安裝自動找平系統,攤鋪過程中派兩名工人隨時監控厚度,以便及時調整攤鋪厚度。
6.3.8.3攤鋪如遇下雨,立即停止施工,並清除未壓實的混合料。被雨水淋濕的混合料被廢棄,不得卸入攤鋪機攤鋪。
6.3.9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成型
6.3.9.1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是保證瀝青路面質量的重要環節。根據試驗段確定的施工工藝,選擇合理的壓路機組合方式和碾壓步驟。為保證密實度和平整度,初壓應盡可能在攤鋪後較高的溫度下進行,使碾壓後的混合料不移動、不開裂。
6.3.9.2壓路機以緩慢而均勻的速度碾壓,壓路機的適宜碾壓速度因初壓、二壓、終壓和壓路機類型而異。
為了避免碾壓過程中混合料推動造成的擁抱,6.3.9.3在碾壓過程中驅動車輪朝向攤鋪機。碾壓路線和方向不得突然改變。對於死角、邊緣、接縫等。不能用壓路機壓實的地方,用小型振動壓路機或手扶振動壓路機趁熱壓實。壓路機不得在同壹橫截面上折回。
在6.3.9.4,壓路機或其他車輛不得停放在當天碾壓的未冷卻的瀝青混凝土層上,並防止礦物質、油類和雜物散落在瀝青層上。
6.3.9.5初壓、復壓、終壓段落標識清晰,便於駕駛員識別。設專崗檢查松鋪厚度、碾壓順序、碾壓遍數、碾壓速度、碾壓溫度。
6.3.9.6可以在壓實24小時後允許施工車輛通過。
6.3.10施工縫的處理
6.3.10.1縱向施工縫:采用兩臺攤鋪機以梯隊方式聯合攤鋪縱向接縫,前部攤鋪混合料留10-20cm寬度,暫不碾壓,作為後面標高基準,攤鋪層重疊約5-10cm,以熱接縫形式在末端碾壓,消除接縫痕跡。上下縱縫錯開15cm以上。
6.3.10.2橫向施工縫:均采用平縫。用3米直尺沿縱向位置,鋪築端的直尺呈懸臂狀,在鋪築層與直尺不接觸的地方確定接縫位置,用鋸床切割後去除。繼續攤鋪時,應將鋸縫時留下的砂漿擦洗幹凈,塗上少量粘性瀝青,攤鋪機熨平板應從縫後開始攤鋪;碾壓時采用雙鋼輪壓路機橫向碾壓,接縫從第壹鋪築的路面逐漸向新的路面層移動。
6.3.11施工過程中需要註意的問題
6.3.11.1堆放各種礦物材料的地面必須硬化,並有良好的排水系統,避免材料汙染;各種不同的材料應該用墻隔開,以避免相互混合。
6.3.11.2細骨料和礦粉必須覆蓋。濕細骨料會影響進料量和攪拌機產量。
6.3.11.3每臺攪拌機應設計生產配合比,以保證混合料的穩定性。
7砌體工程
7.1磚澆水
粘土磚必須在砌築前壹天澆水濕潤,壹般以水分侵入磚的四面為準,含水率為1.5cm,含水率為10-15%。常溫施工不得使用幹磚,雨季砌墻不得使用含水量飽和的磚。
7.2砂漿攪拌
砂漿配合比應采用重量比,計量精度等級應記錄為±2%,砂和石膏應控制在±5%以內。應采用機械攪拌,時間適中。
7.3磚石工程
7.3.1基礎墻砌築前,基礎墊層表面應清理幹凈並澆水。然後設置轉角,每個轉角的高度不能超過五層磚。
7.3.2基礎鋪設在角度較大的墻體上時,要拉線檢查軸線和邊線,確保基礎墻體位置正確,使轉角處層數與皮數桿數壹致。
7.3.3基礎墻轉角處壹次砌築高度不超過五皮磚,並隨板掛直,以保證墻體橫平豎直。墻面要掛線,反手線24面,雙線37面以上。
7.3.4基礎墊層標高有變化或有局部加深部分時,應從較低的地方向上砌築,並經常驗線,保持砌築順直,防止砌成螺旋墻。
7.3.5砌體上下錯開,每處無4皮磚。
7.3.6磚砌體灰縫密實,縫與磚順直,每條縫處水平灰縫厚度不小於5mm或有不超過5個明缺陷。
8塗層表面工程
8.1外墻基層處理:
1: 3水泥砂漿(或聚合物水泥砂漿)修補平整(包括分格縫),然後用鏟子和鑿子將基層表面的灰、疙瘩等雜質剔除。用鋼絲刷刷松散的表面。如果表面沾有油汙,要用汽油擦拭幹凈。然後用膩子修補表面凹凸不平的缺陷。幹燥後用1粗砂紙磨平。
8.2滿刮膩子壹遍磨光:所有細小砂眼和縮縫均應刮平,做到密實、平整、棱角整齊。同時要沿墻水平刮,盡量薄,不漏,不擦縫,註意不要弄臟門、窗等表面。膩子幹透後,用1砂紙包裹平整的小木板,打磨膩子殘留和不平整的地方,註意用力均勻,保護棱角。
8.3滿刮第二遍磨光:第二遍刮磨光的方法與第壹遍相同,但此膩子與前壹遍膩子和前壹遍膩子的刮削方向相互垂直,即應沿墻面垂直刮,直至墻面進壹步刮磨光平整光滑。
8.4第壹遍塗刷:第壹遍塗刷前,基層表面必須清理幹凈,並擦去浮粉。刷牙時,使用排筆。塗刷順序壹般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橫後豎,先棱後角,先刻面,再鋪墊。上下同時作業,相互配合,避免搓刷重疊。
以上由仲達咨詢公司收集整理。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