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本書叫《五雜記》,有關於海參的記載:“海參產於遼東海濱,性溫補,故稱海參。”明清時期,海參作為貢品送到皇宮供皇帝滋補,著名的“滿漢全席”中就有海參。
到了現代,海參壹度被百姓遺忘,但隨著民間養生的日益普及,到了八九十年代,海參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成為大眾口中的高端滋補品。
但是,“吃海參”似乎只在中國發揚光大了。剩下的也吃海參的國家,要麽是日本,要麽是韓國,要麽是東南亞,都屬於大中華文化圈,而歐美人好像從來不吃海參。
為什麽歪堅果不吃海參?
是因為海參沒有營養,還是單純因為味道不好?
海中保申博士說,外國人不吃海參,不代表海參營養價值低,也不代表國外的海參不好吃,只是飲食文化的差異。就像外國人在中國不吃燕窩壹樣,在中國吃皮蛋的外國人說它是世界上最難吃的食物。
中醫理論認為,海參性平,味甘鹹,入心、腎、脾、肺經,有補腎養血、壯陽益精的功效。中國大多數人相信中醫的“食補”理論,認為海參有“補腎養血”的作用,所以都吃海參養生。
而西醫沒有“氣血不足”、“腎虛”之類的理論,西醫對病理的分析是具體的,不是因為“上火”或者“脾虛”,所以他們對海參的研究更多的是側重於醫學和藥理學。現代醫學也證明,海參中的物質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
國外海參和國內海參有什麽區別?
除了上面提到的用途不同,海外海參的生長環境也和國內海參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野生海參資源基本已經枯竭。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海參以養殖海參為主,生長過程中人工幹預較多,人工幹預最少的底播海參最接近野生海參的品質。在國外,因為不吃海參,所以還有大量的野生海參,生長在自然海域,不受人類幹擾。
在營養價值上,由於海參種類繁多,營養不壹,國外的海參剛到中國時並不被認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認識到進口海參的營養價值。作為國外的野生海參,生長時間長,積累的營養成分多,膠原蛋白、不飽和脂肪酸、氨基酸含量相對較高。
國外的海參價格更低。國內的海參基本都是養殖的,各方面的養殖成本都很高。同時,近年來國內對海參的需求不斷增加,也在壹定程度上幫助了海參價格的上漲。但是海外海參基本都是野生海參。除了捕撈加工,基本不需要其他人工成本,所以相對便宜。
消費者在購買進口海參時也壹定要擦亮眼睛,不能聽信商家的片面之詞。由於大多不了解國外海參,壹些無良商家就用各種方式(摻假假冒、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所以在購買的時候壹定要去正規的市場或者商家購買,這樣才能有基本的質量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