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坐月子,家裏老人必須強調很多規矩,母親不能吹風,不能洗澡,不能洗頭...很多禁忌,而且感覺產婦的生活真的很苦,簡直是壹種痛苦。其實現在的觀念已經來了壹個180度的大轉彎,醫生對坐月子的衣食住行的態度往往與傳統做法相悖。即使是中醫,現在對坐月子也更加開放,更加註重養生。
產婦坐月子面臨三大任務:壹是自身身體恢復;二是照顧寶寶;第三是母乳餵養。三伏天,又熱又下雨,室內室溫接近30。中醫強調“適時養生”。這時,坐月子就需要根據暑熱的特點,在飲食、生活、起居上做壹些調整:
(1)穿著?產後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那是因為懷孕期間身體在排汗排出體內增加的水分。但此時痰液(毛孔)打開,容易感受到風寒濕邪。所以產婦要註意保護關節,穿衣以肩膝為原則,千萬不要盲目“遮蓋”,以免中暑。
(2)在家?天氣熱的時候,空調和風扇壹定要有。使用空調扇時,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6攝氏度左右,適合產婦感覺舒適。可以在客廳開空調,產婦門就可以開了。當空氣中的濕度過高時,可以使用空調的除濕功能。室內濕度保持在55%左右最合適。
(3)衛生?刷牙,洗頭,洗澡。產婦要堅持每天洗澡,保持皮膚毛孔通暢,正常排汗。但是,不要洗澡,以免陰道和盆腔內的細菌造成感染。如果是剖腹產,需要等切口完全愈合後才能洗澡。之前可以用溫水擦洗身體。洗澡水的溫度最好是38~40攝氏度。記住,無論夏天多熱,孕婦都不宜用冷水洗臉、洗頭、洗澡。
(4)飲食?坐月子要吃壹些高營養、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同時多喝水,促進身體快速恢復,保證奶水充足。千萬不要盲目補奶多,奶夠就夠了。另外,可以選擇吃壹些媽媽奶粉、復合維生素或者專門為孕婦設計的鈣片。
夏季,寒性體質的人在坐月子時應給予中藥食補,熱性體質的人則適量。但是如果他們天天吃,每餐都吃,過量的話就容易導致體內積熱。
同時,中醫認為夏季不僅炎熱,而且多雨,尤其是南方。可以吃壹些消暑利濕的食材,如紅豆、綠豆、土茯苓、荷葉、蘆根、淡竹葉等。
(5)活動?以前認為生產太消耗體力,需要臥床休息幫助恢復。這種觀點是片面的,產後確實需要休息,但如果臥床幾天,不利於產後恢復,還會增加便秘的概率。
因此,專家建議,產後應盡快下床,產後第二天在田間行走;早上七八點鐘,氣溫不高的時候,可以在戶外散步。這些活動可以加速妳身體的恢復,減少和預防腸粘連。但不能太累,也要避免提重物,以免子宮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