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精選八個模板。

在教學工作者的實際教學活動中,通常使用教案來輔助教學,可以使教學更加科學。教案怎麽寫?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8份幼兒園初中班數學教案。歡迎閱讀。我希望妳會喜歡它們。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1活動目標

1.學會對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整理和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排列長度之間的關系。

要準備的活動

1.壹個孩子(每人十顆蠶豆、十顆黃豆和十顆紅豆)

2.壹只紙板手。

3.壹個乒乓球和壹個海洋球。

活動過程

第壹,導入,引起孩子的興趣。

老師:孩子們,看看桌子上有什麽。

(蠶豆、大豆、紅豆)

他們也和* * *同名。妳知道這是什麽嗎?“(種子)

二、探索活動:感知相同數量不同大小的種子,排列成不同長度。

1.講解操作要領。

老師:現在請做壹件事,把這些種子分好。

(1)觀察:請猜猜第壹行是什麽?為什麽?”(紅豆,因為有紅豆)

二、三線呢?(大豆、蠶豆)

(2)排隊時,要從紅線開始,壹個壹個排,讓他們站在線上。

三排都寫完了,不收,數壹數,把數字寫在後面的格子裏。

2.兒童操作,在有種子的紙板上排隊。

3.讓孩子說出排列結果。

問題:紅豆有幾顆?(十)

有多少大豆?(十)

有多少蠶豆?(十)

他們都是十歲嗎?它們的隊列長度相同嗎?(不同)

4.討論:為什麽都是十個,而且隊伍長度不壹樣?

(因為紅豆小,所以最矮。因為蠶豆大,所以排的最長。因為大豆既不大也不小,

所以隊伍不長也不短。

5.總結:對於同樣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三、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同的種子,排列長度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把紙板翻過來,看看另壹面。

老師:紙板上有什麽?(種子標記,螺紋)

這三條線怎麽樣?(相同長度)

2.設置疑問,引導孩子思考。

如果妳在這三條長度相同的線上排隊,妳覺得他們用的量會壹樣嗎?

3.說明探索和兒童操作的要求。

老師:請把不同的種子排列在三條長度相同的線上,看它們用的量是否壹樣。"

4.說出手術結果。

(沒那麽多,紅豆用的最多,蠶豆最少)

5.討論:為什麽在排隊長度相同的情況下,紅豆用的最多,蠶豆用的最少?

6.總結:隊列長度相同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第四,結合現實生活進壹步感知大小、數量、排列長度的關系。

1.展示海洋球和乒乓球。

2.問題:如果用同樣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麽?

(總結:乒乓球小,隊列短;海洋球大,排隊長。

問題:讓他們以同樣的長度排隊。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麽?

(總結:隊伍壹樣長的時候,大洋球用的少;小乒乓球用得多。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第二部分活動目標

1,可以在活動中找出規律來排序。

2、能根據大小顏色交替規律玩排序遊戲。

3.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4.對參加數學活動感興趣。

5.體驗數學小組遊戲的快樂。

要準備的活動

1,教具準備:“吹泡泡”

2、學習工具準備:“吹泡泡”;壹些橡皮泥,壹些彩筆,和壹些各種顏色的短羊毛。

3.操作側第4冊第5-6頁。

活動過程

壹.籌備活動

老師和孩子們互相問候。

網絡遊戲:讓我們壹起拍手。第壹個孩子拿1,第二個孩子拿2,第三個孩子拿3,第四個孩子拿4,以此類推。

第二,群體活動。

創設情境:KINOMOTO櫻子和小悠子給我們發了自己的泡泡(老師展示教具“吹泡泡”)。

1.班裏的孩子分為兩組,壹組是櫻桃組,壹組是柚子組。兩組孩子分別通過操作學校工具裏的紅色泡泡和藍色泡泡,排列出有規律的圖案。

2.老師:木本櫻子和小悠子吹的泡泡混在天上。讓我們把他們的泡泡排在壹起。

孩子操作學習工具“吹泡泡”,按照顏色和大小交替的規律進行排序。

3.交流總結,用創意排序展示孩子的作品。

第三,集體活動。

第壹組:“搓糖珠”遊戲

第二組:做塗色練習。

第三組:玩“綁繩子”的遊戲。

第四,交流總結,整理學校工具

動詞 (verb的縮寫)完成操作手冊第四卷第5-6頁的活動。

活動提示:

排序學習不要太機械。教師要變換多種形式讓孩子練習,註重遊戲性和趣味性,適當增加加減排序法。

生活中的數學:

1.完成作業紙第四冊第9-12頁的活動。

2.家長可以用糖果、瓜子等日常用品讓孩子練習整理,增強孩子發現規律的能力。

教學反思

缺乏激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所以在給孩子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老師需要用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也要註意這方面。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第三部分活動內容:

學習4的相鄰數字。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學習工具和觀看課件來學習4的鄰數,培養孩子對鄰數的興趣。

2.培養孩子初步的思維和推理能力。

3.學習4的相鄰數,進壹步了解兩個相鄰數的關系:大於1小於1,知道4的相鄰數是3和5。

困難分析:

重點:3到4,1少,5到4,1多。得出4的相鄰數是3和5。

難點:用語言清晰表達對比結果。

活動方式:集體和個人

活動準備:

知識:學習了3的相鄰數,初步了解了兩個相鄰數的關系:大於1小於1。

材料:教具:課件:兩張幻燈片,壹些數碼胸飾。

學習工具:每人3朵藍花,4朵黃花,5朵紅花。每人壹套數字卡;

活動流程:

壹、導入:邀請孩子觀看表演,從而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表演的內容是:壹個孩子玩數字“4”,流著淚來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幫他找壹個朋友。

第二,擴展:

1.教師引導幼兒玩“開花”遊戲,觀察比較3、4、5三個數之間的關系。

(1)老師指導,小朋友操作,比較3和4的關系。

春天到了,花園裏的花盛開了。花園裏有三朵藍色的花。過了今天,有四朵黃花。讓孩子們找到他們的數字朋友。

問:“誰的藍花多,黃花少?藍色的花比黃色的花少多少?3比4少多少?”通過遊戲,妳知道誰是4的好朋友嗎?因為3比4小1,4的好朋友就是3。

(2)同理,引導孩子比較4和5的關系。

花園裏還有五朵紅花。請為它找個數字朋友!引導孩子比較得出答案,5大於4,1,4的另壹個好朋友是5。

(3)老師總結:剛才我們大家壹起做了壹件好事,為數字4找到了好朋友。他們是3和5,也就是說,4的好朋友是3和5。

2.老師播放課件,驗證孩子們的操作結果。

(1)在第壹張幻燈片上,屏幕上有三朵以上的藍色花、四朵黃色花和數字3、4,引導孩子比較得出3小於4和1,4的好朋友是3。

繼續玩:屏幕上會顯示五朵紅花和數字5,引導比較,得出結論。5比4多。1,4的好朋友是。

(2)第二張幻燈片顯示了數字3、4和5。請帶著數字“4”上臺問壹句“妳找到數字為4的朋友了嗎?什麽事?”孩子們壹起說出結論:4的好朋友是3和5。

3、遊戲:“找朋友”鞏固。

玩法:每個孩子佩戴壹個數字(3,4,5)胸牌,佩戴數字4的孩子是尋友者。當音樂停止時,每個孩子找到兩個朋友,壹個是數字3,另壹個是數字5。恭喜妳找到了合適的。遊戲可以反復玩。

三、結束:組織孩子把上學工具放好,自然上課。

幼兒園中班4活動目標數學教案

1.了解偶數在生活中的存在和應用。

2.兩人壹組說出物品,體驗遊戲的樂趣。

要準備的活動

四件衣服,每件都有四個可以系的扣子。

活動過程

首先,理解偶數的另壹種表達方式。

老師伸出雙手。老師的問題:兩只手還能說什麽?認識兩只手也可以說是壹雙手。引導孩子明白每個孩子都有兩只手,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有壹只手。

第二,在生活中尋找成對的對象,盡量用1說成對的對象。

請搞清楚自己哪些部位是成對的,生活中哪些物品需要成對使用。

引導孩子用1說出他們發現了什麽,比如壹雙襪子,壹雙觸角,壹雙眼睛,壹副手套,等等。

三、玩“小手真能幹”遊戲,了解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把孩子分成兩組,每組選兩個孩子參加系扣子比賽。兩組孩子穿上衣服後,壹組孩子單手系扣子,另壹組孩子雙手系扣子,比另壹組快。第壹輪比賽結束後,兩組孩子交換了紐扣,繼續比賽。

引導孩子在遊戲中思考哪種扣扣子的方式更快。並引導孩子談論生活中需要用雙手去做的事情。

活動擴展

日常生活滲透在幼兒園裏,尋找妳周圍成對的事物。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第五部分活動目標

1,猜測並確認橘子個數,積累估算和不同計數方法的初步經驗。

2.喜歡觀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

3.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孩子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要準備的活動

幾個大小不壹的橘子,塑料筐,筆,統計表。

活動過程

首先,比較和討論橙子的數量。

1.觀察並比較橙子的大小。

孩子們,妳們喜歡水果嗎?那麽妳喜歡吃什麽水果呢?哦,那很好,不是嗎?我也喜歡xx水果。今天老師還帶了壹種水果。讓我們看看這是什麽水果(橘子)。兩者有什麽區別?(壹個大的)啊,不用問妳們都知道。

2.比較兩筐不同大小的橘子。

老師不僅帶來了兩個橘子,還帶來了兩筐橘子。看這兩個籃子。它們是壹樣的嗎?籃子裏的橘子有什麽區別?妳覺得大橘子裝的多還是小橘子裝的多?(童言無忌)那我們壹起核實壹下,數壹數,好嗎?

3.清點並核實大小橙子的數量。

先數數什麽大,妳來數(老師拿,孩子數)。會不會錯?讓我們再數壹遍,好嗎?現在我們換壹種方式數,兩個兩個,開始數。記住是八點。

現在讓我們數壹數小橘子。我會讓孩子向上數,然後讓孩子向下數,最後默默數。默默數數是什麽意思?有多少個小橘子?

4.討論:為什麽同樣大小的籃子裏裝的橘子數量不同?

現在孩子們知道大橘子多還是小橘子多了。為什麽在同壹個大小的籃子裏,小橘子裝的多,大橘子裝的少?(小朋友講述)因為小橘子占的空間少,所以可以裝的多很多。

第二,猜測並記錄橙子的數量。

1,猜猜橘子皮裏的果肉有沒有那麽多?每種藥片可能有多少片?

又要考驗大家了。妳說這橘子皮剝了。裏面是什麽?妳這麽聰明,那麽這個果肉是什麽樣子的?(棋子如月亮等。),我還想問妳,這大大小小的橘子誰的果肉多?是嗎?大橘子會有多少片,小橘子會有多少片?

2.記錄猜測結果。

讓我們猜猜。然後老師寫下妳的猜測。我們先猜猜哪個橘子大哪個小。在猜之前,老師偷偷撕了壹片,看看果肉有多大,這樣我們就能準確估計出整個橘子有多少片果肉。看這個,老師開始壹點點剝。好了,現在請大家猜壹猜可能有多少片果肉(然後觀察小橘)。

第三,核實大小橘子的果肉數量。

那麽大大小小的橘子有多少片果肉呢?要不要剝下來數壹數?把它們放在籃子裏。剝完之後,想想妳是怎麽數的,有多少塊。讓我們現在開始。每個人都選擇壹個橘子。

四、溝通號的方法和結果。

1.所有的孩子都數過了嗎?現在,請到前面來數數。妳的橘子有幾塊?它們是大的還是小的?讓我們檢查壹下。真的是12。快點寫下來。它是大的還是小的?

2.有什麽不同的方法嗎?首先,把橘子對半拉,數壹數周圍。數不過來怎麽辦?找個點。

總結;現在我們來看看記錄表上記錄的是大橘子多還是小橘子多。妳能看出來嗎?哦,不規則。原來橘子果肉的多少和橘子的大小沒有必然的關系。

第五,延伸。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水果也是多汁的?老師,這裏有個大釉。想想它可能有多少塊。好了,下課後我們把它剝下來數數。

自我檢查/反省

在活動中,給了每個孩子操作的機會,讓他們體驗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同時感受到成功的快感。在剝和數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很認真。

幼兒園初中數學教案第六章的設計意圖:

進入中班後,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和能力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在早期的整理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但合作能力相對欠缺。因此,我借助孩子們喜愛和熟悉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設計了壹個數學活動“喜羊羊村”,旨在通過遊戲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掌握規律的排序方法,與同伴合作完成遊戲和學習任務。

活動目標:

1.願意和同齡人進行語言交流,體驗和同齡人壹起玩耍合作的快樂。

2.學習AABB的分類規則,根據物品數量或顏色的不同定期分類。

3.定時整理物品,配合同伴完成遊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孩子已經有了用AB和ABC排列規則排序的經驗。

素材準備:《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狼的腳印;按AABB定律排序的路徑;從AABB定期安排座位;定期整理課件;許多四種顏色的矩形條;設置柵欄場景;拱形門4桿;壹些不同形狀的彩色膠片。

活動流程:

第壹,播放音樂導入活動,引起孩子的興趣。

第二,觀察地上狼的腳印,復習ABAB的排列規律。

楊村發現狼的腳印(壹大壹小,壹大壹小...)第三,觀察楊村周邊環境,探索尋找有規律的物品。

1.引導孩子觀察路徑和座位的排列。

老師:積木和棒棒糖是有規律排列的。他們的常規安排是什麽?

2.播放電腦課件,學會根據對象的不同尋找規律進行排序。

①展示喜羊羊玩具櫃的照片,引導孩子遵守照片中物品擺放的規則。

老師:哎!喜羊羊屋的積木亂七八糟。兩者有什麽區別?我們來看看這些積木最初是怎麽擺放的。

求小羊幫妳恢復,說出排列順序(高積木,高積木,短積木,高積木,短積木,短積木,高積木,高積木,高積木,高積木,短積木等。)(2)展示藍陽陽家食品櫃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排列規律。

老師:哎!懶羊羊家的棒棒糖亂七八糟。兩者有什麽區別?我們來看看懶羊羊家的原食櫃。

請小羊幫妳恢復並說出排列順序(大棒棒糖,大棒棒糖,小棒棒糖,大棒棒糖,小棒棒糖,小棒棒糖...)四、幼兒操作練習:根據發現不同顏色物體的規律進行排序。

1.給楊村做壹個圍欄,盡量按照顏色有規律的排列物品。

老師設計各種顏色的長方形紙條,重點是引導孩子有規律的排序,講規則。如:黃色、黃色、綠色、綠色、黃色、綠色、綠色...或者紅色、紅色、藍色、紅色、藍色、藍色等。) 2.集體展示,發現不符合排列規則的圍欄並改正。

3.孩子分組做門簾,根據物件數量的差異和顏色的自由選擇與配合,學會有規律的分類。請四個孩子壹組做壹個窗簾。

看看自己做的門簾吧。它們是有規律的排列嗎?告訴我妳重復什麽規則。

4.孩子們相互交流,孩子們感知有規律排列的物品。

請每組壹名代表談談制作門簾的排列規則。

活動評論:

活動中比較成功的地方:

1.寓教於樂。本次活動借助孩子們喜愛的“羊村”遊戲場景進行,激發和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聯鎖。整個活動始終遵循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從ppt中的感知和排序規則,到個體的操作和交流,再到小組的合作和交流。環節清晰,層次分明,目標明確。

3.突出了可操作性。在活動組織上,老師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充足的操作素材,很好地滿足了孩子們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的需求。

4.突破困難。孩子們按照BB的排序規則分組制作“羊村圍欄”和裝飾“門簾”是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師的巧妙安排和指導下,幼兒樂於合作,通過操作順利完成任務,有效地實現了活動的預設目標。

需要改進和調整的地方:

教師的語言指導和語言有待進壹步提高,表達要更清晰,方向要更明確,讓每個孩子都能聽清楚,按要求操作,有利於提高活動的效果。在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如何引導,還要註意孩子的反應,對孩子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建議。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第七章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這是壹個橢圓(圖)。

有用的學習經驗:

認識橢圓,比較圓和橢圓的異同。

準備:

1.塑料和紙質圓圈(易於折疊)和橢圓形小塊,每個孩子壹個。圓的半徑等於橢圓的短半軸,紙和塑料的圓和橢圓壹樣大。

2.1薄鐵環。

3.在黑板上畫壹個圓(等於薄鐵環的直徑)和壹個橢圓,分別標出圓心和橢圓的圓心。

活動和指南:

1.展示細鐵環,讓幼兒說出它是什麽樣的圖形,然後引導幼兒看黑板上的圓,讓鐵環與圓重合,讓幼兒明白兩個圓壹樣大。啟發孩子觀察圓心,畫出幾個半徑,用小棍子給他們看半徑,讓孩子明白壹個圓的每壹個半徑都是等長的。

2.將薄鐵環拉或壓成橢圓,使之與黑板上的橢圓重合。告訴孩子這個圓叫橢圓。畫出橢圓的長軸和短軸,給孩子量壹下。長軸和短軸不相等。

3.給孩子塑料和紙做的圓和橢圓。先讓孩子看壹看,摸摸塑料圓和橢圓,再把它們重疊起來,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4.讓孩子把紙的圓和橢圓分別對折40%,看看它們有什麽不同。

5.總結:圓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半徑)相等,但橢圓的圓心到橢圓上各點的距離不壹定相等。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8的教學目標

1,學會視覺數組,能正確感知7以內的數字,不受物體排列的影響。

2.讓孩子學會用數字來匹配物體。

3、能用語言講述操作過程。準備實物卡(蔬果1-7)、籃筐(2)、數字卡(1-7)、作業紙(按數量圈)和口袋(36)用於教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數字匹配實物,可以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活動。探索操作方法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物圖片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教師活動

早期兒童活動

設計意圖

第壹,組織孩子進行集體活動。

1,玩讀數遊戲。

出示數字卡,帶孩子復習數字3、4、5、6、7。

2.引導孩子目測觀察幾組。

給我看實體卡。老師:圖片裏有什麽?他們有多少人?誰會給這些實體卡發數字好友?

3.組織活動:根據號碼排列卡片。(每組放兩張卡片)

(1)展示紅色和綠色籃子。

(2)要求:請將相同數量的卡片放在同壹個籃子裏。

(3)問題:對不對?這個籃子裏的卡片有什麽共同點?

(4)老師:誰給他們發數字好友?

看數字卡,讀數字。

看圖,目測數量,談壹談,送數字卡。

按要求擺放卡片。

a:號碼是壹樣的。

個別孩子發號碼,大家壹起查。通過閱讀遊戲來復習數字,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在集體學習和操作中,讓孩子理解量和數的關系,提高孩子直觀觀察幾組的能力,也提高了動手能力。

第二,組織孩子進行操作活動。

1,操作:給數字口袋送禮。

要求:每人拿壹個數字口袋,看著口袋上的數字,然後把相應的卡片發到數字口袋裏。卡片上的物品數量應該與口袋上的數量相等。送的同時也要說:X號,我給妳X xx……...

2.操作:根據數字畫圓。

要求:看下面的數字,然後在上面對應的格子裏畫幾個圈。畫並說:數字X,我給妳X個圓...

3.指導孩子操作。

理論句子:數字x,我給妳x xx……...

練習空手畫圓。

操作,完成第壹個內容後再操作第二個內容。根據分組操作,鞏固孩子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第三,進行活動評價。

(1)老師:“現在請幾個小朋友起來,說說自己的操作過程。”

(2)遊戲回顧:找機場(鞏固對數字4、5、6、7的理解)並單獨講述操作過程。孩子講述操作的過程,知識進壹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