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運動環境是什麽意思?

運動環境是什麽意思?

妳好!

希望粘貼的內容對妳有幫助!

作為壹種社會現象,體育是人類文化的壹個組成部分。體育不僅是教育的壹部分,也是生活的壹部分,屬於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態。因此,它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1,促進大腦清醒,思維敏捷。

體育活動可以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主導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和抑制性,從而改善神經過程的平衡和靈活性,提高大腦分析的綜合能力。

2.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

進行身體活動以加速血液循環,滿足肌肉活動的需要,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經常運動可以使心臟作功肥大,心肌增厚,收縮強烈,心動過緩,血容量增加,大大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心率和血壓的變化也比常人小,表現出心臟作功“節省”的現象。

3.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

呼吸是壹種重要的生命現象。肺是呼吸系統的重要器官,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經常鍛煉可以使呼吸肌發達,呼吸緩慢而深,每次呼吸的氧氣多壹些。只要每分鐘呼吸8-12次,就能滿足身體的需要。運動可以使人體更多的肺泡參與工作,使肺泡有彈性,增加肺活量。

4.促進骨骼肌的生長發育。

適當的體力活動可以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夠的營養,促進肌肉纖維增粗,肌肉組織增強,促進骨骼生長,增厚骨密度,提高抗彎、抗壓和抗彎能力。

5、調整心理,使人充滿朝氣和活力。

從事體育活動,尤其是那些讓妳感興趣的運動,能讓人產生奇妙的情感體驗,心情舒暢,精神飽滿。因為運動的動力還能增強自尊、自信和自豪感,給生活增添情趣。運動還可以調節壹些不健康的心理和不良的情緒,比如消除情緒低落和抑郁。

6.提高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事體育運動可以提高人體的適應能力,使人善於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環境。因為經常鍛煉,大腦皮層對各種刺激的綜合分析能力強,感覺敏銳,視野開闊,對空間、時間、姿勢的判斷能力增強,所以判斷準確,反應靈敏。同時,由於在冷熱環境下經常運動,可以提高機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增強機體對氣溫突變的適應能力。

7、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

經常運動可以增加白細胞的數量和活性,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它能使中老年人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活力,延緩衰老進程,健康長壽。

運動養生的意義

動物學家發現野生大象可以活到200歲。壹旦被捕獲放入動物園,雖然它們的生活條件比野外好得多,但卻不能活到80歲。兔子平均能活15年,而從小養在籠子裏的兔子卻過著“優越”的生活,平均壽命只有4 ~ 5年;野豬的壽命是家豬的兩倍。那麽為什麽野生動物比家養動物長壽呢?很重要的壹點是,野生動物為了尋找食物、自衛、躲避敵人、擺脫惡劣天氣,經常東奔西跑,身體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這樣壹代壹代傳下來,體質越來越好,壽命自然比家養動物長。同樣,人也是如此。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會長壽。這說明了壹個道理:運動是健康長壽的基礎。其理論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移動以培養形狀

《壽世保元》說:“養生之道,不思飲食而臥,終日穩坐,可凝氣血,久則損壽。”說明運動可以促進氣血暢通,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元氣,所以名醫張強調“只有氣血運行才是最重要的”人體主要圍繞肩、腰、髖、膝、踝等關節進行鍛煉,每個關節都有幾個肌肉群。經常鍛煉不僅能消除脂肪,還能增強肌肉力量。此外,經常進行體育鍛煉還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高和其他生理機能。

2.運動可以增強脾胃功能。

華佗指出:“抖則谷氣消,血行循環,則不病。”說明運動有健脾胃,促進飲食消化和分布的作用。脾胃健碩,氣血生化之源足,健康長壽。

3.鍛煉能增強心臟功能。

國外有個心臟病學研究所,做過壹個關於缺乏運動對20 ~ 30歲健康男性健康影響的實驗。他們將受試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規定受試者連續20晝夜躺在床上,不允許在床上坐起、站立或運動。對照組也連續20個晝夜躺在床上,但被允許在床上設置的特殊設備上鍛煉,每天4次。實驗進行3 ~ 5天時,實驗組的人主訴背部肌肉疼痛、食欲不振、便秘。20個晝夜後,肌肉開始萎縮,肌力極度下降。許多人壹從床上爬起來就頭暈目眩,心跳加速,脈搏微弱,血壓下降到危險水平,有些人處於昏厥狀態。與測試前相比,他們的心臟功能平均下降了70%。起床後,連上樓等簡單活動都幾乎無法完成。而對照組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們仍然保持著測試前的工作能力和功能水平。哈佛大學對17000名畢業生的調查指出,有規律的積極運動可以降低35%的心臟病發作風險。

4.運動可以增加肺功能。

經常運動的人,胸部呼吸差為9 ~ 16 cm,很少運動的人,胸部呼吸差只有5 ~ 8 cm。壹般人的肺活量在3500毫升左右。經常運動的人,因為肺彈性和呼吸肌力的大幅度增加,肺活量比普通人大65,438+0,000 ml。另外,運動可以加深呼吸,提高呼吸效率。經常鍛煉的人可以減到每分鐘8 ~ 12次,而壹般人是12 ~ 16次。它的好處是可以讓呼吸肌有更多的休息時間。因為呼吸淺,壹般人壹次呼吸只有300毫升左右,而運動員可以達到600毫升。此外,經常鍛煉可以增強外部健康功能,適應氣候變化,從而有助於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5.運動可以改善腎功能。

這是因為運動使新陳代謝旺盛,大部分代謝廢物由腎臟排出,使腎功能得到極大的鍛煉。中醫認為腎主骨,中老年人的脫鈣、骨質增生、關節攣縮等很多常見病也可以通過經常鍛煉來預防。

6.運動讓人快樂。

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改善腦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延緩中樞神經細胞的衰老過程,提高其工作效率。特別是輕松的運動可以緩解神經肌肉神經的緊張,達到放松鎮靜的效果,對神經官能癥、情緒抑郁、失眠、高血壓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正如壹位美國醫生所說:“運動是世界上最好的鎮定劑”。近年來,神經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肌肉緊張與人的情緒狀態密切相關。不愉快的情緒通常與骨骼肌和內臟肌肉的緊張同時發生,而體育鍛煉可以在放松的情況下逐漸放松肌肉,有利於緩解肌肉緊張,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

壹、人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

要科學健身,首先要了解人體的發育過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

人是自然界中最復雜的有機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類在勞動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勞動對人的發展有壹定的局限性,於是出現了體育運動,希望通過體育鍛煉使人體全面發展,以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從人體的特點來看,人體有機體是壹個矛盾的統壹體。比如物質的同化與異化,神經的興奮與抑制,肌肉的收縮與拉伸,血液的阻力與推力,呼氣與吸氣,體熱的產生與散發,細胞的增殖與死亡等。,都表現出人體的對立統壹規律。?

生命必須依賴蛋白質,它不斷地與周圍的外界自然進行新陳代謝。壹旦新陳代謝停止,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因為新陳代謝的同化作用,活的物質和能量在體內積累,而異化作用消耗體內的活的物質和能量。新陳代謝的同化和異化是相互依存、連續不斷的,體育鍛煉有利於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所以,生命在於有節奏的鍛煉。?

人的壹生是壹個由弱到強,由強到老,由老到死的自然發展過程。所以,現在我們學習和了解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就是為了通過體育鍛煉,更好地達到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目的。?

體育鍛煉對人的發展有什麽作用?

1.體育鍛煉能使人頭腦發達,思維敏捷?

人的重要生理活動主要是通過反思來進行的。反射可分為有條件反射和無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是遺傳的,它的中樞在大腦皮層的下部。條件反射是通過後天學習和訓練建立起來的壹種高級形式的反射活動,其中樞主要在大腦皮層。體育活動中各種技術動作和變幻莫測的戰術的結合,是通過感受器不斷刺激大腦皮層,產生刺激作用,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更深、更集中。比如打乒乓球,在接受發球的那壹刻,大腦皮層中的分析合成過程是非常復雜的。比如對方發球的姿勢、擊球位置、聲音、方向、弧度、旋轉、落地的地方相繼出現,所有的刺激都被相應的感受器接收並傳入大腦皮層,引起皮層不同的細胞活動。所有這些活動都是通過臨時的神經連接連接成壹個整體,接收方把它們發送回來。再比如競技體操中肌肉收縮的性質,既有動態成分,也有靜態成分。需要建立拮抗肌中樞間興奮和抑制交替活動的動態刻板印象;還需要在它們之間建立同壹個神經過程的動態定型,滿足運動技能組合的需要,神經過程的強弱和繼承,都需要按照規定的節奏進行。因此,大腦皮層和皮層下運動中樞之間可以因訓練而形成壹種全新的協調關系。有時需要加強或維持下級中樞的相互抑制,有時需要轉化。所以,體育鍛煉就是身體的每壹個非條件反射都可能與各種外界刺激結合起來,建立相應的條件反射,從而使人的頭腦發達,思維敏捷,達到提神健腦的作用。?

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

在體育活動中,由於能量消耗的增強和體內代謝物的增多,需要加快血液的循環,以滿足身體各部位能量的供應和代謝物的及時排泄。比如劇烈運動時,運動員的每搏輸出量會從休息時的100ml激增到180ml,每分鐘可向全身輸送高達35000ml的血液。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壁的彈性。同時,它還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減少和限制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積累。由於血液循環的加速和血液需求的激增,心臟在形態、功能和作用上都有很好的適應性。比如運動導致心臟肥大,使心臟面積比壹般人多10%;心肌發達,收縮性強。壹般人每搏只能輸出113ml的血液,而優秀運動員的輸出可以達到200ml每沖程。據測試,壹般人的心臟容量約為765 ~ 785 ml,而運動員的可達1015 ~ 1027ml;竇性心率較慢,壹般人約為70 ~ 80次/分,經常體育鍛煉者為50 ~ 60次/分,優秀運動員為36 ~ 40次/分。同時,心臟的調節功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現在:運動開始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能迅速調動起來,滿足運動的需要;在劇烈運動的過程中,心血管系統的最大潛能得以發揮,精神儲備得以充分調動。運動後可以很快恢復到安靜的水平。?

三、改善呼吸功能?

體力活動對人體呼吸系統有很大影響。體內的壹切活動都需要能量,能量來自於體內營養物質的氧化。及時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新鮮空氣,通過不斷呼吸進行鍛煉。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呼吸肌,增加肺活量,每分鐘可以達到80 ~ 100 L以上,長跑運動員可以達到180 ~ 200 L。肺活量增加,壹般男性3000~3500ml,女性2500 ~3000ml,鍛煉者4000 ~ 5000ml;氧的利用率提高,比如正常人安靜時利用率為25%,劇烈運動時可達65%,為2?六次。劇烈運動時,足部血流量增加3倍,氧氣利用率也增加3倍以上。因此毛細血管與細胞間的氧分壓增加更多,供氧率可比靜止時提高9倍以上,氧利用率可接近100%;安靜時每分鐘呼吸次數減少,壹般人約為18次。而運動好的人只有12次左右。這些都充分證明,體育鍛煉能有效提高人體的有氧工作能力,充分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

四、促進強健筋骨?

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改善運動器官的功能,使管狀骨變粗,骨密度變粗,小骨梁排列密集,骨節結節增大。堅持參加體育活動的人,骨密度可以增厚1?5 ~ 8毫米.所有這些變化賦予了骨骼堅固、致密、抗壓能力強的特點。體育鍛煉時,由於肌肉作功的加強,血液作功的增加,使原有的肌纖維增粗,肌塊增大。通過運動,臂圍、腿圍增加4cm以上,女性可增加0?6cm以上,肌肉重量可占體重的50%以上,而不鍛煉者的比例只占35% ~ 40%。所以體育鍛煉可以使肌肉越來越強壯,具有高度的興奮性和靈活性。?

壹、讓人心情舒暢開朗?

現實生活中,壹個人的身體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在《體育研究》壹文中指出,“體之健全,情之公正”。列寧還說過,“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全的身體之中”。這些精辟的論述,充分說明了體力、精力、活力對壹個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感、心理狀態有著巨大的影響和作用。反而會像中國古代醫書《內經》所說的“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那樣,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從體育鍛煉的內涵來看,它不僅可以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延年益壽,而且是壹種高尚的文化娛樂。它既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又能使人在精神上獲得壹種樂趣和享受,因此具有磨煉意誌、調節感情的作用。?

體育鍛煉多是戶外運動,所以能讓人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的環境中鍛煉身體,充分享受大自然賦予人們的無窮樂趣。這壹切都讓人感覺更舒服,更幸福。?

總之,體育鍛煉對人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但只有堅持按照人體生長發育規律進行科學鍛煉,才能達到上述目標。

第四章體質與健康?

體質和健康的概念是什麽?

人們需要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增強體質,豐富生活,有助於身心健康發展。要實現健康教育的目標,首先要充分了解體質與健康的概念,體質與健康的評價指標,以及影響體質與健康的各種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科學合理地制定體質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合理利用各種因素的影響,達到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目的。?

壹、體質的概念?

體質是指人體的素質。它是人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適應能力和心理因素在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綜合的、不斷發展的、相對穩定的特征。?

體質是人的生命活動、工作能力和運動能力的物質基礎。1982年8月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能研究會定義的體能範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身體形態和結構的發達程度。即體質、體型、體態、營養狀況、身體成分。?

(2)生理機能水平。也就是身體的代謝水平和各個器官系統的效率。比如脈搏、血壓、肺活量等指標反映了心肺功能的水平。?

(3)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水平。即速度、力量、耐力、敏捷、柔韌等身體素質和走、跑、跳、投、爬、攀等基本身體活動。?

(4)心理發展水平。也就是人的感知、智力、性格、意誌等等。?

(5)適應性。即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應急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

體質是人的生命活動和勞動能力的物質基礎。在其形成、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中,具有明顯的階段性,表現出從最佳機能狀態到嚴重疾病和功能障礙不同階段的體能水平。總之,體質是指精神狀態、身體發育、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適應各種復雜自然環境能力的綜合概念。因此,壹個身體健康的人,應該精力充沛,朝氣蓬勃,充滿鬥誌,精力充沛,身體健全,筋骨強健,對疾病和各種自然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和適應力,能夠在最艱苦的條件下保持勞動和工作的高效率,能夠勝任工作。?

壹個人的體質好壞,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因素,後天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在衡量和評價身體素質的實際水平時,必須註意身體素質的綜合特征及其多指標性。?

二、健康的概念?

對健康的理解,壹般認為沒有病就是健康。其實這種對健康的理解是很不完整的。今天對健康的科學定義是指身體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是壹種身體、精神和社會完善的狀態。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1948中明確提出:“所謂健康,並不是簡單地指身體不生病、不虛弱,而是指身體、精神、社會各方面都離不開,也就是壹種完美的狀態。”1978年9月世界初級衛生保健大會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中,對健康的描述重申“健康不僅是對疾病和體弱的掩飾,也是身心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

第二節體質與健康的評價?

壹、體能的評價指標?

體質測試的內容和方法很多。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實際,主要測試以下幾個方面:

1.體型發育指數:?

反映身體形態發育的基本指標主要有身高、體重、胸圍。通過這三項測試,我們可以反映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情況,以及營養和呼吸功能。?

2.生理機能指標:?

生理功能是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狀態,主要通過脈搏、血壓、肺活量等反映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生長發育和功能發育水平。?

3.體能和運動能力指標?

目前,中國大學生在衡量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時,主要選擇代表速度素質和快跑能力的6 0m跑,代表下肢、肩部和腰腹部協調素質和跳躍能力的立定跳遠,代表上肢力量和攀爬能力的引體向上或屈臂懸垂,代表女生腰腹部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壹分鐘快速仰臥起坐,代表耐力和反映人體心肺功能的男生1000m跑,女生400m跑。?

4.心理指標:?

主要包括反應能力、感知能力、註意力和認知能力。?

二、健康的評價指標:?

制定壹個總的健康指數,要考慮到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差異。壹般來說,人體健康指標由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三部分組成。?

1.身體健康:?

衡量身體健康有以下幾個方面:

(1)無疾病,無需治療;?

(2)身體發育正常;?

(3)生活節奏好,胃口好,睡眠好;?

(4)體態好,氣色好,精神好;?

(5)能夠很好地進行日常活動,迅速消除疲勞。?2.心理健康?

這包括壹個人的行為思想與他的基本價值觀是壹致的,他的生活是充實而有意義的,他向往美與善,他能精力充沛地執行各種功能和任務,他能從中找到並享受樂趣,感受自己的價值,從而使他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3.社會的健康?

能和諧愉快地扮演生活中的各種角色,如朋友、鄰居、同學、戀人等。,並在社會各領域的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認為,健康應該有以下標誌:

(1)精力充沛,能夠從容應對日常生活壓力和工作,不會感到過度緊張;?

(2)樂觀積極,願意承擔責任;?

(3)善於休息,睡眠好;?

(4)對外界環境各種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強;?

(5)能抵抗感冒等常見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材勻稱,站立時頭、肩、背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無炎癥;?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

(9)頭發有光澤,無頭皮屑;?

(10)皮膚有彈性,肌肉豐滿,走路輕松。?

這壹新概念表明,健康不僅是免於疾病和傷害,而且在身體和精神方面都能夠迅速和完全地適應自然和社會環境。?

三、體質健康綜合評價法?

1981年前,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在高等學校試行學生體質健康卡和中小學校試行學生體質健康卡的通知》,進壹步推動了各級學校體質健康卡的建立和完善,促進了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和綜合評價方法的研究。?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卡?

學校班級叫什麽名字?

性別,城鄉民族?

出生年月日,年,月,日,年齡,未婚?

重要病史?

檢驗日期:年月日?

1.脈搏率/30秒/分鐘。?

2.收縮壓mmHg。?

3.舒張壓(拐點)mmHg。?

4.舒張壓(靜音)mmHg。?

5.最大肺活量為1、2、3毫升。?

6.身高cm。7.坐厘米高。?

8.重量單位為千克。9.胸圍是厘米。?

10.肩寬cm。11.骨盆寬10厘米.?

12.50米跑秒。13.立定跳遠厘米。?

14.引體向上。15.傾斜引體向上。?

16.仰臥起坐/分鐘。?

17?站立的身體向前彎曲10厘米.?

18?50m×8往返跑分秒。?

19.800 m跑步分秒。?

20.1000米跑步分秒。?

21.22.23.。?

影響體質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人類作為生物進化的高級產物,不僅受先天條件的影響,也不能忽視生活環境、體育鍛煉等後天因素對人體的完善作用。?

壹、先天因素的影響?

所謂遺傳,是指在生長、發育、生殖、衰老、死亡的過程中產生與父母相似的後代,也指父母的性狀在後代身上體現出來的現象。它的遺傳方式,無論是單基因遺傳還是多基因遺傳,都是以染色體作為基因的載體,基因攜帶的信息傳遞給後代。遺傳是人體質發展變化的先天條件,對體質的強弱有重要影響。?

人類在構建自身時,染色體不僅決定了人類的性別,而且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會吸收環境中的許多物質,產生許多與父母相似的特征,如體態、體重、體質,甚至影響人的性格、智力和機能。同時,它們也攜帶許多隱性或顯性疾病。?

遺傳因素對人類健康和壽命有影響,其中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對遺傳病的影響。由於遺傳在人的病理或生理性狀中占有壹定的比例,所以它不僅可以影響或決定機體的反應性,還可以成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遺傳病不僅影響壹個人的壹生,也成為壹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如家庭、倫理、道德、法制、醫療康復等,都會成為壹個很大的社會問題。許多先進國家提倡科學婚姻、優生優育和計劃生育。提倡適齡結婚,適齡及時生育。用法制來管理婚育,效果很好。壹個民族為了世代繁衍,獲得健康美好的生活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二、後天因素的影響?

遺傳對體質的影響只是提供了可能性,體質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天的環境條件。在後天環境條件下,影響體質的因素很多,如生態環境、工作條件、社會因素、生活方式、健康狀況、體育鍛煉等。?

1.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因素是指人類生態系統中的自然因素,如陽光、空氣和水的基本條件,氣候和季節的影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有些為人們的生存和身體發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有些則可能起到有害的作用。?

2.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因素是指影響人類日常生活的社會因素,包括人類社會提供的衣食住行等物質條件。其中,飲食的營養狀況是影響體力的基本社會因素。同樣,醫療措施、心理調節等與生活相關的社會因素也對人的身體發育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現代文明社會的不斷進步,為了有效增強體質,還必須從事體力勞動,參加文化娛樂活動,調整生活內容,減輕精神壓力,排除情緒幹擾,提高適應能力。?

3.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大腦神經過程中神經細胞的強度、平衡性、靈活性和耐力。它能使神經細胞得到足夠的能量和氧氣供應,轉移神經系統的過度緊張,從而消除疲勞,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體育鍛煉還可以改善人體循環、呼吸和運動系統的功能。如果增加每搏輸出量,能迅速適應劇烈運動的需要,運動後恢復快;能增加肺通氣量,提高供氧能力;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促進骨骼生長,增加骨橫徑、骨髓腔、骨密度和骨重量,增粗肌纖維,增加肌肉力量、耐力和協調性。體育鍛煉還可以延緩人體衰老。?

4.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壹定的文化、民族、經濟、社會、風俗規範特別是家庭的影響下形成的壹系列生活習慣、生活制度和生命意識。中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指出:“所以,智者的健康也必須是寒熱相適,和氣相生,剛柔相濟。如果這樣,離經叛道的惡就不會來了,妳就長生不老了。”顯然,人們早就知道生活習慣、規律和意識與健康有關。?

近年來,特別是80年代以後,我國的死因普查已接近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排在死亡原因前三位的腦血管疾病、心臟病、惡性腫瘤,與生活方式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所有殘疾死亡的44%?7%。有關專家建議,要克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應註意以下幾點:

(1)豁達樂觀;?

(2)勞逸結合,堅持鍛煉;?

(3)生活規律,定期體檢;?

(4)適當營養,防止肥胖;?

(5)不吸煙、不飲酒;?

(6)家庭和諧與環境適應;?

(7)與人為善,有自尊;?

(8)愛清潔,註意安全。?

生活方式是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和體育鍛煉的綜合表現,最終體現在人體的身體狀況和健康水平上。因為人體是壹個極其復雜的機體,壹方面不斷與外界環境進行各種物理、化學和信息的交換,以維持內外平衡。另壹方面,生物體本身也在完成壹系列的生命現象——新陳代謝、生長發育、防止入侵、免疫反應、修復與愈合、再生與補償等。,並嚴格按照親本的遺傳模式壹代壹代地繁衍。

生命在於運動。堅持鍛煉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