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巴馬長壽村在哪裏

巴馬長壽村在哪裏

廣西巴馬長壽村曾是閩粵重要的轉口港,有“小香港”之稱。原來,汀江繞過歷史上的高峰市場口後,來到了眾所周知的“棉花灘”。可以看到,河兩岸的石墻巍然聳立,河水又陡又窄,窄的地方只有10米寬,像個壺口。河水如箭般沖過“棉花灘”的礁石,浪花如絮般翻滾,被譽為“十裏棉花灘,河水從天而降”。所以汀江上遊的船只來這裏,都要在石豐上岸,然後肩背山十裏,再在漢江上遊的碼頭大埔石獅下船。離開峰峰鎮,順著河谷往下走,很快就能看到河谷對面的山坡水渠有水溢出,形成壹個大型的人工瀑布和觀景室。眼前有壹個棉花灘大壩和地下控制室的路標,順著山路往地下控制室方向盤旋而下,轉了壹個山彎,突然眼前壹亮,右邊的河谷中出現了壹座100多米高的大壩。當我第壹次看到這個大壩時,我真的感到震驚。只有坐船去葛洲壩船閘的時候才有這種感覺。壹群人急匆匆地把車停在地下車間前的寬闊處,沖到大壩前的公路橋上觀看拍照。汀江已經被頭頂的大壩鎖在上面了,大壩下面很安靜。只有壹小部分河水在壹片漩渦中悄悄從水電站出水口流出,沿著危險的沙灘和巖石還依稀可見的河床向下遊流去。下遊幾百米,就是永定河的入海口,永定河也在這裏匯入汀江。從此,它再也沒有回頭,翻山越嶺,進入廣東碣石城。清溪水庫、清溪水電站,穿越茶陽,到達三河,進入漢江,與發源於紫金縣的另壹條主要支流湄潭河、梅江匯合,簡稱三河郝好湯,奔向潮汕平原,匯入大海。

巴馬長壽研究所副所長張告訴記者,巴馬人長壽的原因不僅有遺傳因素,還有河水、獨特的“食譜”和“天然氧吧”。據悉,巴馬人的祖先大多來自外地,個子不矮,女人也很漂亮,與歷史上幾次民族同化有關。歷史的同化和現代的閉塞,讓巴馬人形成了壹種天然的封閉半封閉狀態,很少有傳染病和原發病。在同化中,神秘的長壽基因悄然“潛伏”。研究人員調查了巴馬的74名百歲老人,發現其中68%屬於長壽家族。巴馬人長壽的原因是全面的。總之,巴馬在空氣、飲用水、食物方面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山鄉空氣清新,負離子豐富;在飲用水方面,巴馬的大部分河流和泉水在經過數千米的暗流後才露出地面,硒、鍶等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從不同的地層中融化出來。長期飲用可以調節生理機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在食物方面,巴馬人壹生吃大米粥和玉米粥,或者兩種米的混合粥,世代吃粥,被稱為“吃粥長壽鄉”。在巴馬的百歲老人中,只有約3%患有心血管疾病,但從未患腸癌。專家分析,這與巴馬人食用芝麻油(即-油)有很大關系。香油清香,油而不膩,含有油酸、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它能潤腸通便,滋補補虛,降低血壓和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因此,麻油被譽為“長壽油”。